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58年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长大排行老三,上头两个哥,下头两个妹,加上爷爷奶奶爸妈,一家九口人挤在一起过日子。
那时候日子苦啊,五十年代末,家里吃的东西老是短缺,红薯玉米面是主食,肉啊什么的难得见一回。爸在矿区办公室干活儿,帮领导写材料,工资不高,一家子隔好长时间才能沾点荤腥。记得1972年春节前,爸从外头带回个大猪头,他先用烧红的火钳烫猪毛,一点一点弄干净,然后劈开扔进大锅,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好几个小时才出锅,肉冻和猪脸肉香喷喷的。
那年春节吃得特别解馋,但这种好日子也就过年才有,平时还是啃窝头度日。我小时候就常想,农村青年一代接一代,像爸他们那样天天在田里刨食儿,日出干活日落回家,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也得这么过吗?晚上吃完饭,我老坐在门前石头上看星星,发呆想出路。
1975年12月,17岁那年,我报名参军。体检时视力检查出点问题,一个图案本来是牛,我咋看都像鸡,还是有头有尾的大公鸡。眼科医生和我大姑家是邻居,大姑在矿务局机关当处长,这医生知道我家负担重,当兵是个好出路,就提醒我仔细瞅瞅,我顺势说那是牛,这关就过了。
月底,我们新兵坐闷罐列车,车厢底铺稻草,晃晃悠悠去了豫南大山里的仓库。那里山挨山,周围几个仓库,主任还是副师级干部,打过抗美援朝,比我们县长官大。新兵训练完,我分到保管队,这队是仓库业务主力,得学历高、办事靠谱才能进。
怎么选人呢?新兵里有人说初中毕业却连名字都不会写,有人字写得像树枝,估计小学都没上完。训练结束,连长让我们写训练总结,我写了整整两页纸,大概领导从这看出我有点文化,就把我分进去了。
![]()
在保管队,天天跟助理员和班长学仓库器材的种类、品名、数量、垛位,上级要求人人背下来。更绝的是“一摸准”,蒙上眼睛,桌上摆一排器材,凭手感2秒内说出名称、数量、位置和存放要求。在保管员比武里,我白天晚上泡在库房,对着账本熟悉器材,然后关灯蒙眼摸,一个月后,我管的两座仓库数百种装备参数全记牢了,比武拿第一。
1976年,好几次战备器材突击发运和入库,我在库房吃住三天四夜,完成上千吨器材的登记,用叉车和航吊一件件摆放,经常通宵,领导点名表扬。两年下来,我被评为仓库优秀保管员、总部红旗库保管员,1977年立三等功,1978年提干成正排级助理员,行政23级,工资62元加10元仓库补贴。那年仓库提干三人,两保管队骨干,一炊事员。
提干前,我们参加总部5个月预提干部集训,回来领到四兜干部服和军官皮鞋。我起初不习惯穿,觉得战士服顺溜,第二天上班队长批评,军人服从命令,你提干了就得穿干部服,多少人想穿还穿不上呢。我赶紧回单身宿舍换上,办公室给我旧办公桌和算盘,当月买22元餐票,仓库补贴7元,在机关食堂吃饭。
1979年,提干第二年,按规定休20天探亲假,我办手续回家。这是参军四年第二次回家,上次奶奶去世请假,这次不一样,是干部身份。穿干部服回村,邻居围观羡慕,尤其是半大孩子,摸我军装不肯放。
探家消息传开,邻居兰霞婶来家,说她娘家姐夫的二妹在公社烟叶收购站上班,人长得不错,配得上我,时间短赶紧见见。第二天爸从矿区回来,见我穿军装挺高兴,问媒事意见,我说听你们的。爸说区办公室司机送他回来还没走,借车送我们去女方家,爷爷妈同意,叫上兰霞婶,一个多小时到了。出门前我换便装,不想穿军装相亲。
女方家没准备,兰霞婶说明后,父母迎接进堂屋。我不自在,坐着少说话。姑娘外出不在,父母不认识我,寒暄后冷场。司机穿绿军裤,人精干高大,主动聊天,说得投机,我坐一边看。不一会儿姑娘回来,见父母和司机聊,以为司机是我,坐他对面。
兰霞婶已说我是军队干部,他们热情对司机。坐半小时,兰霞婶回来,我说有事走,大家起身。姑娘父母错愕,以为我是司机。兰霞婶拉我介绍,说我过几天回部队,先留联系方式。姑娘一家尴尬,我和姑娘进里屋写姓名地址交换,然后离开。
![]()
这相亲本该没下文,谁知一路顺风。我和她通信三年,1982年结婚,婚后近二十年军地分居,现在相伴四十多年。缘分从错认开始,情分在陪伴里积累。最幸福的是有个家,有人等你,这和对的人有关。
回想我这路走来,从农村小子到军队干部,靠的是踏实干活。参军前,家里穷,爸妈供不起上学,我就早早帮家里干农活,但总觉得不能一辈子种地。参军是个转机,那时候当兵是农村青年出头的路子,我抓住机会,在部队从新兵到保管员,再到提干,每步都得靠自己努力。
体检那关,要不是医生提醒,我可能就落选了,但也说明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仓库工作琐碎,但学的东西多,熟悉器材参数,操作设备,这些技能让我在比武和任务中脱颖而出。立功提干不是天上掉的,是无数个通宵熬出来的。
回家探亲,相亲误会也挺逗的,司机聊得欢,我闷着,他们相中司机,结果却是我和姑娘走到一起。通信三年不容易,两地书信,慢慢了解对方,结婚后分居更考验人,她在家乡上班,我在部队,聚少离多,但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生活就这样,充满了意外和坚持。那个年代,婚姻多靠介绍,相亲讲究门当户对,我是干部,她在公社工作,算匹配。但错认这事儿,说明第一印象不一定准,真正合不合适得看相处。通信拉近距离,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信里聊工作、聊家人,积累感情。结婚后,分居苦,但部队纪律严,她也理解,支持我。
四十多年过去,孩子大了,我们退休了,还能一起过日子,这比啥都值。很多人问我,错认相亲怎么就成了?我说,缘分天定,人得努力维系。司机那事儿成了笑谈,但也提醒人,别光看外表,内在才长久。
![]()
我这经历,也反映那个时代。七十年代,农村青年参军是跳出农门的办法,部队讲贡献,干好就能进步。我从战士到干部,工资从低到62元,生活改善了,回家也光荣。相亲风气简单,靠媒人牵线,不像现在自由恋爱多。但两地分居常见,军人家属不容易,得耐得住寂寞。回看,我没啥遗憾,踏实走每步,收获了家庭和事业。年轻人听我故事,说时代变了,但道理一样,努力加坚持,总有好结果。
![]()
![]()
最后,感慨下,人生如长跑,坚持到终点才有收获。从农村到部队,从单身到家庭,每步都得实打实。错认是趣事,陪伴是真情。希望年轻人从中悟点啥,生活总有惊喜,只要肯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