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
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郝文斌接受媒体专访,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等问题分享了观点。郝文斌表示,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种概念,已经到了实操阶段。从欧洲、美国制定的相关人工智能法律来看,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人工智能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个人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授课在教育行业,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型态下还是非常必要的。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我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带来教育理念方式的变革。第二,人工智能会使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实现内在统一。第三,人工智能也给教育带来一定的现实问题。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不加思考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我们怎么辨别?总之,我们要让人工智能成为提供信息知识的学习工具,而不是代替我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
分析认为,郝文斌提出“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这一观点,是基于对教育本质、技术局限性和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其核心原因和逻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守教育的本质:育人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一)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涉及价值观塑造、人格培养、情感关怀、社会责任感培育等深层次内容。
2.人工智能擅长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信息处理,但无法替代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情感互动、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熏陶,这是AI无法复制的。
(二)情感联结与人文关怀:
1.教育是充满情感和温度的过程。教师能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困难、心理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建立信任关系(即“亲其师,信其道”)。
2.人工智能缺乏真实的情感理解、共情能力和爱的传递,无法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慰藉和成长所需的人文关怀。
二、人工智能的固有局限性
(一)创造力与高阶思维的培养:
1.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复杂问题解决、伦理判断等高阶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计启发式、探究式、辩论式的教学活动,并在互动中引导、激发和挑战学生。
2.当前AI主要基于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在原创性思考、跨学科整合、价值权衡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独立承担培养学生“智慧”的责任。
(二)情境化与灵活应变能力:
1.真实的教学场景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能根据课堂氛围、学生即时反应(如困惑的眼神、即兴提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AI的决策往往基于预设算法和历史数据,在应对突发情况、处理非结构化问题、进行创造性教学决策时缺乏人类的直觉和灵活性。
(三)价值观引导与伦理判断:
1.教育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伦理困境的讨论。教师能在多元观点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辨和价值澄清。
2.AI本身不具备价值观(其输出反映的是训练数据和设计者意图),难以进行有立场的、符合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引导和复杂的伦理教育。
三、人工智能的核心作用:赋能教育变革。郝文斌强调AI“促进教育变革”,而非取代教师,突显其工具性定位和赋能价值:
(一)解放教师,聚焦育人:
AI可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作(如作业批改、知识点测试、考勤管理、数据统计),释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让教师能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个性化辅导、情感交流、思维启发等高价值育人活动。
(二)实现个性化与精准教学:
1.AI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优势和短板,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情诊断。
2.教师可据此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适配资源、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拓展教育资源与学习场景:
1.AI驱动智能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自适应学习系统等,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优质、可及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支持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模式,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提升学习体验和效率。
(四)推动教育研究与模式创新:
1.AI为教育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助力探索学习科学规律、评估教学效果、优化教育政策。
2.催生智能化教育治理、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等新范式。
四、对齐齐哈尔大学定位与地方需求的考量: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使命:
1.作为黑龙江省属综合性大学,齐大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2.强调“AI不能替代教师”,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对“人”的全面要求。
(二)教师教育(师范)特色的体现:
齐大具有师范教育传统。郝校长的观点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师范生培养方向的指引——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育人能力、情感智慧、创新教学等AI无法替代的素养。
(三)应对区域教育发展挑战: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时(尤其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需警惕技术应用的盲目性。郝校长的观点为学校及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性框架:技术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是关键。
五、人机协同,共创未来教育。郝文斌校长的论断核心在于:
(一)正本清源:重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作为人的引导者、情感联结者和价值观塑造者,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理性定位:人工智能是强大的赋能工具,能极大提升教育效率、促进公平、实现个性化,推动教育体系深层次变革。
(三)实践路径:未来教育是“人机协同、智能赋能”的新形态。教师需积极拥抱技术,提升数字素养,善用AI优化教学;同时更聚焦于发挥人类独有的育人优势。教育管理者需构建支持教师转型、合理应用AI的生态环境。
在此,郝文斌提出“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这一观点既是对技术狂热者的冷静提醒,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核心价值的深刻认同,为高校在智能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技术服务于人,教育回归本真。
郝文斌,男,汉族,1972年4月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2月入党,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齐齐哈尔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现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现有12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7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数28406人,其中本科生25699人、硕士研究生2626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1人。在70余年办学历程中,几代齐大人保持和弘扬了“艰苦奋斗、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龙江英才等优秀校友。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
![]()
![]()
![]()
![]()
![]()
![]()
![]()
![]()
![]()
![]()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