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占据大量土地资源的老旧建筑成了一个难题。而利用现有框架改造成新建筑或许是一种可靠的环保实践。
比如,把老旧建筑改造为幼儿园,将直接减少大量建筑垃圾产生,显著降低新建设带来的巨大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让城市更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门诊楼改幼儿园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日托需求,悉尼的Green Square辖区决定将一个被列入遗产名录的门诊大楼改造为幼儿园。对此,建筑师Fox Johnston选择完整地保留原建筑,但对其重新进行功能规划。
原建筑翘起的翼角被设计成幼儿园入口,庭院被改造成包含感官小路、种植园和沙池的游乐中心。更巧妙的是,部分封闭的室内空间被大胆改造成了半开放式的游戏室。
温暖的阳光从屋顶开口处射入,大大消解了医疗建筑的沉重感,为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
门诊楼大厅被重新设计,成为了幼儿园的综合服务大厅。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阅读、玩耍和休憩。其他功能性室内空间也被温馨的木制家具重新装饰,变成小朋友们的日常活动场所。
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该场所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再也找不到半点往日医疗空间的特点,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改造。
2、仓库改幼儿园
广州太古新蕾幼儿园前身是民国遗迹诚志堂。它风格独特,曾被用作海关仓库和工厂,最终废弃空置,直到2014年才被认定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为盘活历史建筑,诚志堂于2018年开始了修缮改造。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价值保护”为先,对其进行了最小程度的干预。包括外墙清洗、局部补配补修、屋面和桁架加固等精细化操作。
最终,诚志堂摇身一变成了同时具备历史特色和现代化功能的新幼儿园。在广州CBD白鹅潭商务区,太古新蕾幼儿园成为了最独特的城市风景。
3、军营改幼儿园
在立陶宛有一个名为Vaikystes Sodas的幼儿园,它是由废旧的军营改造而成。设计团队致力于让历史与现实共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原来的营房结构,并以混凝土构筑立面。严谨的几何形制、复古的装饰风格让幼儿园完美地融入了当地社区的氛围中。
建筑正面则大量使用透明落地窗,既为内部空间带来充足的照明,也消解了建筑整体的严肃、刻板氛围。幼儿们在室内也能享受明亮而温暖的时光。夜晚昏黄的灯光更为建筑赋予了别样的美感。
老建筑往往承载着几代居民的情感印记。当一座废弃已久的建筑,经过精心改造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承载社区未来的幼儿园时,社区成员内心的认同与归属感便如涓涓细流重新汇入。空间重生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为幼儿园注入一份心灵的凝聚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