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一个短句,力有千钧。从“大好河山 寸土不让”的浴血抗争到“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的赤诚守护,主语从来都不是一人、一战,而是作为整体的“中国人民”。
80年前,烽烟初散,血泪熔铸民族精神;80年后,征途再启,雄心淬炼时代锋芒。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胜利的最好传承,就是走向新的胜利。将昨日的碑石,垒成明日的基石,方能步步向前。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门槛上,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推出大型策划《胜利》,我们将通过《留证》《印记》《家书》《征程》《鼎立》五个篇章,以历史守望的坚持、文物低吟的诉说、影像透出的微光,让无声的记忆在今日之心灵原野上掀起巨浪。
我们寻访一份份“留证”:对话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孙春龙……借传承者与记录者之手,将抗战的遗存再打捞、再传扬,让那些艰苦卓绝与人性光芒留存于世。 我们凝视一个个“印记”:一张见证离别的梳妆台,一封浸润思念的绝笔信,一个用作粪瓢的日军钢盔,一幅定格胜利的画作……让带着历史体温的文物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衣衫褴褛”的军队坚守了14年。 我们翻阅一封封“家书”:从泛黄信笺上斑驳的墨迹里,打捞将士们对家国的赤诚、对亲人的牵挂,以说唱的节奏为笔,让烽火岁月里的肺腑之言挣脱时光的尘封,在韵律的碰撞中化作铿锵的呐喊,成为岁月长河中的回响。 我们见证一场场“征程”:那不绝于耳的“誓与山河共存亡”“愿拼热血卫吾华”“一寸河山一寸血”,在殊死搏斗的血火中,写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我们回望一步步“鼎立”:时至今日,缘何仍要以镜头聚焦、以笔锋记录、以灵魂反复叩问“何以胜利”?因为我们热爱和平,因为我们捍卫秩序,因为我们守护尊严,因为我们志在复兴。
初心如磐,盛世如斯。
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青年,已成为平视世界的一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伟业,抗战胜利的成果更是我们恒久的精神食粮,不断前行的动力。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每一次回望抗战胜利的壮阔征程,那镌刻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密码,都为我们注入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构建更加繁荣的世界。
80年后,与你共襄《胜利》——为铭记,为警醒,为传承;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赵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