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以推进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以1139工作部署为总抓手,将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理念融入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全过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不断擦亮优化营商环境“金名片”。
全周期护航让重点项目轻装快跑
“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生态环境部门的全程跟踪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甘肃万代晟杰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环评服务赞不绝口。这得益于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出的“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精准服务”全周期环评保障机制。
针对兰州高科悦创金谷食品产业园、G1816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兰州过境段等重大项目,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前提下,为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2024年以来,全市1097个项目顺利办理环评手续,358个审批类项目全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739个备案类项目实现“零跑路”不见面备案,占比达67.4%。
更令人称道的是审批模式的创新突破:对同一园区、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为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兰州速度”。
优服务为实体经济添柴加火
《兰州市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的出台,如同一场及时雨,从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5个方面推出15条举措,推动生态环境系统各项利企便民举措落地见效。
统筹园区涉企服务,强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指导。对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要求的入园建设项目,在开展项目环评工作时,可对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等内容进行适当简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审查通过的特定区域(各类高新区、开发区、功能园区、工业聚集区、工业或产业园区等),且符合园区清单式管理的项目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实行环评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
这种贴身服务不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让实体经济在优质生态环境中茁壮成长。
严管理提质为绿色发展画好坐标
排污许可管理是生态环境监管的核心。2024年以来,全市已完成2518张排污许可证审核,其中重点管理389张。在“大起底、大排查、大提升”专项行动中,企业自查自纠与部门排查相结合,形成了企业主责、部门监管的良性互动。
2024年5月,动态更新后的兰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正式实施,100个环境管控单元如同为城市发展划定的“生态坐标”。在项目招商引资阶段,工作人员可对选址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确保企业投资方向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目前,全市358个审批类项目均进行了分区管控综合查询,从源头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也为美丽兰州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