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在减肥时,第一反应就是 “少吃多动”。但如果身体本身的气血能量不足,过度地节食,或是疯狂运动,反而会陷入“气血不足—代谢降低—越减越胖”的循环中。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代谢的“发动机”。就像工厂里的传送带需要电力驱动一样,我们的脾胃运化水谷、燃烧脂肪、排出废物,全靠这一口“气”。当气不足时,传送带动力不足,吃进去的食物无法高效转化为能量,反而堆积成痰湿脂肪,甚至导致代谢率越来越低。
中医减重专家范琳燕主任表示这类肥胖患者在门诊上常常见到:面色萎黄、容易疲惫、手脚冰凉,喝凉水都容易腹胀,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这类人即使短期内靠节食瘦下来,也容易反弹,甚至越减越虚。
![]()
代谢差,减肥难如登天
《黄帝内经》有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这里的 “膏粱” 不仅指饮食肥甘厚味,更暗指脾胃运化能力的衰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现代人久坐少动、思虑过度、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都会损伤脾气。
范琳燕主任认为一旦脾气虚弱,身体就会出现三个连锁反应:
水湿停滞:脾虚无法运化水液,湿气像胶水一样黏在体内,形成 “痰湿型肥胖”(常见腰腹、大腿赘肉松软)。
代谢迟缓:气推不动血液和津液循环,脂肪燃烧效率下降,容易手脚冰凉、怕冷。
垃圾堆积:肠道蠕动无力,便秘与腹胀交替出现,毒素蓄积加重肥胖。
因此,补气才是这类肥胖的治本之道。气足了,代谢的 “传送带” 转起来,脂肪自然也被传送出体外。
![]()
一杯补气消脂减肥水
今天,邀请范琳燕主任跟大家分享一杯补气消脂茶,专门针对这类气虚型肥胖,既能补气健脾,又能消脂化湿。药材常见、配伍温和,适合多数人。
组方:黄芪、茯苓、炒山楂、荷叶、陈皮、生姜
方解:
黄芪是补气之王,专治脾肺气虚,推动代谢循环。
茯苓健脾祛湿,把痰湿排出。
炒山楂消食健胃,尤其擅长化解油腻,还能活血化瘀,改善气滞血瘀型肥胖。
荷叶,所含生物碱能抑制脂肪吸收,升发清阳之气。
陈皮理气化痰,化解腹胀,让补进去的气血顺畅流动。
生姜温中散寒,避免黄芪补气过猛导致上火。
做法: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养生壶,加水600~8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滤出茶汤,代茶饮用。
![]()
注意事项:
最佳饮用时间:早餐后1小时喝第一杯,借助早晨阳气升发之力推动代谢;下午4点前喝完,避免影响睡眠。
见效信号:大概坚持2-3周后,会感觉身体轻盈、排便规律、饭后腹胀减少,体重可能未大幅下降,但腰围明显缩小。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阴虚火旺(如舌红少苔、常口干咽痛)者也慎用,可去掉生姜,黄芪减至5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