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曼海姆分庭更新了一则重磅信息:诺基亚正式起诉吉利集团及其关联品牌侵犯蜂窝通信专利。
被告名单上除了吉利集团本体,还出现了极氪、领克、路特斯三大主力品牌,以及吉利曾与戴姆勒合资的Smart(戴姆勒已撤资),总计32家分公司被卷入诉讼,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洲18个主要市场。
诺基亚的目的很明确,通过UPC的判决,一次性在这些国家拿到针对吉利汽车的销售禁令。 一旦禁令生效,吉利的欧洲业务将面临全面瘫痪。
![]()
四项专利直击5G核心,全是诺基亚“诉讼武器库”的熟面孔
诺基亚此次亮出的专利清单极具针对性:EP3799333(4G/5G前导序列分配专利)在曼海姆分庭起诉,其同族专利曾助诺基亚在OPPO、vivo案中胜诉并拿到德国禁售令;
EP4090075(5G波束切换技术)在慕尼黑分庭起诉,与EP3566488属于同族,涉及5G通信标准TS 138 300;
另两项专利EP3832976(5G无线承载切换)和EP3566488在慕尼黑地方法院同步开打。
这些专利全是蜂窝通信的“标准必要专利”(SEP),意味着只要车辆搭载4G/5G联网功能,几乎无法绕开。
诺基亚委托了德国顶尖专利律所Arnold Ruess,正是当年击败OPPO、vivo的原班人马。
![]()
“每车49美元”,诺基亚的算盘背后是一场行业规则之争
诺基亚在7月22日的声明中强调,起诉是因为“吉利多次拒绝公平合理的许可协议”。“公平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争议焦点在于收费模式。
诺基亚通过专利许可平台Avanci向车企打包授权4G/5G专利,当前定价为每辆车49美元(4G约20美元+5G约29美元)。
按吉利2024年出口量41.45万辆计算,仅专利费年成本就超2000万美元;若覆盖其全球出口网络,总费用可能破亿人民币。
车企对此强烈不满。一位供应链人士直言:“一个车载通信模块(TCU)成本不到100美元,专利费就占20%以上。
难道座椅、轮胎也和5G有关? ”这种“整车抽成”模式早在2019年就引发戴姆勒和大陆集团的集体抗议,甚至推动欧盟介入调查诺基亚是否垄断。
吉利欧洲布局撞上“专利墙”,出口命脉遭精准狙击
选择此时出手,诺基亚显然掐准了吉利的命门。 2024年,吉利出口量猛增57%至41.45万辆,占集团总销量近五分之一。 其中:
极氪已打入瑞典、荷兰等40余国市场;
领克在欧洲7国铺设21家经销商,主力销售纯电SUV领克02(国内命名Z20);
路特斯的电动跑车更是吉利高端化战略的关键棋子。
尽管吉利自身专利实力不弱(2022年跻身全球电动车专利TOP30,拥有469项欧洲专利),但通信SEP储备与诺基亚(超7000项5G专利族)差距悬殊。
被动的是,吉利旗下仅有沃尔沃和极星加入了Avanci许可计划,而被诉的极氪、领克、路特斯均未获得授权。
![]()
中国车企集体承压,比亚迪早已“中招”
吉利并非唯一遭遇SEP诉讼的中国车企。 Avanci许可方Sol IP和IP Bridge已在德国、UPC及巴西起诉比亚迪侵犯4G专利。
这场纠纷背后是产业变革的深层矛盾:传统车企擅长机械专利,但智能网联车的“大脑”却依赖诺基亚等通信巨头的技术积累。
就在诺基亚起诉前一个月,吉利刚在国内创下知识产权维权纪录,最高人民法院认定威马汽车非法使用吉利电动车底盘技术秘密,判赔6.4亿元人民币。
一边是积极捍卫自身技术,另一边却因通信专利陷入被动,吉利的双重角色凸显了中国车企在技术转型期的典型困境。
![]()
诉讼战场外的硝烟:华硕、宏碁、海信集体反诉诺基亚
专利战的连锁反应正在扩散。 就在诺基亚起诉吉利后不久,华硕、宏碁、海信三家厂商联合在英国法院反诉诺基亚,质疑其许可条款违反FRAND(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
这场“抱团反击”暗示诺基亚的收费模式已引发多行业反弹,而吉利案很可能成为检验SEP许可规则合理性的新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