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英国研究院:倘若中美冲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导弹,那是啥?

0
分享至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最新报告指出,若中美爆发冲突,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既不是航母数量,也不是导弹库存,而是一个被多数人忽视的关键要素——工业产能。这份报告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沉迷于"武器决胜论"的观察家们。



第一回合是战前储备消耗战。现代战争首周的火力强度超乎想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日均消耗弹药量相当于越南战争一个月。

俄乌冲突前三个月,俄军就打光了全年导弹产量。乌克兰平均每天发射6000发炮弹,仍只有俄军的1/5。

报告推算,中美冲突爆发后:中国火箭军现存导弹可能支撑2-3周高强度作战。

美军精确制导武器库存约能维持1个月,关键问题来了:谁能在耗尽库存前快速补货?



那就是工业机器的终极对决。比较中美战争潜力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

一造船能力。中国每年造船产能占全球45%(2300万吨),美国不足0.5%,重启一艘驱逐舰生产线需18个月。

二弹药生产。中国炮弹年产量已是北约国家总和,美国155mm炮弹月产量从1.4万发提升到2万发用了1年,中国同等扩产周期仅需3个月。

三稀土掌控。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精炼能力,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美国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预估需10年。



还有看不见的战线:供应链韧性。俄乌战争暴露的残酷现实,乌克兰70%的西方援武需要途经波兰铁路,俄罗斯被制裁后仍通过第三国获得芯片。

中美博弈更复杂的在于:全球92%的先进制程芯片依赖台积电,中国光伏产业供应全球80%组件,美国90%抗生素依赖中国原料药。

这意味着:美国封锁马六甲也卡不住中国的脖子。因为中国有中欧班列+中俄能源管道。

但要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F-35生产线就得停工。



1942年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本质是工业能力的较量。日本巅峰期年造航母6艘,美国同时期下水平台级航母50艘。

今天的中美制造业对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美国2倍,新能源车产量是美国的8倍,工业用电量相当于美日德总和。

IISS报告认为,评估战争潜力要看:

一战时产能转换速度。中国汽车厂转产无人机只需72小时,美国通用动力重启坦克生产线需半年。

二技术工人储备量。中国高级技工数量是美国的5倍,美国航天平均工人年龄已达54岁。

三能源自给率。中国石油储备90天+特高压电网,美国页岩油开采依赖中国压裂设备。



19世纪战争拼兵力,20世纪拼钢铁,21世纪拼的是全要素生产能力。当美国把GDP的40%用于金融服务业时,中国把同等比例投入实体经济。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五角大楼兵推总是显示:冲突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胜利天平就会向中国倾斜。

中国过去二十年打造的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或许才是最强大的"隐形航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姐说军史 incentive-icons
一姐说军史
分享古今中外历史趣闻,秘史
5319文章数 79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