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公司派给印度富豪当月嫂,临走富豪送她个礼袋,打开后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爸爸的手术费还差五万,我们家真的撑不下去了。”赵磊红着眼圈看着母亲。

苗秀蓉握紧拳头,为了这个濒临破产的家庭,她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远赴印度给富豪当月嫂。

“秀蓉,印度那么远,你一个农村妇女怎么适应?”丈夫担忧地劝阻。

“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年十八万,够解决咱家所有问题!”

一年后,当苗秀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雇主临别时塞给她的那个普通布袋,让全家人彻底震惊了。



01

春天的阳光透过老旧小区的窗户洒进屋内,苗秀蓉坐在家里唯一的沙发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合同。

这份合同改变她命运的开始,也是她从未想过的人生转折点。

四十五岁的苗秀蓉,山东临沂人,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旧坚毅。

她的丈夫赵建设三个月前在工地上摔断了腿,医生说再也不能干重活了。

儿子赵磊刚刚考上省城的大学,一年学费加生活费需要两万多。

女儿赵婷还在读高三,正是最需要营养和补课的关键时期。

一家四口,每个月的开销至少需要八千块,可现在只有秀蓉一个人在挣钱。

她原本在县城做月嫂,凭着十五年的经验和好口碑,每个月能挣四千块。

这点钱在以前还够一家人简单生活,现在却连基本开销都不够。

房贷还有三年才能还清,每个月一千二百块的月供压得她喘不过气。

赵建设的医药费每个月也要八百多,这还是最便宜的药。

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委屈了他们的营养。

秀蓉每天晚上都要算账到深夜,看着那些数字,她常常失眠到天亮。

就在她最绝望的时候,邻居王大姐告诉了她一个消息。

“秀蓉,市里的金牌家政公司在招海外月嫂,工资可高了,一个月一万五呢。”王大姐神秘地说。

“海外?去哪个国家?”秀蓉心里一惊。

“印度,给富豪家庭做月嫂,包吃包住,合同期一年。”王大姐解释道。

秀蓉的心立刻开始狂跳,印度那么远,她连县城都很少出去,怎么敢去国外?

可是一年十八万的收入,足够解决家里的所有困难。

那天晚上,秀蓉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件事。

赵建设看出了她的心思,主动开口:“秀蓉,如果你想去,就去吧,家里有我呢。”

“可是你的身体...”秀蓉担心地说。

“我虽然不能干重活,但照顾自己还是可以的,孩子们也大了。”赵建设坚定地说。

第二天一早,秀蓉就坐车去了市里的金牌家政公司。

公司位于市中心的写字楼里,装修得很气派,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

接待她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经理,姓陈,说话很温和。

“苗女士,您的简历我们看了,十五年的月嫂经验很不错。”陈经理笑着说。

“我只是在县城做过,没有出过国。”秀蓉有些紧张。

“没关系,我们会提供专门的培训,包括基本的英语对话和印度的风俗习惯。”陈经理安慰道。

面试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秀蓉回答了各种关于育儿的专业问题。

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手里的高级月嫂证书,她顺利通过了初试。



02

接下来是一个月的强化培训,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

秀蓉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了解印度的饮食习惯和宗教文化。

最难的是适应印度菜的味道,那些香料让她的肠胃很不舒服。

培训老师是一个去过印度的资深月嫂,叫张梅,对秀蓉很照顾。

“在印度做月嫂,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张梅认真地说。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差别很大吗?”秀蓉问。

“差别不小,但只要用心学,慢慢就会适应的。”张梅鼓励道。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秀蓉通过了所有考试,正式被派往印度孟买。

离开的那天早上,全家人都送她到机场。

赵建设拄着拐杖,眼中含着泪水:“秀蓉,你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妈,您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爸爸和妹妹的。”赵磊懂事地说。

赵婷抱着母亲不肯松手:“妈妈,您一定要经常给我们打电话。”

秀蓉强忍着眼泪,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家人都在指望着她。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秀蓉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心里五味杂陈。

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离开祖国,第一次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终于降落在孟买国际机场。

走出机舱的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陌生的味道。

机场里到处都是皮肤黝黑的印度人,说着她完全听不懂的语言。

秀蓉紧紧抓着行李箱,按照公司给的地址寻找接机的人。

举着她名字牌子的是一个中年印度男人,说着蹩脚的中文:“苗女士,我是司机拉杰。”

坐在汽车里,秀蓉透过车窗看着孟买的街景,心情越来越忐忑。

街道上车水马龙,各种颜色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混在一起。

路边的建筑有豪华的高楼,也有破旧的棚户区,对比强烈。

空气中弥漫着香料、汽车尾气和各种说不出名字的味道。

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了一个巨大的铁门前。

门卫检查了司机的证件后,才打开了厚重的铁门。

汽车驶进一条宽阔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热带植物。

秀蓉的眼睛越来越大,这哪里是个家,简直就是个庄园。

主建筑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别墅,欧式的建筑风格,非常气派。

别墅前面是一个巨大的花园,中间有个喷泉,四周种满了玫瑰花。

秀蓉从车上下来,腿都有些发软,她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

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印度男人走过来,用英语说了一大串话。

秀蓉听不懂,只能摇头,那人又换成蹩脚的中文:“我是管家拉姆,欢迎来到沙马先生家。”

拉姆带着秀蓉走进别墅,里面的装修更是让她震惊。

大理石地板铮亮,水晶吊灯璀璨,墙上挂着油画,家具都是红木制成。

“这真的是我要工作的地方吗?”秀蓉在心里问自己。

拉姆带她参观了整栋别墅,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二楼是主人的卧室,三楼是客房和佣人房。



“您的房间在三楼,和其他佣人住在一起。”拉姆指着楼梯说。

秀蓉跟着拉姆上了三楼,走廊里有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住着不同的佣人。

有厨师、园丁、司机、清洁工,还有照顾女主人的女佣。

拉姆把秀蓉带到一个靠窗的房间:“这就是您的房间,虽然不大,但很干净。”

房间确实不大,只有十平米左右,但有独立的卫生间,比她想象的要好。

“沙马先生和夫人现在在休息,晚饭时间会见您。”拉姆说完就离开了。

秀蓉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陌生的景色,心里既兴奋又害怕。

她拿出手机想给家里打电话,却发现信号很弱,只能发个短信报平安。

03

下午的时候,一个印度女佣来找她,用简单的英语告诉她晚饭时间到了。

秀蓉跟着女佣下楼,在一楼的小餐厅里,看到了她的雇主——沙马夫妇。

沙马先生看起来四十多岁,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给人很斯文的感觉。

沙马夫人普里亚年纪更轻一些,皮肤很白,正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在他们旁边还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圆圆的眼睛很可爱。

“欢迎您,苗女士,我是拉杰什·沙马。”男主人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秀蓉听懂了一些,连忙回答:“您好,我是苗秀蓉。”

沙马夫人普里亚笑着点头,但没有说话,看起来很虚弱。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秀蓉,用印地语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

“这是我的女儿阿妮莎,她问您是不是从中国来的。”沙马先生翻译道。

秀蓉点点头,用简单的英语说:“是的,我从中国来。”

阿妮莎听了很兴奋,拍着小手说了一串印地语。

“她说很高兴见到中国人,她在电视上看过中国。”沙马先生笑着说。

晚饭是典型的印度菜,有咖喱鸡、烤饼、米饭,还有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蔬菜。

秀蓉尝了一口咖喱鸡,辣得直流眼泪,但她还是努力咽了下去。

沙马先生注意到了她的表情:“苗女士,如果您不习惯印度菜,厨师可以为您单独做中国菜。”

“不用麻烦,我会慢慢适应的。”秀蓉礼貌地回答。

吃完饭后,普里亚把怀里的婴儿递给了秀蓉。

“这是我们的儿子阿尔琼,刚出生三个星期。”普里亚用英语说道。

秀蓉小心地抱过婴儿,这个小家伙长得很可爱,皮肤比父母要白一些。

她熟练地检查了婴儿的尿布,又看了看他的精神状态。

“他看起来很健康,但有点上火。”秀蓉用简单的英语说。

“上火?什么意思?”普里亚疑惑地问。

秀蓉想了想,用手势比划着解释:“就是...身体热,需要多喝水。”

沙马先生听懂了,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会注意的。”



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秀蓉回到自己的房间,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秀蓉,你那边怎么样?”赵建设关心地问。

“挺好的,雇主一家都很友善,就是饮食习惯差别有点大。”秀蓉说。

“你要照顾好自己,别太勉强。”赵建设叮嘱道。

挂了电话,秀蓉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这个家庭给她的第一印象很好,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04

第二天一早,秀蓉五点就起床了,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她先去厨房准备婴儿的奶粉,发现厨师已经在准备早餐了。

厨师是个五十多岁的印度男人,叫莫汉,不会说英语,只能用手势交流。

秀蓉指了指奶粉,又指了指楼上,莫汉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帮她加热了水。

她端着奶瓶上楼,轻轻推开普里亚的房门。

普里亚还在睡觉,小阿尔琼却已经醒了,正在小声哭泣。

秀蓉连忙抱起婴儿,熟练地给他换了尿布,然后喂奶。

小家伙很饿,咕咚咕咚地喝着奶,不一会儿就喝完了整瓶。

秀蓉轻拍着他的后背,让他打嗝,这是预防胀气的重要步骤。

普里亚被声音惊醒,看到秀蓉正在照顾孩子,眼中露出感激的神色。

“谢谢您,苗女士。”普里亚虚弱地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秀蓉温和地回答。

接下来的几天,秀蓉逐渐熟悉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六点给小阿尔琼喂奶,八点准备阿妮莎的早餐,十点陪普里亚做产后恢复运动。

下午的时候,她会带阿妮莎玩游戏,教她一些简单的中文词汇。

晚上则是最忙碌的时候,要给小阿尔琼洗澡、按摩,哄他睡觉。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但第三个星期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小阿尔琼突然开始不停地哭闹,白天黑夜都不安静。

普里亚非常着急,连忙叫来了家庭医生。

医生是个印度老头,检查了半天也找不出原因。

“孩子的体温正常,也没有其他症状,可能是肠绞痛。”医生说。

医生开了一些药,但小阿尔琼吃了并没有好转,哭声反而更大了。

普里亚急得直哭:“我的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一直哭?”

沙马先生也很着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秀蓉仔细观察了小阿尔琼的症状,发现他的肚子有些胀,大便也不太正常。

根据她多年的经验,这很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普里亚女士,我觉得孩子可能是消化不良。”秀蓉说。

“可是医生说是肠绞痛。”普里亚疑惑地说。

“在中国,我们有一些传统的方法可以试试。”秀蓉建议道。

沙马先生听了,立刻说:“请您试试看,我们相信您的经验。”

秀蓉先是调整了奶粉的浓度,然后用温水给小阿尔琼做腹部按摩。

她的手法很轻柔,顺时针在婴儿的肚子上画圈,每次按摩十五分钟。

接着,她用山楂和陈皮煮了一些水,放凉后用小勺子喂给孩子。

这些都是她在中国积累的传统育儿经验,对消化不良很有效果。



第一天的治疗后,小阿尔琼的哭声明显减少了。

第二天,他开始正常排便,肚子也不胀了。

第三天,小家伙完全恢复了正常,又变成了那个爱笑的小天使。

普里亚激动得抱着秀蓉:“苗女士,您真是我们家的救星!”

沙马先生也非常感激:“您的经验比医生还有用,我们太幸运了。”

这件事之后,沙马一家对秀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前他们把她当作普通的佣人,现在则把她当作家庭的重要成员。

沙马先生开始称她为“苗姐”,普里亚也经常和她聊天。

就连小阿妮莎也越来越粘她,总是跟在她身后叫“中国妈妈”。

秀蓉的心情也越来越轻松,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家庭。

为了更好地融入这里的生活,她开始认真学习印地语。

每天晚上,她都会在房间里练习简单的日常对话。

白天的时候,她主动和其他佣人交流,虽然经常闹笑话,但大家都很友善。

莫汉厨师甚至开始教她做印度菜,她也教他做一些简单的中国菜。

渐渐地,秀蓉发现自己不再感到孤独,这里真的像个家一样温暖。

05

一个月后,秀蓉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印地语了。

她发现普里亚经常一个人发呆,看起来很忧郁。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月嫂,秀蓉知道这是产后抑郁的症状。

“普里亚,你有什么心事吗?”秀蓉用印地语关心地问。

普里亚眼圈红了:“苗姐,我总是觉得很累,什么都不想做。”

“这很正常,刚生完孩子都会这样。”秀蓉安慰道。

“可是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阿尔琼总是哭,阿妮莎也不听话。”普里亚哭了起来。

秀蓉轻拍着她的肩膀:“你是个很好的妈妈,只是需要时间恢复。”

从那天开始,秀蓉更加关注普里亚的情绪变化。

她每天都会陪普里亚聊天,听她倾诉心中的烦恼。

还教她做一些简单的产后恢复运动,帮助她恢复身材和体力。

慢慢地,普里亚的笑容多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苗姐,遇到您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普里亚感激地说。

小阿妮莎也有她的烦恼,那就是严重的偏食。

她只爱吃甜食和炸食,蔬菜碰都不碰。

普里亚为此很头疼,经常为了让女儿吃饭而发脾气。

秀蓉看在眼里,决定用中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她和莫汉商量,把蔬菜做成各种可爱的造型。

胡萝卜切成小花朵,黄瓜做成小青蛙,西兰花装饰成小树。

还用番茄酱在盘子上画出笑脸,让整盘菜看起来像个艺术品。



阿妮莎看到这些可爱的蔬菜,立刻被吸引了。

“哇,这些小动物好可爱!”阿妮莎兴奋地说。

“它们都是蔬菜做的,吃了会变得更聪明更漂亮。”秀蓉笑着说。

从那以后,阿妮莎再也不挑食了,每天都期待着秀蓉为她准备的“艺术餐”。

普里亚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蔬菜,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苗姐,您不仅是月嫂,更像是我们家的魔法师。”普里亚赞叹道。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秀蓉已经完全适应了印度的生活。

她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印地语对话,还了解了很多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这个家庭里,她不再是外人,而是真正的家庭成员。

沙马先生经常和她讨论中印两国的文化差异,对中国充满了好奇。

普里亚把她当作最亲密的姐姐,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她分享。

阿妮莎更是把她当作第二个妈妈,每天都要抱着她撒娇。

就连小阿尔琼也对她特别依恋,只有在她怀里才睡得最安稳。

06

秀蓉的生日到了,这一天她原本没有告诉任何人。

可是当她晚上回到房间的时候,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用中文写的生日卡片。

推开门,房间里摆满了鲜花和气球,桌上放着一个生日蛋糕。

沙马一家四口都站在房间里,齐声说:“生日快乐,苗姐!”

秀蓉感动得眼泪直流,她没想到这个异国家庭会如此用心地为她庆祝生日。

“谢谢你们,这是我过过的最特别的生日。”秀蓉哽咽地说。

“苗姐,您为我们的家庭付出了这么多,这是应该的。”沙马先生真诚地说。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聊天到很晚。

秀蓉觉得自己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心中充满了幸福。

中国春节的时候,沙马一家又给了她一个惊喜。

他们特意让莫汉学做了几道中国菜,在家里挂起了红灯笼。

“新年快乐,苗姐!”全家人用中文祝福她。

秀蓉教他们包饺子,讲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阿妮莎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缠着秀蓉教她写中国字。

“苗妈妈,我以后想去中国看看。”阿妮莎认真地说。

“好啊,到时候我带你去我的家乡,看看真正的中国。”秀蓉笑着回答。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合同快要到期的时候。

秀蓉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她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这个温暖的家庭。

就在这时,她接到了家里的紧急电话。

“秀蓉,建设的病情恶化了,医生说需要立刻手术,费用要二十万。”王大姐替赵建设打电话。

秀蓉听了心急如焚,这么大一笔钱她根本拿不出来。

她立刻向沙马先生请假,要提前回国照顾丈夫。

“苗姐,发生了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吗?”沙马先生关心地问。

秀蓉含泪把丈夫的病情告诉了他,沙马一家都很同情。

“苗姐,您尽管回去照顾家人,我们会想办法的。”普里亚安慰道。

虽然不舍,但秀蓉还是决定立刻回国。

她连夜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就走。

这一年来,她攒了十五万块钱,虽然不够手术费,但也能应急。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沙马先生来到了她的房间。

他手里拿着一个朴素的布制礼袋,神情很严肃。

“苗姐,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请您回国后再打开。”沙马先生郑重地说。



秀蓉推辞不要:“先生,您已经给了我很多,我不能再收礼物了。”

“苗姐,这不是礼物,这是我们的感谢,请您一定要收下。”沙马先生坚持道。

看着沙马先生真诚的眼神,秀蓉只好收下了这个礼袋。

礼袋沉甸甸的,她猜测里面可能是一些印度的特产或纪念品。

07

第二天早上,全家人都来送她到机场。

普里亚抱着小阿尔琼,眼泪不停地流:“苗姐,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阿妮莎紧紧抱着秀蓉的腿,不肯松手:“中国妈妈,您还会回来吗?”

“我会的,等处理完家里的事情,我就回来看你们。”秀蓉强忍着眼泪说。

沙马先生最后握了握她的手:“苗姐,您永远都是我们家的一员。”

飞机起飞的时候,秀蓉透过窗户看着越来越远的孟买,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年的印度生活,给了她太多美好的回忆。

她不仅赚到了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跨越国界的真挚友情。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国内的机场。

秀蓉拖着行李箱,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家。

家里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要糟糕,赵建设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

“秀蓉,你终于回来了。”赵建设虚弱地说。

“爸爸,医生说您必须马上手术。”赵磊红着眼睛说。

秀蓉把攒的钱全部拿了出来,但还差五万块的手术费。

“妈,您在印度辛苦了一年,都是为了我们。”赵婷愧疚地说。

“别说傻话,这是我应该做的。”秀蓉安慰女儿。

当天晚上,一家四口围坐在客厅里,都愁眉不展。

“对了,那个印度老板给了我一个礼袋,我们看看里面是什么。”秀蓉想起了沙马先生的礼物。

她拿出那个朴素的布袋,准备打开给家人看看印度的纪念品。

“妈,快打开看看印度人送了什么礼物!”赵婷迫不及待地说。

“应该是些香料或者手工艺品吧。”赵磊猜测道。

赵建设虚弱地笑着:“不管是什么,都是人家的心意。”

秀蓉小心翼翼地解开布袋的绳子,先是摸到了一些硬邸邸的东西。

她以为是印度的传统饰品,随手掏出一样东西。

当秀蓉看清手中的东西时,整个人瞬间石化了,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巴张得老大却发不出声音。

赵建设看到妻子的表情,吃力地坐起身:“秀蓉,怎么了?你这是什么表情?”

赵磊和赵婷也察觉到了异常,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母亲手中的东西。

下一秒,两个孩子的眼珠子几乎要掉出来。

赵磊更是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指着那个金手镯大喊:“天哪...这居然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