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于家圣
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柳埠街道,有一个名为曲吕峪的山村,这里溪流潺潺、杏树成林,385位村民在这片土地上世代耕耘。于家圣,作为这个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2014年踏上村干部岗位以来,始终以“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为己任,用实干与担当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以党建为笔,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1967年出生的于家圣,有着多年党龄,从村委会主任到“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发展的“定盘星”。曲吕峪村有19名党员,4名两委成员,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推动村庄发展的核心力量。
于家圣深知,要改变山村面貌,必须打破思想桎梏。他带领党员“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赴周边乡村考察产业模式;又“请进来”专家学者,为村庄发展把脉问诊。通过党员带头调研、群众积极参与,村两委明确了“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在他的推动下,村党支部建立起“学报告、创实效”的工作机制,将党的政策与村庄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事事有党员带头、件件有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2024年,于家圣被评为南部山区先进个人党支部书记,曲吕峪村党支部被评为南部山区“五星级党支部”,这份荣誉背后,是于家圣带领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以产业为墨,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曲吕峪村的红玉杏,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作为贡品被汉武帝誉为“杏中佳品”。但长期以来,分散种植、销路狭窄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有着30多年果树种植管理经验的于家圣,深知特色农产品是村庄的“金名片”,必须做好“果文章”。
2024年,他抓住乡村振兴政策机遇,推动实施了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项目涵盖3060平方米智慧冬暖大棚、600平方米分拣车间及冷鲜储存库,配套建设了灌溉工程、鱼菜共生设备等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更让村庄具备了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7万元,同时通过“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同年,村集体购置两台房车发展旅游,又为集体增收1.5万元。
红玉杏丰收季吸引大批游客采摘品尝
柳埠街道曲吕峪村第二届“千年御杏 长寿贡果”金杏采摘节
为了让红玉杏这一“千年贡品”焕发新生,于家圣牵头举办“金杏采摘节”,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打响“源味南山”品牌。2024年的采摘节上,他向各界来宾推介村庄林果资源,邀请农业专家为果农授课,还为种植示范户颁奖,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如今,曲吕峪村红玉杏种植面积达200亩,年产量10万斤,带动周边村庄种植面积扩展到500亩,年产量90万斤,成为村民增收的“摇钱树”。
红玉杏大丰收
杏中佳品——红玉杏
以民生为魂,绘就幸福宜居画卷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于家圣常挂在嘴边的话。曲吕峪村地势起伏,村民住房沿山势而建,基础设施曾是短板。2025年,他主导制定了一系列民生改善计划:翻建整修农家乐、打造4套民宿,让游客“住得下”;新修生产路1000米、硬化300米,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新建及扩容蓄水池,保障灌溉与生活用水;扩建红玉杏批发市场,让村民“卖得易”。
在产业发展中,于家圣始终注重“绿色可持续”。他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淘汰管理成本高的品种,更新早熟品种,推广有机种植技术。村里的农文旅项目配套建设了污水排水工程、水岸护坡等设施,让四条溪流汇聚的大会水库始终清澈见底,实现了“环境优美”与“产业兴旺”的双赢。
如今的曲吕峪村,春有杏花漫山,夏有红杏满枝,秋有硕果飘香,冬有大棚绿意。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是对于家圣工作的最好肯定。从一名普通党员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于家圣用脚步丈量山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