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应新康所邀,允诺他每年为家乡的公众号至少写两篇小文,却因工作繁忙未能兑现。恰逢假期,他再提及,心中惭愧,遂想既要写,就写些于家乡父老有所进益之文,也将自己这些年对南北生活现状的观察与思考,诉诸笔端。与新康所想一致,所做之事、所行之文,唯赤诚一片,哪怕丁点益处心中亦是欢喜,如有不同意见,仅作一点参照即可,亦不必过多争论。】
![]()
健康的本质:
关于家乡饮食惯习的思考之一
文|刘洁 图|李新康
前几日,刚阅完期末试卷,忽见群消息发送初中同班同学去世噩耗,震惊与悲痛霎时充斥全部身心。去年暑假回乡,我们还在农家乐小聚,年初我在微信上问他近况,今不过短短几月,却已天人相隔。犹记得多年前,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每个清晨第二节课间,教学楼外售卖的热气腾腾的包子成为同学们一天中的热切期待,而我就吃过老同学买的好多次包子。我们时常叹息世事无常,但空叹无益,一个人的逝去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不止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而是余生漫长无尽的潮湿。
![]()
与此同时,我有一种更强烈的紧迫感,想把自己近年返乡的一些观察与思考,特别是饮食方面的思考写下,恳望引起警醒。
无数研究表明,人的疾病除部分概率的先天性遗传基因外,更多疾病成因则是由经年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当我远离家乡多年,再回家乡以他者的眼光审视日常,这才对早年习以为常的日常饮食习惯有所警醒。从一些亲友口中得知,近年发生在周围的诸如食道癌、肝癌、肺癌等形形色色癌症病例实在让人心惊,这些部分发生的病例,尽管不能以偏概全,可就其发生概率而言,足以引起警觉和反思。
![]()
一是烟熏、腌制类食物应需警惕。医学表明,这类食物是引起癌症病变的重要因素。而在老家,这些循环经年的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每年的杀年猪,在老家恐只有在杀猪的当天,大家吃得才是新鲜猪肉,之后便一股脑将其放上烧的正旺的灶台或炉火上烟熏火燎,直至发黑变硬。甚至还一年年喜欢把新鲜的豆腐、魔芋等食材熏制成豆腐干、魔芋干。还喜欢用高盐份腌制成腌菜。这些烟熏肉菜和腌菜在老家通常一放就是一两年。我自己在儿童少年时代也吃过不少这类食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更好的保存食物的方式,也没有更宽裕的物质条件来购买更新鲜的食材。除了夏季各类时令蔬菜丰富的时节,其他时候,都需要这些熏肉、腌菜来渡过漫长的四季。而今,大家即使不能自己种菜,也有机会和条件可以随时吃上新鲜的肉类与菜品。上述传统的食物,于许多离乡的游子而言,更像是一种乡愁与乡情,偶尔缅怀一下,无可厚非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但对长期生活在家乡的父老,若长期食用则定要有所警惕。或可由烟熏改为在寒冬里自然风干等加工方式,换个思路,以最大可能保持食材的健康。
![]()
二是饮食结构应有改变。精米白面的高碳水饮食始终是老家饮食方面的鲜明特点。记忆中,在小时候通常是没有早餐一说,即便有,也是隔夜的面条加热或用剩菜炒一炒剩米饭,午饭通常是米饭佐以酸菜与豆酱。记得疯长身体的初中阶段,酸菜和豆酱,每周两瓶带去学校,春夏秋冬整整吃了三年。晚饭则是酸菜手擀面居多。这样的饮食结构几乎是各家各户经年累月,习以为常的。而这也是典型的高碳水饮食,维生素与蛋白质的摄入量少得可怜。小时候我很讨厌吃红薯、玉米等粗粮,长大后方知这些反而是相对健康的碳水。而今白米饭和面条在老家饮食中的比重始终是较高的,对蔬菜等维生素以及肉蛋等蛋白质的摄入仍显得相对不足。而今再回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等电器,可冰箱的功能似乎并不是为了尽可能保持食材的新鲜,反而让隔夜饭菜变得更为普遍,无论什么食材也都一股脑塞进冰箱里。在我写字的当下,我也还在怀念家乡的酸菜手擀面,甚至每次回家,一碗酸菜手擀面就是对远归的心和胃最温暖的熨贴。这些惯常的饮食结构,早已刻进骨血,我们并非要完全颠覆,更是要在此基础上,重视增加蔬菜,特别是时令蔬菜和肉蛋类的比例。还要注意每餐食物如要避免浪费,务必控制好量,尽量少吃剩菜剩饭,特别是隔夜饭菜。
![]()
三是餐桌习惯应持理性观念。于广大的中国人而言,酒桌、饭桌往往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来了客人以好烟好酒好菜盛情相待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而这一基本社交之道也需要秉持多一些理性观念。一方面是疯狂劝酒之习。许多人在酒桌上非要将其他人用酒灌到不省人事才肯罢休,人性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盛情相待之为善,酒过伤身是为恶,而善恶之间的平衡,实则更能反映出相交之人,究竟是能够把酒言欢的兄弟,还是总想灌醉你、喝倒你的人。在老家每年喝酒出事的案例并不在少数。都说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对于这一中国人普遍的社交粘合剂而言,说要完全戒除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可是需要一个理性的自我认知,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饮酒与劝酒都要有节有度,需要清醒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节制与自律,是我们为自身健康的真正负责。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待客之道是,无论家中客人多少,都需要七碟八碗的方可彰显热情,特别是逢年过节,每每一大桌菜最终都进入了冰箱,倒了可惜,不符合优良的节约传统;不倒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剩菜剩饭只能主人家来消化。而这也显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习惯。有时,我真心觉得在老家过个年,是真正的心累,饭桌上喝酒的人很累,厨房忙碌的更累,最后看着冰箱早已塞不下的剩菜剩饭更是沉重的负担。而这样的习惯改变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自觉减负。大家都被习惯捆绑,明明都不喜欢浪费,想轻松待客,到头来,没有谁是真正轻松相处,轻松欢渡佳节。
![]()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移居城市,这些好的变化表明这些年家乡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虽然居住的条件大大的改善了,而生活的质量与健康的理念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呢?每天的一日三餐,你吃了什么?不在于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而在于你吃下的任何食物是不是足够健康新鲜。每个家庭,不在于你是否有华屋豪车,而在于无论何种环境下,是否是洁净有序,和睦生风。每一次相聚,不在于觥筹交错,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去聆听对方所言、是否能真正能够即使淡茶一杯,也能相谈甚欢。
![]()
普通百姓之家,抵御风险的能力本就薄弱,关注饮食健康,从日常每餐的食材健康、家庭的合理饮食结构、家庭的健康文明理念更新做起。当我们从吃不吃得饱转而为吃不吃得好的思考时,究竟何为“好”?即使朴素的一日三餐,也是新鲜的、健康的,一饭一蔬,简单却营养;即使普通之家,也是团结的、和睦的,一言一行,平静又安宁;即使平常社交,不攀比,不浪费,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最优化,秉持一颗平常心,邻里互帮互助,亲朋有来有往,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再考虑人情往来,而不是本末倒置,为繁杂的往来所捆绑。
![]()
以寻常食物滋养平常之心,愿我们关注自身健康,更新健康理念,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愿吾乡绿水青山长滋养,愿父老健康无虞享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