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植红色血脉,赓续精神火种,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红脉溯源队”于2025年7月18日至21日,在陕西汉中开展“传承星火,探寻红色人物足迹”主题实践活动。团队先后深入汉中红色体验馆与留坝县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老兵专访、实地体验等方式,在行走中感知历史脉络,在实践中感悟信仰伟力。
首站
沉浸汉中红色体验馆
触摸历史温度
7月19日,团队成员前往汉中红色体验馆,踏上“红色汉中,赓续血脉”的时空之旅。中国近现代史中屈辱与抗争的交织,到辛亥革命的探索与局限;从工农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阔长征图景,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实践,大量珍贵实物与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中开辟道路的历程。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根基。
在汉中本地英烈展区,团队成员更是深受震撼:从汉中入党第一人刘秉钧到汉中建党第一人陈锦章,从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到抗日名将赵寿山,从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群众,他们用生命与热血在汉中大地上书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一个个伟大的事迹,无声诉说着汉中这片热土上澎湃不息的红魂。
次站
探访留坝红色基地
对话老兵的“恒心”
7月20日,团队转赴留坝县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红色教育基地。这里依托三线建设时期825部队驻地遗址而建,设有八大展区、280个展室、展出逾10万件珍贵文物,系统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光辉历程。基地创新形式丰富:“重走长征路”让参与者亲历艰辛、“忆苦思甜饭”让人们体悟革命年代的清苦、红色讲座与故事会则让历史变得可感可亲。
实践团专访了基地深耕者、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陈丰。硝烟战场淬炼了他的红色初心,一句“为了更多人活下去”的呐喊成为他余生守护红色记忆的精神坐标。2000年起,他耗尽积蓄、甚至举债收集散落民间的革命文物,只为留住历史的见证物。面对传承困境,他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坚韧:“只要想到肩上的责任,就有动力。”他更积极创新传承模式:推动“重走红军路”活动、开设“党史微课堂”,未来计划引入AI、VR技术,实现“穿越式”教育。他坚持公益导向,力促展馆免费开放,并探索“红色+产业”模式,陈列销售留坝蜂蜜等特产,以文化反哺乡村。作为高校红色实践基地共建者,他尤其看重青年力量:“青年能做很多事,比如用短视频讲红色故事,让同龄人爱上历史。”他寄语青年: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做红色精神的“传播者”。
青年回响
星火在手
重任在肩
双站实践,让红脉溯源队成员经历了从“知”到“行”的深刻蜕变。在汉中体验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留坝基地,陈丰“刹那的初心焐成岁月的恒心”的坚守,则为“传承”二字写下最生动的注脚。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的赓续,既需敬畏历史、读懂土地里的故事,更需如陈丰老兵般,以创新与坚守激活其当代生命力。
正如实践团所感:“红色足迹与青春身影的相遇从未散场。”从历史光影到现实热土,青年一代正接过星火,肩负起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生生不息、燎原不息的光荣使命。红脉溯源队的探索,是传承的起点,更是行动的号角。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红脉溯源队
排版:吴燕楠
责任编辑:侯丹萌 郝滨桢 刘心语
审核:王郁蓉 郝亚杰 杨岳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