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花园口决堤背后的权力博弈:蒋介石让冯玉祥背锅的幕后

分享至

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的洪水滔滔而下。

武汉《大公报》头版赫然刊登:「冯玉祥下令炸毁黄河大堤,三十万百姓沦为鱼鳖!」

而此时身在武汉的冯玉祥正被记者围堵,他愤怒撕毁报纸:「这是栽赃!我根本不在决堤现场!」

这场导致89万人死亡的灾难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暗战?



01

1938年6月1日上午,武汉珞珈山脚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室里,空气闷得要命。

蒋介石坐在主席台上,眉头紧锁地盯着桌上的战况地图。

红色箭头标注的日军攻势让在座的将领们都捏了把汗。

「诸位,开封已失,日军正向武汉挺进。」

蒋介石的声音低沉有力,「传统的防御已经扛不住了。」

坐在右侧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轻咳一声,试探性地问:「委座,您的意思是?」

蒋介石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狠狠戳了戳花园口的位置。

「以水代兵,阻滞日军西进。」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所有人都明白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要炸开黄河大堤。

白崇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委座,这样做会淹死多少老百姓啊!」

蒋介石转过身,眼神冰冷:「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哪能顾得了这么多?」

程潜在会后的日记里写道:「委座电话要求执行,但拒绝在文件上签字。」

这句话道出了蒋介石的心机——既要达到军事目的,又不想承担政治责任。

6月6日晚上11点,河南郑州附近的一座军营里,新8师师长蒋在珍正在查看夜间巡逻安排。

通讯兵跑进来,递给他一封加急密电。

蒋在珍拆开电报,脸色瞬间变了。

电报内容很简洁:「夜间决堤,天亮前清除痕迹。武汉军委会。」

「通讯兵,这电报是从哪儿发来的?」蒋在珍问。

「报告师长,武汉军委会直发。」

蒋在珍心里犯嘀咕,按理说这种大事应该通过第一战区司令部下达。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战区司令部的号码。

「喂,我是蒋在珍。请问这个决堤命令,冯副委员长知道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不必通过冯副委员长,直接执行即可。」

蒋在珍放下电话,心里更加不踏实了。

冯玉祥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按军队体系,这种重大行动他必须知情。

但既然上面这么说,他也不敢多问。

当晚2点,蒋在珍带着一个工兵连来到花园口。

黄河在夜色中静静流淌,谁也想不到几个小时后这里会变成人间地狱。

工兵们开始埋设炸药,蒋在珍站在一旁,手心里全是汗。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炸,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爆炸声在凌晨4点响起。

黄河大堤被撕开一个口子,浑黄的河水立刻冲了出来。

工兵们按照命令,迅速清理现场痕迹,然后撤离。

蒋在珍看着滔滔洪水,心里五味杂陈。

他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这场政治游戏里的一颗棋子。

02

就在花园口即将决堤的前一天晚上,武汉汉口法租界的一座小洋楼里,灯火通明。

冯玉祥正在客厅里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

「冯将军,您对目前的战局有什么看法?」史沫特莱边做笔记边问。

冯玉祥放下茶杯,神情严肃:「抗战必胜,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岂能被小小倭寇征服?」

两人一聊就是三个小时,从战略布局聊到民族精神。

史沫特莱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冯将军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团结全民抗战。」

这个细节后来成了冯玉祥最重要的「不在场证明」。

6月9日上午8点,冯玉祥按照既定行程,来到汉口难民救济站视察。

站长李树人早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冯副委员长,您来得正好。现在难民越来越多,物资快不够用了。」李树人一见面就开始倒苦水。

冯玉祥走进收容所,看到密密麻麻躺着的难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大家放心,国家不会抛弃你们的。」冯玉祥挨个儿跟难民握手。

一个老太太拉住他的手,哭着说:「长官,俺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冯玉祥拍拍老人的手:「快了,快了。等把日本鬼子赶跑,大家就都能回家了。」

下午2点,冯玉祥按时出现在国民政府新闻发布厅。

台下坐着几十个中外记者,大家都等着听他讲抗战形势。

「诸位记者朋友,」冯玉祥走上讲台,声音洪亮,「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军民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他刚讲到一半,一个副官匆匆跑进来,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冯玉祥的脸色立刻变了。

「什么?花园口决堤了?」他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台下的记者们立刻嗅到了新闻的味道,纷纷举手提问。

「冯副委员长,请问决堤是谁下的命令?」

「您事前知情吗?」

「这会不会影响抗战大局?」

冯玉祥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我现在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会后,冯玉祥立即给程潜打电话:「老程,花园口这事你知道吗?」

程潜在电话里支支吾吾:「老冯,这事情比较复杂,咱们见面再说。」

挂了电话,冯玉祥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在抗战这些年,深知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有多复杂。

这次决堤来得这么突然,而且他这个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居然毫不知情,这事儿绝对不简单。

当天晚上,冯玉祥在寓所里来回踱步。

他的秘书胡适之走进来:「副委员长,外面已经有记者在打听了,说明天各大报纸都要报道这事。」

「让他们报道去,」冯玉祥停下脚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另一个地方,

一场针对他的舆论战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03

6月10日一大早,蒋介石的侍从室里就忙成了一团。

秘书陈布雷拿着一沓报纸匆匆走进办公室。

「委座,各报都在报道花园口决堤的事,舆论反应很激烈。」陈布雷把报纸放在桌上。

蒋介石随手翻了翻,《大公报》的标题特别显眼:「黄河决堤,百万民众受灾!」

「现在外界都在追查责任,您看怎么处理?」陈布雷小心翼翼地问。

蒋介石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开口:「这件事必须有人负责。」

「您的意思是?」

「冯玉祥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黄河决堤发生在他的防区内。」蒋介石的话音很平静,但杀伤力极大。

陈布雷心里明白了,立即说:「我马上安排。」

当天下午,军委会新闻发言人陈克文在记者会上说:「经初步调查,花园口决堤系地方部队擅自行动,军委会对此深表遗憾。」

台下的记者们立刻追问:「请问是哪支部队?谁下的命令?」

陈克文装作查看文件的样子:「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但可以确认的是,此次行动未经军委会正式批准。」

这话说得很有技巧——既暗示不是蒋介石的责任,又为后续的追责留下了空间。

与此同时,陈布雷正在起草一份内部文件。

文件的关键句子是:「冯副委员长一贯主张积极抗战,但在具体战术执行上可能存在考虑不周之处。」

这句话看起来是在为冯玉祥辩护,实际上是在暗示决堤跟他有关。

6月11日,《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社论:「查明决堤责任者,严惩不贷!」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都在暗示冯玉祥难脱干系。

冯玉祥看到报纸后,气得拍桌子。

他立即召开记者会进行澄清。

「诸位,」冯玉祥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那份《中央日报》,「这种指鹿为马的做法,我绝不接受!」

他把报纸狠狠摔在桌上:「若查到我头上,我愿自裁以谢国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