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阿姨加入骑行团,15天毁掉45年的婚姻,签离婚协议痛哭:怪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签字吧!”

王刚拿着一份离婚协议,冷冰冰地说道。

“我知道,都怪我!”

陈玉华接过来默默把字给签了。

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她终于失声痛哭:“难道错的只有我一个人吗?”

陈玉华的眼泪大滴大滴地落下来,她没想到短短15天的骑行,会毁了这段45年的婚姻。



01

1978年,24岁的陈玉华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

那时的她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睛明亮,青春十足。

一次联谊会,陈玉华认识了机械厂的王刚。

他业务能力强,是厂里的骨干红人,听说很快可以升厂长。

王刚大她4岁,个子不高但很挺拔,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颇为沉稳。

记得第一次约会,王刚就严格规划了路线,他们去看了电影,逛了马路,7点刚过,俩人就各自回家了。

交往半年后,王刚提出了结婚:“我觉得你很温柔,会是天底下最好的妻子。”

婚后他们的生活确实很幸福,陈玉华正式转正,成为在编教师。

王刚事业风生水起,一路被提拔为厂长,还分了单位的房子。

生活越过越好,但陈玉华却觉得自己像是被装进了一个看不见的笼子。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她发现丈夫的控制欲很强。

"玉华,以后不要穿这件裙子了,太短了。"王刚会对她的着装指手画脚。

"可是..."

"没有可是。"王刚打断她,"你现在是领导家属,要注意影响。"

女儿王婷出生后,王刚的事业蒸蒸日上,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陈玉华白天在学校面对五十多个叽叽喳喳的孩子,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哭闹的婴儿,常常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而王刚对此视而不见,他的世界里只有厂里的生产指标和领导会议。

"你怎么连孩子都带不好?"每当王婷哭闹,王刚就会皱着眉头责备,"我在厂里忙了一天,回家就想安静会儿。"

陈玉华学会了在丈夫回家前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把女儿哄睡,把饭菜热在锅里。

她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却得不到肯定。

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浪潮席卷全国,王刚所在的机械厂也面临改制。

那段时间他脾气格外暴躁,回家后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陈玉华默默忍受着,把委屈咽进肚子里,还要在女儿面前维护父亲的形象。

"爸爸只是工作太累了。"她这样对泪眼汪汪的王婷解释。

王刚最终成功转型为合资企业的高管,收入翻了几番,家里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他的控制欲也随之增长。

陈玉华的工资卡被他收走,理由是"统一管理"。

她与同事的聚会必须提前报备,甚至连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

那年,陈玉华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学校为她举办了小型庆祝会。

她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王刚,希望他能来参加。

"这种小事有什么好庆祝的?"

电话那头,王刚的声音透着不耐烦,"晚上我有接待,不回家吃饭了。"

那天晚上,陈玉华一个人坐在餐桌前,对着冷掉的饭菜发呆。



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定居,结婚生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陈玉华和王刚两人,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

退休后的王刚变得更加难以相处,他的控制欲延伸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

电视音量必须调到12,窗帘要在下午四点准时拉开,就连陈玉华做饭时放盐的多少都要按照他的标准。

02

"你今天和谁打电话打了那么久?"一天晚饭时,王刚突然问道。

"是学校的张老师,她孙子生病了,想咨询我一些育儿经验。"陈玉华如实回答。

"以后少跟这些人来往。"王刚皱着眉头,"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的,不像话。"

陈玉华放下筷子,突然感到一阵窒息:"王刚,我连和谁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我这是为你好。"王刚的语气不容置疑,"你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那一刻,陈玉华看着对面这个与自己同床共枕三十多年的男人,突然觉得无比陌生。

后来,陈玉华退休了,她原以为终于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发现并不是如此。

王刚还是很自我,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别人围着他转。

女儿王婷发来消息:"妈,您都退休了,要不去报个兴趣班吧,老年舞蹈班怎么样?"

陈玉华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你爸不会同意的。"

那段时间,陈玉华做完家务,每天只能在家看看报纸,闲暇之余就去小区里走走。

王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每天不是和老朋友泡茶,就是下围棋,有时候还朋友来家里吃饭。

每次家里来人,就意味着陈玉华要忙碌好几个小时。

她实在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那天下午,陈玉华在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散步,突然看到一群老年人在拍照。

“女士,可以帮忙拍合照吗?”

其中一个男士上前询问。

"当然可以。"陈玉华接过手机,帮他们在公园标志性雕塑前拍了照。

"谢谢!"其中一个精神矍铄的男人接过手机,"我们是'夕阳红'骑行团的,每周二四六都在这附近活动。有兴趣加入吗?"



"骑行?"陈玉华惊讶地看着他们身旁停着的几辆山地车,"我这把年纪..."

"年龄不是问题!"另一个微胖的阿姨热情地说,"我68了,上个月还骑了200公里呢!"

"就是,生命在于运动。"那个男人笑着说,"你如果有兴趣,欢迎随时加入。"

最后,陈玉华被他们拉进了骑行群,里面有一百多号人。

回家的路上,陈玉华的心跳比平时快了许多。

其实她年轻时也很喜欢骑车逛全城,但结婚后王刚认为那"不像样子",她便再没碰过自行车。

"去哪了?"一进门,王刚就从报纸上抬起头问道。

"去公园走了走。"陈玉华下意识把手机塞进了口袋。

"饭点到了,做法吧。"王刚说完又低下头继续看报。

那天晚上,陈玉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骑行团老年人爽朗的笑容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几天,陈玉华犹豫不决。

终于,她下定了决心,加入骑行团尝试。

她选了一套轻便的运动装,和老伴打个招呼,表示要出门。

"这么早去哪?"王刚问。

"我去公园锻炼。"陈玉华下意识回避。

王刚皱了皱眉:"锻炼?你这把年纪别折腾了,万一摔着怎么办?"

"我会小心的。"陈玉华快速喝完豆浆,飞快离开了家。

公园东门已经聚集了十几位中老年人,每个人都穿着专业的骑行服,身旁停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

陈玉华一眼就认出那天帮忙拍照的男人,他看到陈玉华,热情地迎上来。

"你真的来了,我叫丁子健,是负责人,你可以叫我老丁。"他笑得很亲切。

03

那一天,陈玉华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团员们亲切地叫她"小陈",因为这个平均年龄65岁,很多人年纪都比她大。

老丁借给她一辆备用自行车和头盔,耐心地教她基本技巧。

"别紧张,就像骑普通自行车一样,只是姿势稍微不同。"

老丁扶着车把,声音温和而坚定。

很快,陈玉华就能熟练驾驭备用车了。

第一次骑行活动只持续了一个小时,路线也很简单。

回到家时,陈玉华的脸上泛着红晕,眼睛里闪烁着多年未见的光彩。

"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王刚站在客厅中央,脸色阴沉。

"我去参加了一个骑行活动。"陈玉华决定实话实说,"老王,你不知道有多有意思,那些老伙伴们..."

"骑行?"王刚打断她,眉头紧锁,"你疯了吗?这么大年纪骑自行车,摔断了骨头怎么办?"

"有专业教练指导,很安全的。"陈玉华试图解释。

"什么教练?男的女的?"王刚的声音突然提高。

"团长是个男同志,但他很专业..."

"我就知道!"王刚猛地拍了一下茶几,"65岁的人了,跟着一群不三不四的人瞎混,还跟陌生男人骑自行车?你还要不要脸了?"

陈玉华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你怎么能这么说?那是个正规的老年活动团体!"

"正规?哼!"王刚冷笑一声,"从明天开始,不准再去!听见没有?"

那天晚上,陈玉华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第二天清晨,当王刚出门散步后,陈玉华拨通了老丁的电话。

"丁团长,我是昨天新来的那个。我想问问,如果我想买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有什么推荐吗?"

就这样,陈玉华开始了她的"秘密骑行"生活。



她买了一辆淡紫色的山地车,藏在小区地下室的闲置储物间里。

每次骑行回来,她都小心翼翼地擦干净车子,确保不留下任何痕迹。

骑行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活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在骑行途中,她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退休教师、前企业高管、丧偶的孤寡老人...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人生故事。

老丁尤其喜欢照顾她,总是骑在她旁边,确保她的安全。

"小陈,你骑得越来越好了!"三个月后的一次活动中,老丁笑着对她说。

"下个月我们有个长途骑行计划,去青山湖,来回大概400公里,一共15天,你有兴趣吗?"

陈玉华犹豫了一下:"我得看看家里有没有安排。"

"带上你老伴一起来嘛!"老丁热情地说,"很多团员都是夫妻一起参加的。"

陈玉华勉强笑了笑,没有回答。

纸终究包不住火。

一个周三的下午,陈玉华刚从骑行活动回来,正在小区门口与老丁道别,没注意到王刚就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脸色铁青。

"陈玉华!"一声怒吼吓得陈玉华差点跳起来。

她转身看见王刚大步走来,眼中燃烧着她从未见过的怒火。

"老王,我..."

"闭嘴!"王刚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我早该知道!什么'老年活动团体',根本就是你们这些不正经的老家伙找乐子的借口!"

陈玉华从未见过丈夫如此失控的样子,又羞又怒:"王刚!你干什么?我们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带着我老婆到处招摇?"王刚冷笑一声,声音大得引来路人侧目。

"六十五岁的人了,穿得花枝招展跟男人骑车,你还要不要脸?"

陈玉华感到羞辱和愤怒:"王刚,我们回家说。"

"回家?"王刚讥讽地说,"你还有脸回家?这几个月来你骗我说去锻炼,原来是跟这个老男人鬼混!"

"你胡说八道!"陈玉华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我只是想有点自己的生活,这有什么错?"

"你的生活?"王刚一字一顿地说,"你的生活就是当好王太太,当好孩子的妈!而不是像个不知廉耻的小姑娘一样到处抛头露面!"

老丁试图调解:"您真的误会了,我们只是..."

"闭嘴!"王刚怒吼,"再让我看见你接近我老婆,我就报警告你骚扰!"

04

回到家,王刚重重地关上门,将陈玉华摔在沙发上。

"从今天开始,不准你再参加那个什么骑行团!"他居高临下地命令道,"手机给我,我要把那些人的联系方式都删了!"

"我不。"陈玉华擦掉眼泪,声音出奇地平静,"我不会放弃骑行,也不会把手机给你。这么多年来,我什么都听你的,但现在,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王刚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红:"你自己好自为之!"

陈玉华没有理会他,之后的日子里继续练习。

过了一个月,老丁在群里组织大家去青山湖。

陈玉华也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突然,王刚站在门口。

"你真的要去?"他不可置信地问。

陈玉华深吸一口气:"老赵,我们都退休了,孩子们也长大了,为什么不能让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那不像话!"王刚固执地说,"正经女人哪有这样的?"

陈玉华苦笑一声,继续收拾行李:"那就当我不正经吧。"

当她拖着行李箱走向门口时,王刚突然堵在门前:"你要是今天走出这个门,就别想再回来!"

陈玉华看着这个与自己共度了多年的男人,突然觉得无比陌生。她轻轻推开他:"随你便吧。"

青山湖的风景如画,湖水碧蓝,四周群山环绕。

骑行团的成员们一路上有说有笑,陈玉华的心情也渐渐轻松起来。

一路上老丁对陈玉华格外照顾,一总是骑在她旁边,时不时提醒她注意路况。

"玉华,这段路有点陡,你慢点,我在后面跟着你。"老丁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陈玉华感激地点头。

在骑行团里,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感觉。

这和家里那个永远高高在上的王刚完全不同。

晚上,大家在湖边民宿落脚。

晚饭后,团员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老丁兴致勃勃地分享他年轻时的骑行经历。

"我以前骑过川藏线,那才叫一个刺激!"老丁笑着说道,眼神里闪烁着年轻人的活力。

陈玉华听得入迷,心里不禁有些羡慕。

她这一生,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05

第五天晚上,陈玉华想找老丁请教一些户外装备的问题。

她走到老丁的房间门口,刚想敲门,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



她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就在这时,房门没关严,透过缝隙,她看到了让她震惊的一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