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晋钢棒线厂轧机的轰鸣声中,值班股长郭钦军的身影总是最忙碌也最沉稳。他时而贴近轧机观察钢坯状态,时而俯身与操作工交流,汗水浸透的工装后背,在灼热光线下格外醒目。在朝夕相处的工友心中,这位经验丰富的轧钢
“老兵”,最闪亮的标签是那份时刻“在线”的求知渴望与永不退缩的执著担当。
![]()
“零门槛”学习,“实战化”转化
![]()
郭钦军的学习没有边界。老工人的“独门手艺”,他虚心求教;维修师傅的“故障秘籍”,他凝神揣摩;年轻技术员的“新点子”,他也认真倾听,不耻下问。“只要对生产有用、自己不懂的,都值得学。”他更擅长将汲取的碎片化智慧,在轰鸣的轧机旁反复验证、融会贯通。去年精轧机组调试,一个轧制力波动难题困扰多日。他综合老工人的经验直觉、维修工的设备分析和技术员的模型建议,精准定位了设备微小故障,保障了生产稳顺。这种“零门槛”吸收、“实战化”转化的学习力,成了他破解复杂难题的“万能钥匙”。
现场是课堂,经验成“宝典”
![]()
他坚信“现场是最好的课堂”。每次攻克完轧制难题,他必复盘总结,将关键步骤和原理详实记录。那本磨破了边的笔记本,被工友们亲切称为“轧钢宝典”。遇到啃不下的“硬骨头”,他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向上级请教、与兄弟工场切磋,直到形成清晰方案才罢休。正是这份“把经验沉淀下来、把疑问搞透彻”的执着,推动他从当年的“跟班干”,蜕变为工友信服的“主心骨”。
危急关头,铁肩担当
![]()
若说孜孜不倦的学习锻造了他的“硬实力”,那么危急关头的担当则彰显了他作为管理者的“真本色”。轧钢生产中,“堆钢”是最令人心悸的突发状况——高温钢坯瞬间堆积,处理不及时轻则停产,重则损毁设备。每当警报刺破喧嚣,第一个冲上前、喊得最响亮的,必定是郭钦军。
工友们记忆犹新:一次深夜,轧机出口突发异常,赤红的钢坯瞬间堆成小山。警报未落,郭钦军已如离弦之箭冲出值班室。“全线停机!启动应急程序!防护组就位!”指令干脆利落。话音未落,他已戴好帆布手套,抄起撬棍直扑堆积点。灼人热浪扭曲空气,他却浑然不顾,指挥若定,清理动作精准高效。险情解除,工装早已湿透紧贴后背,厚实的手套赫然磨穿。面对关切,他摆摆手:“抓紧恢复,别耽误下个班次。”语气平常,却字字千钧。
“我在现场”是最硬底气
![]()
多年来,“我在现场”是郭钦军最硬的底气。白班夜班,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总有他的身影;技术瓶颈还是突发状况,他总能沉心寻找最优解。他常对工段骨干说:“股长不是官,是遇到事第一个顶上去、最后一个撤下来的人。”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和“问题不过夜、隐患零容忍”的要求下,轧钢二工场形成了“遇事不推、主动上前”的团队作风。凝聚力在实干中淬炼,生产效率在担当中稳步攀升。
![]()
面对未知挑战,郭钦军总是朴实地笑笑:“钻进去,总能搞明白。”这位扎根轧钢一线的老兵,不善豪言壮语,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求知若渴,磨砺出攻坚克难的锋刃;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扛起了守护产线的铁肩。在钢花飞溅、轧机轰鸣的乐章里,他就像一颗牢牢铆在关键部位的螺栓,平凡、坚固、不可或缺。郭钦军用行动诠释:过硬的本领源于不懈的钻劲,真正的威信诞生于挺身而出的瞬间。他是集团万千用汗水与智慧守护“钢铁脊梁”的劳动者缩影。正是这些最朴实、最可爱的人,以无畏之姿,托举着集团向中国先进材料制造商的宏伟愿景大步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