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03年,技校毕业生李明因三百万订单报废被厂长诬陷开除。
"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厂长刘建华冷笑回应:"他算老几"
突然,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我倒要看看你算老几!"
01
2003年7月的那个炎热午后,李明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站在红星机械厂的大门前。
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厂房,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有些破败,但在他眼中却闪闪发光。刚从技校毕业的他,怀着满腔热血要在这里闯出一番天地。
![]()
人事科的老张领着他走过车间,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小李,你运气不错,分到了一车间,那里的主任是厂长的侄子,前途光明着呢。"老张的话里带着几分羡慕。
李明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他噩梦的开始。
车间主任王大海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肚子挺得像个皮球,见到李明时眼神就不太友善。"又来个技校生?现在的年轻人啊,眼高手低,吃不了苦。"他上下打量着李明,"既然来了,就先从基础做起吧。"
所谓的基础,就是清理废料池。那是个三米深的大坑,里面堆满了生锈的铁屑和油污,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其他工人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李明一个人拿着铁锹在里面挖。
"这小子倒是实在,不像那些娇气的大学生。"老工人老刘在一旁小声议论。
李明心里憋着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下马威,但他不服输。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什么苦没吃过?一连三天,他把废料池清理得干干净净,连王主任都挑不出毛病。
真正让李明在车间里站稳脚跟的,是第四天发生的事情。车间里有台老式铣床总是出故障,几个老师傅围着它转了半天,都摇头叹气。
"这机器老了,该报废了。"有人这样说。
李明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主轴承磨损严重,导致精度下降。他从工具箱里拿出游标卡尺,仔细测量了几个关键部位的尺寸。
"师傅,这机器还能救。"他对老刘说,"只要重新调整一下轴承间隙,再换个密封圈就行。"
老刘半信半疑地看着这个年轻人。李明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干。他的手法很熟练,显然在技校里没少练习。两个小时后,机器重新运转起来,精度竟然恢复到了出厂标准。
"好小子!"老刘拍着他的肩膀,"有两下子!"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车间。工人们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但王主任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一个刚来的技校生,竟然解决了连老师傅都束手无策的问题,这让他感到了威胁。
从那天起,王主任开始有意无意地给李明安排一些危险的工作。比如让他一个人操作需要两人配合的大型设备,或者安排他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处理有毒化学品。
李明心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他没有抱怨。他知道在这种地方,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困难。他只是更加小心谨慎,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不给任何人抓把柄的机会。
晚上回到宿舍,李明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纸是那种老式的稿纸,母亲的字迹工整而朴素。
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但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你爸最近总是在看报纸,说是关心国家大事,但我看他心事重重的样子。"
李明仔细看了看信纸,发现角落里有个模糊的印章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压过留下的。
他没有多想,只是觉得父亲可能是在为下岗的事情发愁。毕竟这年头,很多国企都在改制,工人下岗是常有的事。
他把信小心地收进抽屉里,心想一定要在这里好好干,将来能够养家糊口,不让父母担心。
02
李明在红星机械厂的第二个月,王主任对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恶劣。这个胖子显然把李明当成了眼中钉,总是想方设法地找他的麻烦。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二的早晨。李明负责的那台铣床又出现了问题,这次是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偏差很大,整整一批产品都报废了。
"李明!你给我过来!"王主任的吼声在车间里回荡。
李明赶紧跑过去,发现王主任正拿着一个废品零件,脸色铁青。"你看看你干的好事!这一批零件全废了,损失得有好几万!"
![]()
李明接过零件仔细检查,发现加工尺寸确实有问题,但他明明记得昨天下班前检查过机器,一切都正常。他蹲下身子检查机器,发现刀具的夹紧螺丝松了,而且松得很厉害。
"主任,这个螺丝..."李明想要解释。
"别给我找借口!"王主任打断了他的话,"操作不当就是操作不当,还想推卸责任?"
李明心里明白,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搞鬼。刀具夹紧螺丝不可能无缘无故松动,而且松得这么厉害。但他没有证据,只能默默承受。
更让他寒心的是,平时和他关系不错的几个工友,这时候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只有老刘偷偷给了他一个同情的眼神。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了好几次。要么是设备突然出故障,要么是原材料莫名其妙地出现质量问题,而每次出事的都是李明负责的工作。王主任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好像早就知道会出问题一样。
李明的好朋友张强看不下去了。张强是和李明一起进厂的,分在了二车间,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
"明子,这事不对劲。"张强压低声音说,"我听说王主任的几个心腹最近总是在你的机器附近转悠。"
李明点点头,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我没有证据,能怎么办?"
"要不我帮你做个证?"张强提议,"我可以说看到他们在你的机器上做手脚。"
李明摇摇头:"别,这样会连累你的。"
果然,没过几天,张强就被调离了二车间,调到了厂里最偏僻的仓库去看守物资。调令是王主任亲自签的,理由是"工作需要"。
张强走的那天,拍着李明的肩膀说:"兄弟,我帮不了你了。但你记住,清者自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李明心里像被刀子割了一样疼。他明白,在这个厂里,王主任的权力有多大。得罪了他,就等于得罪了厂长,没有人敢公开站在自己这边。
但让李明意外的是,车间里的老工人们虽然不敢公开支持他,却在暗中给了他很多帮助。老刘会偷偷告诉他哪些设备可能有问题,让他提前检查;老王会在他加班的时候给他送点热水;连平时话不多的老张也会在关键时候提醒他注意安全。
"小李,我们这些老家伙都看在眼里。"老刘有一次私下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技术也过硬。但这里的水太深,你要小心。"
李明感激地点点头。这些老工人的支持,让他在这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感到了一丝温暖。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天晚上,李明加班到很晚,准备回宿舍休息时,发现废料堆放区有动静。他悄悄走过去一看,发现王主任正在和一个陌生男人在那里鬼鬼祟祟地说话。
"这批废铜的成色不错,按市价的七折收。"陌生男人说。
"行,老规矩,钱直接打到我账上。"王主任回答。
李明心里一震。废料的处理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处理,所得收入要上交厂里。王主任这样做,明显是在中饱私囊。
他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虽然画面不太清楚,但足以证明王主任在私下倒卖废料。
回到宿舍,李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手里终于有了王主任的把柄,但他不知道该怎么用。直接举报?以王主任在厂里的关系,恐怕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
窗外的月光洒在床上,李明想起了母亲信中的话。父亲总是在看报纸,说是关心国家大事。也许父亲能给他一些建议?
但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父亲只是个普通工人,能有什么办法?还是靠自己吧。
李明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大的陷阱正在向他张开血盆大口。
03
进入红星机械厂的第三个月,李明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车间里的明争暗斗,但王主任显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
"李明,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这天早上,王主任难得地对他露出了笑容,"厂里接了一个大单子,德国客户的出口订单,价值三百万。我决定让你负责这批产品的加工。"
李明心里一紧。以王主任的性格,突然给他这么重要的任务,肯定没安好心。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能拒绝。
"主任,我怕我经验不足,万一出了问题..."
"怎么?不相信自己的技术?"王主任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还是说你不愿意为厂里分担重任?"
周围的工人都看着他,李明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一定尽力完成。"
接下来的一周,李明几乎是住在了车间里。这批订单的技术要求很高,精度要求达到0.01毫米,稍有不慎就会报废。他反复检查图纸,调试设备,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老刘私下提醒他:"小李,你要格外小心。这种重要订单,以前都是老师傅负责的,怎么突然让你一个新人来做?"
李明心里也有疑虑,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就在产品即将完工的前一天晚上,李明加班到深夜,最后检查了一遍设备才离开。第二天早上,他满怀期待地来到车间,准备完成最后的工序。
但是,当他打开设备检查产品时,整个人都傻了。所有的产品都报废了,加工尺寸严重超标,完全不符合要求。
"怎么可能?"李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昨天晚上明明检查过,一切都正常。
"出什么事了?"王主任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但听起来一点也不意外。
李明转过身,发现王主任身后跟着厂长刘建华,还有几个车间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显然已经知道了情况。
"厂长,我..."李明想要解释。
"还有什么好说的?"厂长刘建华的脸色铁青,"三百万的订单,全部报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厂长,我昨天晚上检查过,设备一切正常。一定是有人..."
"够了!"刘建华打断了他的话,"到了这个时候还想推卸责任?王主任早就跟我说过,你这个人不踏实,果然如此!"
王主任在一旁添油加醋:"厂长,我早就觉得让他负责这么重要的订单不合适,但想给年轻人一个机会。没想到..."
李明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有的是同情,有的是幸灾乐祸,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从今天起,你停职反省。"刘建华宣布,"等调查清楚了再做处理。"
李明被赶出了车间,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被人陷害了,但没有证据。更让他寒心的是,平时那些对他不错的工友,这时候都选择了沉默。
停职期间,李明没有闲着。他开始暗中调查这件事的真相。通过仔细回忆和分析,他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那批产品的报废不是偶然的。从损坏的程度来看,明显是有人故意调整了设备参数。其次,王主任对这件事的反应太过平静,好像早就知道会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李明发现了王主任和外部供应商勾结的证据。通过观察和打听,他发现王主任经常和一些供应商私下接触,而这些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往往有问题。
原来,王主任和这些供应商串通一气,故意提供不合格的原材料,然后在出现问题时把责任推给操作工人。这样既能从中获利,又能清除异己,一举两得。
李明把这些发现整理成材料,准备向厂长举报。但他心里也明白,以王主任和厂长的关系,这些证据未必能起到作用。
果然,当他拿着材料找到厂长时,刘建华根本不愿意听他的解释。
"李明,你还是想想怎么赔偿损失吧。"刘建华冷冷地说,"三百万的订单,你赔得起吗?"
李明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在这个厂里,权力就是一切。没有权力,就算有再多的证据也没用。
他想起了张强临走时说的话:"清者自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夜深了,李明一个人坐在宿舍里,看着窗外的月亮。他想起了家里的父母,想起了他们对自己的期望。难道就这样认输吗?
不,他不能认输。就算前路再艰难,他也要为自己讨个公道。
04
停职的第三天,李明决定做最后的努力。他把这些天收集到的所有证据整理好,包括王主任私下倒卖废料的照片,还有他和供应商勾结的一些间接证据,准备向厂长做最后的申诉。
早上八点,李明来到了厂长办公室门前。秘书小王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李明,厂长正在开会,要不你下午再来?"
"我等着。"李明在门外的椅子上坐下,"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一直等到上午十点,办公室的门才打开。刘建华从里面走出来,看到李明时皱了皱眉头。
"你来干什么?"
"厂长,我有重要情况要向您汇报。"李明站起身,手里紧紧握着那份材料。
刘建华看了看手表,不耐烦地说:"进来吧,但我只给你十分钟。"
李明跟着厂长走进办公室,发现王主任也在里面。这让他心里一沉,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
"厂长,关于那批出口订单的事情,我有新的发现。"李明把材料放在桌上,"我有证据证明,这是有人故意陷害我。"
刘建华连看都没看那份材料,直接推了回去。"李明,你到现在还不认错?三百万的损失摆在那里,你还想狡辩?"
"厂长,您先看看这些证据..."
"什么证据?"王主任插嘴道,"小李,你这是在推卸责任。出了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怪别人,这种态度怎么能行?"
李明看着王主任那张虚伪的脸,心里的怒火几乎要爆发出来。"王主任,您敢说您没有在私下倒卖废料吗?"
"你胡说什么?"王主任装出一副受到冤枉的样子,"厂长,您看,这个人品行有问题,出了事不反省自己,反而诬陷领导。这种人怎么能留在我们国企里?"
刘建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李明,我对你很失望。本来想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你的态度让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厂长,我没有推卸责任,我只是想说明真相..."
"够了!"刘建华拍桌子站了起来,"事实就摆在那里,还有什么好说的?从今天起,你被正式开除,立即办理离厂手续。另外,你要承担这次损失的部分赔偿责任。"
李明感到天旋地转。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被开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再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意味着他要背着巨额债务,意味着他的人生彻底完了。
"厂长,您不能这样对我!"李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为这个厂子付出了这么多,您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就开除我!"
"付出?"王主任冷笑道,"你付出了什么?给厂子造成三百万损失就是你的付出?"
李明看着这两个人,心里涌起一阵绝望。他想起了母亲信中的话,想起了父亲总是在看报纸的身影。也许,这个时候只有父亲能帮助他了。
"厂长,"李明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颤抖,"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这句话一出口,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刘建华和王主任都愣了一下,然后同时笑了起来。
"你爸是谁?"刘建华的笑声充满了讽刺,"一个下岗工人?还是农民?"
王主任也跟着笑:"小李,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搬救兵?告诉你,就算你爸是市长,这事也没得商量!"
刘建华更是直接:"你爸算老几?就算是市长来了也没用!这是我们厂的内部事务,谁来都不好使!"
李明的脸涨得通红,眼中含着泪水。他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是吗?"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我倒要看看你算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