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次真遥遥领先!我国造出全球首款碳-14核电池,欧美:技术共享
核电池技术甩出“王炸”!
当欧美还在为核电池体积大、成本高挠头时,国企平地惊雷——无锡贝塔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烛龙一号”碳-14核电池横空出世,理论寿命直接飙到“千年”量级!
这并非实验室里的幻想!目前,搭载它的LED灯已稳定运行超4个月、闪烁3.5万次!这波操作也让外媒感叹:说好的技术高地,怎么就被捅破了天?
01 打破极限,实现千年续航!
多年来,电池技术一直存在“不可能三角”:小体积、大容量、长续航。
为突破这一困境,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便相继研发出核电池,利用放射性材料释放热能,驱动温差发电。这一方式虽解决了长效供能难题,但因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应用范围极其有限。如今,“烛龙一号”核电池横空出世,直接亮出优势:能扛能耗!
据“烛龙一号”研发团队介绍,该电池能在零下100℃到高温200℃的极端温差下稳定运行,哪怕是太空、高原、深海等环境中,也能保持连续供电。其设计寿命长达50年,期间性能衰减不足5%,真正实现“超长待机、持续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传统锂电池,碳-14核电池不含重金属元素,也无需依赖化学反应驱动,从源头上规避了锂电池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安全系数拉满。
据贝塔副总裁蔡定龙介绍,这款电池使用的碳-14同位素半衰期达到5730年,理论寿命真能按“千年”算!而其能量密度也非常惊人——每克可储存2200毫瓦时能量,还能智能调节功率输出,不仅续航超常,更能高度适配复杂应用场景
欧美搞了半世纪核电池,却被我国后发先至。连外媒也不得不感叹:在这条“隐形赛道”上,正从跟跑者变成规则制定者!
02 国产崛起,多项高精尖技术突围
当我国核电池技术从仰望国际标准到制定规则者,类似的“突围”正在多个领域悄然上演!联影实现“核磁共振”设备自主研发,打破西门子技术垄断,将设备成本从上千万元拉低至百万级;成功撕开欧美企业对该领域的长期封锁……
从“千年电池”到“细胞引擎”,技术正全方位夺回话语权,西方垄断的桌子,正在被一张张掀翻。
03 科技突破,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这些技术的应用价值,可能远超想象。”在西北师范大学核电池研发负责人苏茂根教授看来,碳-14核电池的突破,不只是科研层面的胜利,更具现实转化价值。
想象一下:心脏起搏器、脑机接口装进去,一辈子不用换电池;极地探测站、深海传感器、甚至在月球火星基地,为长期无人维护的设备提供稳定供电支持,也不用担心断电“罢工”……
对普通人而言,这也将意味着设备更安全、智能设备更长效、未来生活更便捷。正如一位网友评论:“一旦量产普及,科幻电影里的‘永恒能源’,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