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省品牌建设促进会 李长茂
讨论“新质生产力和品牌建设”,似乎给人“为赋新词强作愁”的感觉。
总书记2020年中央会议发言给“三品一标”注入新内涵——“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那么,总书记关于新“三品一标”的讲话同“新质生产力”有什么关系?
我们很多人本能地认为“新质生产力”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相关,一般都不太了解当下生产要素发生巨大变化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所必须的系统性变革。即在“知识已经超越了土地、资本和劳动,成为最大的生产要素”背景下,仅仅关注科技创新的对策,可能会无意中会陷入刻舟求剑的境地。2018年华为公司通过总赔偿金额达10亿元的方式,让“老员工离职之后再就业”,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合情、合理、合法、与时俱进地保证华为公司未来产品和运营的“品质提升”。相反,日本制造曾经是品质卓越的代表,但是近二十年来“日本制造”神话已经被“日本造假”的屡屡新闻事件所代替,而且似乎陷入无解的状况。因为日本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支撑日本制造神话的关键,如今数据显示,包括日本著名企业在内,以派遣员工为主(类似中国的“临时工”)的非正式员工人数迅速增加,甚至接近日本制造业全部就业者40%规模。一般来说,标准化生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只是随着外界环境迅速变化、技术高速迭代,真正要保证标准化流程执行到位不扭曲,众多“知识工作者”前瞻性应对“非标”事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时,相对于几十年前的传统工业社会,众多“知识工作者”很大程度不再是资本和大机器的附庸,其生产力体现在创意、算法或解决方案等非物质形态。只是基于英文单词“brand(烙印、铭牌)”发展起来的品牌建设体系,更注重在商业企业外部环境来展示品牌形象,在先天基因角度就缺乏对“品质提升”的系统关注,特别是“知识已经超越了土地、资本和劳动,成为最大的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忽略系统“品质提升”的传统品牌建设体系,往往滞后于跟时代的发展要求。
“brand”的原义“烙印、铭牌”,更多对应中文语境当中“牌、铭牌”的原义,从先天基因就缺失对“品质提升”的系统规划。当然,在实际应用当中,商业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必然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因为只有注重这些要素,才能支撑商业企业之“brand”形成良性循环。只是从名词定义上基于“brand(烙印、铭牌)”发展起来的品牌体系,从视觉很容易形成跨行业通用的方法论,而“品质提升”不但“知易行难”,更不容易形成跨越不同行业的方法论,所以在不知不觉当中,来自西方主导的传统品牌建设体系,无法系统地把“品质提升”纳入其中。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韦尔奇主导美国GE公司的通过六西格码质量变革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韦尔奇开始关注进质量,已经是他担任当时GE公司CEO的16年之后,可见在多方压力和各种诱惑下,关键决策人物发自内心的去关注“品质提升”,确实不容易。韦尔奇说,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工具如同“重新观察企业的放大镜。人们惊讶地发现,缺陷犹如灰尘,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角落”。既然如此,如果我们能激活一线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是否不需要类似六西格玛这种复杂的“放大镜“,同样能第一时间清除存在于企业各个角落的缺陷、灰尘?稻盛和夫倡导的阿米巴管理风靡业界,确实帮助很多企业运营的品质提升。从本质上讲,阿米巴管理同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大成公司在鲁布革工程当中震惊中国工程界的表现一样,都是注重激活“一线地头力”。谈到“一线地头力”,最强悍的组织“一线地头力”,莫过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方面是飞机大炮、钢铁洪流绝对掌控军事主动权;另一方面,1950年美国钢产量为8785万吨,而中国钢产量仅为61万吨。但是,在钢铁产量差距如此之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强大的“一线地头力”,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既然“一线地头力”是保证“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的关键,甚至也是“品种培优和品牌打造”的关键,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具备超强的“一线地头力”,其方法论是否可以复制?
我们发现,中国军队打造强大的“一线地头力”,其方法论可以归纳为“技术问题傻瓜化、岗位责任互补化、沟通指令复核化“。有的人会说,这好像不太正确,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应该来源于“党的领导、把支部建立在连队之上”。实际上,“技术问题傻瓜化、岗位责任互补化、沟通指令复核化”几乎是所有军队都采用通用训练模式,但是“技术问题傻瓜化”即我们平时强调的标准化是否能够执行到位不扭曲,“沟通指令复核化”是否能真正发挥减少管理沟通漏斗效应的实效,关键是“岗位责任互化化”的氛围是否建立!面对战场上生死存亡和稍顿瞬失的机会,一线指战人员选择“岗位责任互补”还是推诿责任、各自为战,这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党的领导、把支部建立在连队之上”恰恰能够解决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才能够爆发强悍的一线地头力、一线战斗力。
当然,商业企业与军队必然有很多不同,商业企业试图通过简单复制黏贴军队的管理模式,以达到运营管理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也不现实。不过有了华为公司、稻盛和夫管理等成功经验,特别有了新质生产力下的理论逻辑支撑,我们借鉴学习就容易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