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流传一句俗语说:“院内竖立大木桩,四邻头痛皆不安”,这话听起来有点怪怪的,让人难以理解。
![]()
人们不禁要问,在自己院子内立大木桩,又不碍邻居家的事,为什么说让邻居不安,且还有让邻居头痛的说辞,怎么也说不法通。
那么如何理解这句农村俗语呢?
现在农村民众对这句话的理解,通常从风水习俗方面来解释,因此,这句俗语又被称为风水顺口溜。
其中的含义通常解释为,如果在住宅院内立大木桩,就会形成让这个地方及相邻的地方,形成一种叫“冲天柱”的格局。
![]()
这样的格局带来的影响,有可能引发五行失衡,如木生火过旺,还会影响当地的气场,受害的人家,首当其冲的是自己家里,可能对家主不利,其次就是邻居产生冲击,容易导致邻居出现头疼等情况。
另外,有一些地方还有另一种解释,这些地方的习俗认为,在院内立大木桩,上冲天,下钻地,是对天地的不敬,不仅给自己家带来灾祸,还有可能给邻居带来灾祸,让邻居祸事不断而感到头痛。
倘若要继续追问这种说法的来源,一般都是语焉不详,无法进一步解释下去。
在农村,很多人对这种解释表示怀疑,明知对这种解释不合理,却拿不出理由来反驳,只能认为是一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传统习俗。
![]()
实际上,农村很多风水方面的说法,都是来源于民间已流传的禁忌习俗。
比如,在过去农村风水习俗中,通常人家的正屋不能起过五架三间、不能建高大的门楼、不能装饰龙凤雕刻和绘画等,这些都是来源于古代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历朝历代都有明文规定。
后来,这些朝廷的规定被融入到风水中,成为风水中的禁忌。可以说,在古代,是先有朝廷的建筑等级制度,因趋利避害的需要,再形成民间风水禁忌,后来又被民间进一步神秘化。
又比如,民间对社会某些事项或事物的畏惧,导致形成一种民间禁忌,如果这种禁忌牵涉到阳宅或者阴宅,也往往被纳入到民间风水范畴。因此,有一些民间风水禁忌,是先出现民间禁忌,再有风水禁忌。
![]()
例如,民间对丧葬、寺庙、刑场、祭祀场所等之种的行为及事物的禁忌,一部分就被纳入到风水禁忌之中,成为风水习俗。
以上所说的俗语中院内不能竖立大木桩的来源,应该属于后一种现象。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通过一些地方戏剧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竖大木桩的民俗含义。
如豫剧中有一出戏,戏名叫《大祭柱》,秦腔中也有《祭柱》的戏剧。戏剧中的时代背景均为宋代。
所谓“祭柱”,就是古代行大辟之刑,要将犯人绑在法场的大木桩上,行刑之前,官府允许犯人的亲友前往告别,送酒食以为祭,因此,这种方式也称为生祭。
![]()
民间历来对刑场有一种畏惧感,更是忌讳把住宅建在曾经的刑场之地,或者靠近刑场之地。
如果有人在自己家里的院内竖立大木桩,就会让人联想到刑场行刑的场景,因而非常忌讳,还会引起邻居的忌讳,但邻居又不好反对,只能感到“头痛”。
这里的“头痛”指拿做出这种事的人没办法,并不是真正的头痛。
在大村落生活过的人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村内其家院子出现了恐怖事件,邻居对这个院子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且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与上面所说的“头痛”的感觉是一样的。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立柱祭祀的习俗,也就是竖起一根又大又长的木柱,称为“空柱”,用来祭祀祖先,或其他的神灵。
![]()
这种祭祀场所,通常要远离村庄,至少也要远离他人的住宅。这种场所一旦设立,就比较固定,也有诸多民间禁忌,尤其忌讳用来建住宅。
因此,南很多地方忌讳在院内竖立“空柱”。
南方地区的一些地方,还喜欢在坟堆上或坟墓附近立石柱,有立两根的,也有立四根的,多的有立八根的。
旧时农村,立石柱的一般为比较富裕的人家,贫穷人家没有钱就立木柱。
民间相传,坟墓立柱子是古人的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是为了后代人丁兴旺。
这里的“柱”和上面所说的“桩”,其实就是一回事。
![]()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在我国民间也就忌讳在院内竖立大木桩或木柱子,此种风俗也被纳入了民间风水。
后半句所说的“四邻头痛”,并非真正的患头痛病,而是因为民俗的禁忌心理,出于一种对在院内竖立大木桩无可奈何心态,并感到畏惧,从而引起心里的不安。
这句俗语是为了告诉人们,在自己家院内做事时,要尽量考虑到当地的民间习俗,并照顾邻居的感受,建立和睦邻里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作为现在社会的邻居,要相信科学,不要被旧时的传统观念所束缚,不要过分相信旧时的禁忌习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