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被儿子送养老院,她偷捐掉留给儿子的200万,1年后儿子大笑

分享至

秋雨敲打着夕阳养老院的玻璃窗,发出单调的滴答声。

陈桂芳坐在房间角落,手里紧握着一张银行转账凭证,纸张因为汗水变得微微发皱。这是她刚刚完成的最后一笔转账——200万,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希望小学。

门外传来儿子陈志强匆忙的脚步声,他刚接到银行的电话,账户余额归零。

"妈,您在干什么?"陈志强推门而入,脸色铁青。

陈桂芳缓缓抬起头,浑浊的双眼里闪过一丝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狡黠。她知道,这个秘密要等一年后才能真正揭晓,到那时,儿子会明白她这么做的真正用意。

"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样子。"她轻声说道,将转账凭证悄悄塞进了枕头下。



01

一年前的春天,陈桂芳还住在那套老房子里。

三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不大,却是她和老伴一砖一瓦攒出来的家。客厅里摆着她亲手绣的十字绣,卧室墙上挂着全家福,就连厨房的调料盒都按照她的习惯整齐排列着。七十二岁的她,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为儿子陈志强准备早餐,晚上等他回来后才安心入睡。

这样的日子本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那个让她心碎的电话。

"妈,我和雨薇商量过了,觉得您一个人住不太安全。"陈志强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种刻意的温和,"夕阳养老院的条件很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您去那里住一段时间,我们也放心一些。"

陈桂芳握着话筒的手开始颤抖。她望向窗外,槐花正开得繁盛,香气透过纱窗飘进屋内。这些花是她亲手种的,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采摘一些晒干,留着包饺子用。

"志强,妈妈身体还好着呢,能照顾自己。"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再说,这房子里有你爸爸的回忆,妈妈舍不得离开。"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儿媳妇韩雨薇的声音:"妈,您别这样想,我们这也是为了您好。现在独居老人出事的新闻太多了,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我们后悔都来不及。"

"而且养老院有很多同龄人,您也不会孤单。"陈志强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就这么定了,下周我来接您。"

陈桂芳想要再说什么,但电话已经挂断了。

她放下话筒,慢慢走到阳台上。夕阳西下,把整个小区染成了金黄色。楼下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下棋,孩子们在旁边嬉戏打闹。这些熟悉的声音,这些熟悉的场景,很快就要和她说再见了。

那一刻,陈桂芳突然想起了老伴临终前说过的话:"桂芳,咱们这辈子攒下的钱,都留给志强吧。这孩子从小就孝顺,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她苦笑着摇摇头。如果老伴还在世,看到今天这一幕,会作何感想呢?

第二天一早,陈桂芳就去了银行。柜台小姑娘看到她的存款余额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阿姨,您这里有两百万的定期存款,还有十万的活期。您要办什么业务?"

"我想了解一下,如果我要把这些钱转给别人,需要什么手续?"陈桂芳问道。

小姑娘详细地为她解释了转账流程,还特别提醒她要小心诈骗。陈桂芳认真地听着,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回到家后,她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各种慈善机构的信息。她要找一个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的地方,让这笔钱发挥最大的价值。

一周后,陈志强如约而至。他开着那辆崭新的奥迪,车里坐着韩雨薇,后座上放着几个行李箱。

"妈,东西收拾好了吗?"陈志强走进屋里,环顾四周,"这些家具就先放着吧,等以后有时间再处理。"

陈桂芳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装进了一个小箱子里——几张老照片,老伴留下的手表,还有一些重要文件。至于那些承载着回忆的家具和装饰品,她知道,可能再也不会有机会见到了。

车子启动的那一刻,陈桂芳回头看了一眼那栋楼。三楼的窗户还开着,窗台上的茉莉花开得正盛。她想起年轻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在那个窗台前等待陈志强下班回家的身影。

02

夕阳养老院坐落在城市的郊区,是一栋四层的现代化建筑。

院长赵慧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穿着白色的护士服,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她热情地接待了陈桂芳一家,详细介绍着养老院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陈阿姨,您的房间在二楼,朝南向阳,采光很好。"赵慧兰边走边说,"我们这里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还有营养师配餐,您一定会住得很舒心的。"

陈桂芳的房间确实不错,大约二十平米,有独立的卫生间,还配备了电视和空调。窗外可以看到一片小花园,种着各种时令花卉。从硬件条件来看,这里确实比她的老房子要好很多。

"妈,您看这里多好啊。"韩雨薇拉着陈桂芳的手,语气里带着安慰,"比在家里安全多了,我们也能放心一些。"

陈志强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检查着各种设施。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从钱包里掏出一沓现金递给院长:"这是这个月的费用,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按时交的。"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老人的。"赵慧兰接过钱,笑容更加灿烂了。

办完入住手续后,陈志强看了看手表:"妈,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您有什么需要的话,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走到陈桂芳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个动作让陈桂芳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每次犯错后,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讨好她。

"好,你们路上小心。"陈桂芳强忍着眼泪,挤出一个笑容。

车子消失在夕阳中后,陈桂芳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这里虽然设施齐全,但缺少了家的温暖。没有她亲手绣的窗帘,没有老伴留下的茶具,甚至连空气中的味道都是陌生的。

晚饭是在公共餐厅吃的。几十个老人围坐在圆桌旁,大部分人都沉默着吃饭,偶尔有几句交谈,也显得有气无力。陈桂芳坐在角落里,看着这些和她一样被子女送来的老人,心中涌起一阵悲凉。

"您是新来的吧?"坐在她对面的老人主动搭话。这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看起来比她还要大几岁。

"是的,我叫陈桂芳。"她礼貌地回应。

"我叫许玉兰,来这里已经两年了。"许玉兰的眼中闪过一丝苦涩,"刚开始也不习惯,时间长了就好了。这里的护工还是很不错的,一日三餐也很有营养。"

"您的子女多久来看您一次?"陈桂芳忍不住问道。

许玉兰的表情瞬间暗淡下来:"刚开始还经常来,现在大概一个月来一次吧。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也理解。"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陈桂芳心里。她想起陈志强今天临走时的匆忙模样,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也许,她也会像许玉兰一样,渐渐被遗忘在这个地方。

夜里,陈桂芳躺在陌生的床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星空。城市的灯光很亮,把星星都遮住了,和老家的夜空完全不同。她想起小时候,夏天的晚上经常和陈志强一起坐在院子里数星星,那时候的他,眼中还有纯真的光芒。

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天真的孩子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是从他结婚后开始疏远她的时候?还是从他买了新房子,却没有邀请她一起住的时候?

陈桂芳闭上眼睛,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既然他们觉得她是负担,那么她就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



03

在养老院的第一个月,陈志强来看过她三次。

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待半个小时,问问身体怎么样,吃得好不好,然后就以工作忙为理由离开了。韩雨薇倒是会陪着聊一会儿天,但话题无非是养老院的生活,很少涉及其他。

陈桂芳能感觉到,他们对她的关心更多的是出于责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这种敷衍式的孝顺,比直接的冷漠更让人心寒。

"妈,您在这里还适应吗?"第三次来探望时,陈志强坐在床边,一边问话一边查看手机信息。

"还好,这里的护工很照顾我。"陈桂芳平静地回答,心里却在观察着儿子的表情。

"那就好。"陈志强明显松了一口气,"我最近工作特别忙,公司有个大项目要谈,可能一段时间不能常来看您了。"

"没关系,你忙你的,不用担心我。"陈桂芳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韩雨薇在一旁补充道:"妈,志强现在压力很大,房贷车贷都要还,还要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做准备。您多体谅一下。"

听到"孩子"这个词,陈桂芳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还不知道韩雨薇怀孕了。

"雨薇怀孕了?"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刚刚三个月。"韩雨薇摸了摸还没有显怀的肚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所以我们现在要更加努力赚钱,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陈桂芳点点头,心中却涌起复杂的情感。她即将有孙子或孙女了,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她却感受不到任何被需要的感觉。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她已经被安排在了这个养老院里,不会再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那挺好的,等孩子出生了,一定要带来给我看看。"她强颜欢笑道。

"当然,当然。"陈志强敷衍地应答着,眼睛依然盯着手机屏幕。

那天晚上,陈桂芳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还住在老房子里,陈志强还是个孩子,放学后会扑到她怀里撒娇。她给他做好吃的,给他讲故事,陪他写作业。那时候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醒来后,她发现枕头湿了。

第二天,陈桂芳去了养老院附近的银行网点。她要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阿姨,您要把这么多钱都转走?"银行工作人员有些吃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您确定要这么做吗?"

"确定。"陈桂芳的声音很坚定,"我想把这些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工作人员详细确认了她的身份和意愿,确保她没有受到任何胁迫。整个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当最后一笔转账完成时,陈桂芳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两百万,这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本来是要留给陈志强的。但现在,她要让这些钱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

回到养老院后,陈桂芳把转账凭证仔细地收好。她知道,这个秘密要保守一段时间,直到时机成熟。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志强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才来一次,有时候甚至两个月都不露面。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仿佛完成任务一般。

陈桂芳并不责怪他,她知道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但这种被遗忘的感觉,还是让她心如刀割。

许玉兰成了她在养老院里最好的朋友。两个老人经常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互相安慰着彼此的孤独。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太无私了?"一天傍晚,两人坐在花园里看夕阳,许玉兰突然说道,"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到头来却被他们遗忘。"

"也许这就是做父母的宿命吧。"陈桂芳轻声回答,"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过得比我们好,哪怕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可是,我们的牺牲,他们真的懂得珍惜吗?"许玉兰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无奈。

陈桂芳没有回答,她望着远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04

转眼间,陈桂芳在养老院已经住了半年。

这半年里,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过早餐后在花园里散步,上午会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下午看看电视或者和其他老人聊天,晚上九点准时就寝。生活虽然规律,但缺少了以往的生机和活力。

最让她难过的是,陈志强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从一开始的一周一次,到后来的半个月一次,再到现在的一个月一次。每次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有时候待不到二十分钟就匆忙离开。

"妈,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陈志强每次来必问的话。

"挺好的,这里的护工照顾得很周到。"这是陈桂芳每次的标准回答。

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直到陈志强找个借口离开。

韩雨薇现在怀孕七个月了,肚子已经很明显。她来得更少,偶尔跟陈志强一起来,也是坐在一边玩手机,很少主动说话。

"雨薇,肚子里的宝宝最近怎么样?"陈桂芳总是主动关心着即将出世的孙子或孙女。

"挺好的,很活泼,经常踢我。"韩雨薇摸着肚子,脸上露出母性的光辉,但这种光辉并没有延伸到对陈桂芳的关怀上。

陈桂芳多么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哪怕只是帮忙准备一些婴儿用品,或者分享一些育儿经验。但她知道,她已经被排除在这个家庭的未来规划之外了。

那天晚上,陈桂芳做了一个决定。她要给山区那些受到她资助的孩子们写信。

她从护士站借来了信纸和笔,坐在房间里,在昏黄的台灯下开始写信。

"亲爱的孩子们,我是一个普通的老奶奶,今年七十二岁了。我有一个儿子,但他现在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所以我想把我的爱分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写着写着,眼泪不知不觉地滴在了信纸上。这些孩子虽然和她素不相识,但她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给他们,因为她相信,这些钱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几天后,她收到了孩子们的回信。稚嫩的字迹,朴实的话语,让她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奶奶,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奶奶,我们学校因为您的捐款,建了新的图书馆。老师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我们都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奶奶,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我觉得您就像我的亲奶奶一样。我会把您的照片贴在床头,每天晚上都会为您祈祷。"

看着这些信,陈桂芳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孩子的感激和爱,比陈志强那些敷衍的关怀要真诚得多。

与此同时,陈志强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公司的项目谈成了,他获得了丰厚的提成。韩雨薇也即将临盆,他们正在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

"志强,孩子出生后,我们的开支会更大。"韩雨薇一边整理婴儿用品,一边说道,"好在你妈妈有那笔存款,等孩子大一点,我们可以考虑换个更大的房子。"

陈志强点点头,心里盘算着那两百万该如何运用。他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上次去的时候,她看起来身体还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等孩子满月后,我们带他去看看奶奶。"陈志强说道,"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他并不知道,此时的陈桂芳正在养老院里,默默地实施着她的计划。那两百万,早已不在她的账户上,而是化作了一份份希望,飞向了遥远的山区。



05

冬天的一个下午,陈桂芳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请问是陈桂芳女士吗?我是希望小学的校长李建明。"电话里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我们想邀请您来学校看看,孩子们都很想见见您。"

陈桂芳的心跳加速了。这是她第一次接到受助学校的邀请。

"真的可以吗?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去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她有些不敢相信。

"怎么会呢?您是我们学校最重要的恩人,孩子们每天都在谈论您。"李校长的声音很真诚,"如果您方便的话,我们可以派车来接您。"

陈桂芳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么多年了,她第一次感到自己被如此需要和重视。

"好,好的,我一定去。"她连连答应。

挂了电话后,陈桂芳立刻开始准备。她翻出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又去理发店做了头发。虽然已经七十二岁了,但她希望在孩子们面前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三天后,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养老院门口。李校长亲自来接她,还带着几个老师。

"陈奶奶,您好!"一个年轻的女老师热情地握住她的手,"我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期待见到您。"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那所希望小学。这是一所建在山坳里的学校,周围青山环绕,空气清新。虽然地处偏远,但校园里书声朗朗,充满了生机。

"陈奶奶来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顿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孩子们从教室里涌出来,围在陈桂芳身边,争相与她说话。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纯真和感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奶奶,谢谢您给我们建了新图书馆!"

"奶奶,我用您给的助学金买了新书包!"

"奶奶,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帮助别人!"

听着这些稚嫩的声音,看着这些灿烂的笑脸,陈桂芳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这种被需要、被感激的感觉,是她在养老院里从未体验过的。

李校长带她参观了新建的图书馆,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几十个孩子正在认真地阅读。

"这些都是用您的捐款购买的。"李校长指着那些书架说道,"孩子们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书,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陈桂芳走到一个小女孩身边,看她正在看一本《安徒生童话》。

"好看吗?"她轻声问道。

小女孩抬起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好看!奶奶,这本书里的故事真有趣。老师说,多读书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将来就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是啊,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陈桂芳摸着小女孩的头,心中涌起无限的慈爱,"你要好好学习,奶奶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学校待了一整天,陈桂芳参加了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品尝了老师们亲手做的饭菜,还和每一个孩子都合了影。这一天,是她来到养老院后最快乐的一天。

临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围在车边,不停地挥手告别。

"奶奶,您还会再来看我们吗?"一个小男孩大声问道。

"会的,奶奶一定会再来的。"陈桂芳含着眼泪回答。

回到养老院的路上,陈桂芳一直在想,如果陈志强知道她把钱都捐出去了,会是什么反应?愤怒?失望?还是根本不在乎?

但无论如何,她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这两百万在陈志强那里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在这些孩子身上,却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06

春节前夕,韩雨薇生下了一个男孩。

陈志强兴奋地给母亲打电话报喜:"妈,您有孙子了!小家伙很健康,七斤二两。"

陈桂芳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她既为有了孙子而高兴,又为不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而难过。

"那太好了,孩子起名字了吗?"她问道。

"还没有,我们正在考虑。"陈志强的声音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等满月了,我们一定带他来看您。"

但这个承诺并没有兑现。满月过后,陈志强以孩子太小、路途遥远等理由,一再推迟带孩子来看她的时间。

陈桂芳并不意外。她知道,在他们心中,她已经不是这个家庭的重要成员了。

倒是许玉兰经常安慰她:"桂芳,你别太难过。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顾不上老人了。"

"我明白的。"陈桂芳表面上很平静,心里却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她要给陈志强一个教训,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什么是真正的感恩。

春天的时候,陈桂芳又收到了山区孩子们的来信。他们告诉她,学校又建了新的教学楼,很多孩子考上了县城的中学,还有几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被省城的重点高中录取了。

"陈奶奶,这一切都要感谢您。没有您的帮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永远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一个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在信中写道,"我现在学的是师范专业,毕业后想回到家乡当老师,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

看着这些信,陈桂芳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成就,比任何物质回报都要珍贵。

同时,她也开始计划着给陈志强的"惊喜"。

她知道,陈志强现在正在为孩子的未来做各种规划。房子要换大一点的,车子要换好一点的,还要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做准备。所有这些计划,都建立在那两百万存款的基础上。

但他并不知道,那些钱早已不复存在。

陈桂芳想象着他发现真相时的表情,心中既有复仇的快感,也有作为母亲的心疼。但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真正明白父母的价值,明白什么是不可替代的财富。

夏天的一个午后,陈志强终于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来看她了。

小孙子长得很可爱,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看到陈桂芳时还咧嘴笑了。

"妈,这是您的孙子,陈俊豪。"陈志强把孩子递给她,"小家伙很乖,不怎么哭闹。"

陈桂芳小心翼翼地抱着孙子,心中涌起无限的慈爱。这是她的血脉延续,是她生命的传承。

"俊豪,叫太奶奶。"她轻声对孩子说话,眼中满含泪水。

孩子似乎听懂了她的话,伸出小手要摸她的脸。那一刻,陈桂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妈,我们最近在看新房子。"陈志强在一旁说道,"现在这套太小了,想换个三室两厅的,这样俊豪长大后就有自己的房间了。"

"那挺好的。"陈桂芳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平静地回应。

"就是首付有点高,不过好在您那边有存款,我们可以先用一部分。"陈志强试探性地说道。

陈桂芳的心跳加速了,但表面上依然很平静:"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妈妈年纪大了,也用不着那些钱。"

"您放心,我们不会乱花的。等以后有钱了,一定加倍还给您。"陈志强信誓旦旦地说道。

陈桂芳苦笑着点点头。她知道,真相很快就要揭晓了。



07

秋天的时候,陈志强开始为买房的事情奔波。

他和韩雨薇看中了一套一百五十平米的三居室,地段很好,价格也不便宜。首付需要一百万,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没关系,我妈那里有钱。"陈志强信心满满地对妻子说,"那两百万放在银行里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投资房产,还能升值。"

韩雨薇也很赞同这个想法:"是啊,而且妈妈在养老院也用不着什么钱,我们先用着,以后再还给她。"

他们开始办理各种手续,签订购房合同,申请银行贷款。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需要支付首付的那一天。

陈志强来到银行,准备从母亲的账户里转账一百万。但当他输入密码,查询余额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