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海军舰艇“热舰交付”:舰艇的主机(发动机)已经点火启动并运行,此外,舰艇上电力系统、损管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关键系统都已经完成码头系泊试验和部分航行试验,并且确认功能正常;舰艇在交付时理论上就具备自主航行离开船厂码头的能力(虽然首次航行通常仍由船厂保障);接舰官兵通常已经提前上舰,在船厂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培训、熟悉设备和操作流程,甚至参与了部分测试工作;交付后,海军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后续的专项试验、验收试航、武器系统试验、全训考核等,大大缩短从“接舰”到“形成完全作战能力”的时间。
因此,如果买卖双方在日常联合演练中形成默契甚至深度了解,这种交付方式可以更快形成战斗力—这种交付基于两国的深度战略利益和信任的绑定!
![]()
2025年8月,中国央视军事报道中提到,8月3日到5日的联演,主要是:“指挥编队各舰发挥各自优长、建立作战体系,进一步检验和提升了双方联合作战能力水平。”—中俄海军已经建立类似联合数据链系统,可以在各自数据链之外独立使用—这也是中国“热舰”交付俄罗斯海军的基础之一。而中俄海军互相熟悉舰艇操作和战术,有利于未来“接舰即战斗”;
![]()
中俄两国元首多次商讨深度战略利益合作,其中包括了军事交流:俄罗斯可以在交流中获得中国作战舰艇、辅助舰艇的经验和相关技术,而且,俄罗斯造船工业已经从中国购买了民用龙门吊等相关设备,就连军工企业制造的巡逻艇也开启了中国动力系统模式—说明俄罗斯人认清形势,希望逐渐恢复相当的造船能力;
![]()
但是,中俄海军舰艇的交流始终有限:尽管两国舰艇互相巡航日本海、北太、西太、南海,在战术、管理制度、训练、港口设施以及后勤等方面差距很大:俄罗斯海军倾向于潜艇制海的战略,水面舰艇体系依旧是单打独斗—近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可是还是受到经费的制约,俄罗斯水面作战体系并不完善;
![]()
中国并不需要一个作战体系完备的俄罗斯(它的9野心需要提防),而是一个合作伙伴国,适当的转移外贸技术和设备有助于增加信任和战略互动:所以,辅助舰艇、中/小型战斗舰艇的热舰交付并非不可行;
但是,吸取教训的中国军工企业企业肯定会置换现役装备和数据链、通信系统、软件等,武器系统也会交给俄罗斯造船工业负责改进—这样才能尽快融入俄罗斯海军体系;
所以,中俄海军联合军演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对俄罗斯海军官兵的培训,让他们对中国舰艇建立信心:潜艇救援、“舰-潜-空-星-电磁”一体打击模式、强电子战条件下的诸多作战战术等,都是俄罗斯海军欠缺的“作业”。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