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借我物品不归还,还当面诋毁我,我立马曝光所有证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一借不还,下次别谈。"这句老话在当下职场环境中似乎被某些人选择性忘记了。很多人热衷于借用他人物品,却对归还这个基本责任充耳不闻,当你追要时还会责怪你不够大度。

我叫张雨,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师。昨天发生的事情,至今让我心跳加速。当我在公司大群里晒出那份长达三页的"借物清单"时,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得可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和坐在角落里脸色铁青的林琳身上。

事情要从早上说起。我正专注于一个重要项目的设计稿,林琳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走到我的工位前。

"小雨,能借我一下你的平板电脑吗?我下午要做个简短演示,公司的投影仪出问题了。"她甜甜地说,仿佛我们是多年的好友。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回答:"抱歉,林琳,这次恐怕不行。我需要用平板来完成手绘部分。"



她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就借一下午嘛,我保证完事就还你。"

"不好意思,真的不行。"我坚持道。

林琳的表情变得有些难看:"你以前不都借给我吗?怎么现在这么小气了?"

我把手中的设计笔放下,直视她的眼睛:"林琳,你还记得你上次借我的充电宝到现在还没还吗?还有上个月的无线鼠标,上上个月的耳机..."

她打断我:"那些小东西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我还以为你是个大方的人呢!"

"物品价值不是关键,关键是责任感和信用。"我尽量保持冷静。

林琳冷笑一声:"行,算我看错人了。不借就不借,用得着这么教训人吗?"说完,她转身离开,留下一串充满敌意的脚步声。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继续投入工作。然而,中午吃饭时,我发现公司同事看我的眼神有些异样,有些人甚至刻意避开和我同桌。直到我的好友小李悄悄告诉我:"林琳在到处说你小气,说你借她东西都要记账,还说你平时一副好人样,实际上特别势利眼,只对领导献殷勤。"

这一刻,我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了。

"她怎么能这样?"我气得手都在发抖,"我从来没有记过她的账,但她借我的东西一样都没还过!"

小李安慰我:"别生气,大家都知道她什么样。不过..."她犹豫了一下,"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提到一些只有你们知道的细节,有些人可能真的信了。"

我回到工位,发现微信群里已经热闹非凡。有人在讨论"职场人际关系",字里行间都在暗指我的"小气"。更有甚者,直接@了我,问我"是不是特别在意物质"。

正当我思考该如何回应时,林琳走进办公室,得意洋洋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大声对周围同事说:"有些人啊,平时装得人模人样,其实心眼比针尖还小。借个东西都要记在本子上,真是笑死人了。"

周围响起几声附和的笑声。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是的,我确实有个本子,记录着借出去的物品,但那只是因为我曾经吃过太多亏,而林琳正是其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位。

我的男友陈明发来信息:"怎么了?看你朋友圈说心情不好?"

我简单描述了情况,他立刻回复:"别忍了,林琳这种人就是欺软怕硬。你有证据就拿出来,不然她只会得寸进尺。"

陈明的话给了我勇气。我打开抽屉,取出那个被林琳嘲笑的"记账本"。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过去两年里,林琳借走但从未归还的物品:充电宝、无线鼠标、设计书籍、平板电脑支架、高级绘图笔...甚至还有我去年刚买的限量款咖啡杯。

更重要的是,我还保存着每次借出时的聊天记录和提醒她归还时的截图。这些截图清晰地显示了她一次次的借口:"明天一定带来"、"我找不到了,再给我几天"、"你这么在意这点小东西啊"...

我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既然林琳选择在公开场合抹黑我,那我也没必要再给她留面子。我拍下记账本的每一页,截取了所有的聊天记录,整理成一份长达三页的PDF文档,然后毫不犹豫地发送到了公司大群。

同时,我简单写道:"关于今天有人说我小气记账的事,我想澄清一下。这是过去两年林琳借走但从未归还的物品清单,附带聊天记录证明。如果关心几百元的物品是'小气',那请问借走别人东西不归还又该如何定义?"

发送后,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但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感涌上心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