前言
大学生毕业月薪3500,在出租屋里为房租发愁。没文化没学历的网红靠装疯卖傻却能年入千万,买豪车住好房。
当知识分子还在地铁里刷手机找工作时,这些跳网红却每天躺在家就能数钱。他们用无知换取财富,用丑态收割流量。
为何学历变得如此“不值钱”?我们的审美什么时候变成审丑了?
![]()
作者-常
这笔账,算完你会睡不着觉
算完这笔账你可能真的会睡不着。
一个普通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16年寒窗苦读,家里至少投入50万。
学费、生活费、补习费、各种培训班,这还不算父母为了孩子教育省吃俭用的机会成本。
![]()
毕业后月薪3500,扣掉五险一金,到手不到3000。
北京一个单间就要2500,吃饭交通再花1000。
算下来,一个月光光的,别说存钱买房,连个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按这个收入水平,不吃不喝攒15年才能回本,这还是在房价不涨的情况下。
![]()
再看看网红那边,情况完全不一样。
某网红去年收入2000万,平均每天进账5.5万。
这是什么概念?大学生一年的工资,人家一天就赚到了。
而这些网红的文化水平呢?连小学生作文都写不通顺。
![]()
有的连自己名字都写错,有的把"草莓"说成"粗梅"。
就这样的文化水平,靠着在镜头前装疯卖傻,年收入碾压99%的知识分子。
更让人崩溃的是,这还不是个例。
2024年数据显示,头部网红年收入普遍超过千万。
![]()
而同期大学生平均起薪只有4200元,扣掉通胀,实际购买力还不如十年前。
这种收入倒挂,已经彻底颠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逻辑。
难怪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好好读书,觉得考清华北大还不如学会跳个舞。
家长们也开始怀疑人生。
![]()
花几十万培养孩子上大学,结果月薪还不如楼下卖煎饼的阿姨。
那些投入巨资让孩子学钢琴、学英语、上补习班的家长,看到网红靠着"一给我里giao giao"就能买豪车。
心理落差有多大,只有当事人知道。
![]()
当算法遇上贪婪,谁在操控你的眼球
网红能赚这么多钱,背后有一套精密的收割机器。
第一个推手,是平台的算法推荐系统。
这套系统就像一个永不疲倦的推销员,专门挑选那些能让人停下来的内容。
什么内容最抓眼球?猎奇的、冲突的、情色的。
正经的科普视频点击率不高,但装疯卖傻的视频却能瞬间爆火。
![]()
算法不关心内容质量,只看停留时间和互动率。
一个博士讲量子物理,观众可能看两分钟就走了。
但网红在镜头前打嗝放屁,观众能看完整个视频,还要发弹幕调侃。
在算法眼里,后者就是"优质内容",值得推给更多人。
![]()
第二个推手,是资本的逐利本性。
投资人不是慈善家,他们要的是最快的回报。
培养一个科学家需要十几年,但包装一个网红只要几个月。
MCN机构就像流水线工厂,批量生产各种人设。
今天捧红一个"东北雨姐",明天就能复制出十个"西北雨妹"。
![]()
第三个推手,是认知被操控的观众。
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自由选择,其实早就被算法牵着鼻子走。
你以为你喜欢看这些内容,其实是这些内容被强行推到你面前。
久而久之,审美就被带偏了,觉得正常的内容反而无聊。
![]()
国外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韩国对网红内容实行分级管理,低俗内容限制传播。
日本鼓励"知识型网红",科普类内容能获得平台流量扶持。
而我们呢?到现在还在让算法和资本决定什么内容能火。
![]()
审美死了,审丑活了,我们都是帮凶
说到底,网红能火不是偶然,什么时候开始,审美变成了审丑?
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不再是气质美女,而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网红脸"。
打开电视,综艺节目比的不是才华,而是谁更能搞怪。
这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焦虑的集体释放。
生活压力太大,工作太累,房价太高。
普通人需要找个出口发泄,于是看别人出丑成了一种娱乐。
![]()
看到网红在镜头前丢人现眼,心里会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更可怕的是,代际价值观的断裂。
60岁的大妈给"秀才"打赏几万块,说是为了"追求精神寄托"。
30岁的中产阶级花几百块买网红推荐的"智商税"产品。
连小学生都开始模仿网红的装疯卖傻。
![]()
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中成为帮凶。
点赞、转发、打赏,每一个动作都在为这个畸形的生态系统添砖加瓦。
当我们一边抱怨社会风气败坏,一边又津津有味地消费这些内容时。
其实我们已经成了这场闹剧的共同参与者。
![]()
教育系统也在反思。
当知识不再值钱,读书不再改变命运的时候。
学校该教什么?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网红现象暴露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迷茫。
当努力不如投机,知识不如表演的时候。
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是值得坚持的?
![]()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不过,潮水正在退去。
2024年,监管部门共处置违规网络主播账号超过13万个。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一个个从神坛跌落。
娟子因为918言论被封禁,东北雨姐因为虚假宣传被罚165万。
![]()
疯狂小杨哥因为月饼造假被罚6894万。
祁天道因为低俗表演再次被拘留。
这些"流量之王"最终发现,没有底线的成功注定是昙花一现。
![]()
更重要的是,观众的审美在回归。
最新数据显示,科普类、知识类内容的播放量在持续上升。
李永乐老师、罗翔老师这样的"知识网红"反而越来越受欢迎。
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有营养的内容才值得花时间。
![]()
各大平台也在调整策略。
抖音推出"正能量主播扶持计划",给优质内容更多流量倾斜。
B站的"知识区"成为新的增长点。
小红书开始严控虚假种草,真实性成为新的竞争力。
教育部门也在行动。
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媒体素养教育。
教孩子如何理性看待网络内容,如何识别虚假信息。
家长们也开始反思,不再盲目追求网红式的成功。
![]()
未来三年,网红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那些靠低俗内容起家的,注定要被时代抛弃。
而那些真正有价值、有内容的创作者,将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价值观的钟摆,正在重新回到正确的位置。
![]()
结语
网红现象说白了就是社会转型期的一场价值观大混战,有人浑水摸鱼,有人坚守底线。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观众越来越理性,那些靠无底线博眼球的终将被时代抛弃,内容还是要回归价值本位。
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是选择跟风起哄,还是坚持内心的价值判断?
![]()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