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8岁理科状元高考后轻生,遗书短短6个字:来生再也不见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快递单上的收件地址是空白的。"

"那寄件人呢?"

"林墨。" 张弛警官的笔停在半空。

六月的梧桐叶正绿得发亮,可三楼那扇紧闭的窗户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灰败。楼下聚集着记者,镜头对准那块挂了十八年的门牌号。

刚刚还在播报高考状元新闻的电视台,现在改口说起了"意外事件"。

"收件地址真的是空白?"

"不,仔细看的话,有四个字,用橡皮擦过很多次,但还能看出痕迹。"

"什么字?"

01

七月的阳光烤着柏油路面,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味道。市教育局门口的红色电子屏还在滚动播放着高考成绩,林墨的名字定格在榜首——712分,理科状元。

然而此刻守在康乐小区14号楼下的,却不再是举着摄像机的记者,而是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

救护车的鸣笛声在小区里显得格外刺耳。三楼的张阿姨探出半个身子,对着楼下指指点点。



她的声音在楼道里回荡:"凌晨三点多还听见那孩子他妈在吼,说什么填清华还是北大,今天必须定下来。"

快递员小李推着电动三轮车停在楼下,车斗里还有几个没送完的包裹。他对围观的邻居说:"早上八点我还给林墨送过一个件,寄往西藏的,挺厚的一个包裹。奇怪的是,寄件人地址那栏是空白的。"

康乐小区建于九十年代,是典型的教职工家属院。每栋楼六层,外墙贴着米黄色的瓷砖,经过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地方都露出了水泥的灰色。14号楼在小区的最里面,紧挨着一堵围墙,墙外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

警车开进小区时,围观的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年轻的张弛警官从副驾驶座下来,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记录本。他的搭档老李已经五十多岁了,办过无数起案子,脸上总是一副见惯不怪的表情。

"又是一个高考的孩子。"老李掏出烟盒,却没有点燃,只是在手里转着。"这已经是今年第三起了。"

楼道里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员抬着担架下楼。白色的床单覆盖着一个人形,床单的一角在风中轻微地摆动。

张弛抬头看向三楼的窗户。那扇窗户紧紧关着,窗帘也拉得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的情况。从外面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和小区里其他几百户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死者叫林墨,十八岁,刚刚成为今年的理科状元。"张弛翻开记录本,"初步判断是⋯⋯"他顿了顿,"自己结束了生命。现场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六个字。"



老李终于点燃了烟,深深吸了一口。"哪六个字?"

"来生再也不见。"

烟雾在老李的嘴边缭绕,他的眼神透过烟雾看向远方的那堵围墙。围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绿得有些刺眼。

"走吧,上去看看。"

02

三楼的房门敞开着,门框上还贴着一副春联,红纸黑字:"博学笃行,厚德载物。"横批是:"金榜题名。"春联的红色已经有些褪了,看起来是过年时贴的。

走进房子,张弛首先注意到的是客厅墙上挂满了奖状。从小学到高中,密密麻麻地贴了一面墙,按照年级和名次排列得整整齐齐。最新的一张是"市三好学生",时间是今年五月。

周慧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茶杯,但茶杯是空的。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头发梳得很整齐,看起来像是刚从学校下班回来的样子。只是她的眼睛有些红肿,手指不停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

"我儿子最懂事了,从来不惹我生气。"周慧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清楚。"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从来不看电视,也不玩游戏。"

张弛在客厅里走了一圈,注意到沙发扶手上放着一本备课本,封面有些发黄,边角已经翘起来了。他随手翻开,发现里面夹着很多张奖状的复印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您是老师?"张弛问。

"数学老师,在二中。"周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备课本上的一个小洞,那是被烟头烫出来的痕迹。"林墨从小数学就好,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去年模拟考试掉了五分,我⋯⋯我当时很生气。"

老李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烟灰缸。烟灰缸已经裂成了两半,用胶带粘着。"这个是?"

"我砸的。"周慧的声音更轻了,"去年他模拟考掉了五分,我一气之下就砸了烟灰缸。后来觉得对不起孩子,就用胶带粘好了。"

林建军从卧室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一个火箭模型。他是个高个子,看起来有些憔悴,眼镜架在鼻梁上有些歪。

"这是林墨做的,"林建军把火箭模型放在茶几上,"他从小就喜欢这些,每个零件都做得很精细。我是工程师,在设计院工作,所以对这些比较了解。这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强。"

张弛仔细看了看火箭模型,确实做得很精细,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模型的底座上贴着一个小标签,写着制作日期:2023年6月9日。

"这是他的生日。"林建军注意到张弛在看标签,"十八岁生日那天做的。我那天在外地出差,只给他发了个微信,说生日快乐。"

"您儿子平时话多吗?"老李问。

"不多,问他什么都只说'嗯'。"林建军摇摇头,"我们也想跟他多交流,但他总是在房间里学习,不愿意出来。"

张弛走到林墨的房间门口。房间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但收拾得很整齐。书桌上摆着各种教辅书籍,书架上放着一些科普读物。床头柜上有一台旧电脑,显示器还是那种厚厚的CRT显示器。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电脑吗?"张弛问。

"可以。"林建军打开电脑,"密码是我的生日,他从小就用这个密码。"

电脑启动后,张弛打开浏览器查看历史记录。让他意外的是,林墨的浏览记录很简单,主要是一些学习网站和科普网站。但有一个搜索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每周三,林墨都会搜索"如何与父母沟通"。

"他搜索这个?"张弛指着屏幕问。



林建军凑过来看了看,脸色有些难看。"我不知道⋯⋯我以为他不愿意跟我们说话。"

最近的一次搜索停留在一个心理咨询网站上,页面标题是:"孩子的沉默是无声的求救。"文章已经被浏览了十多次,每次都停留很长时间。

周慧站在门口,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内容,眼泪开始往下掉。"我以为⋯⋯我以为他只是专心学习。"

03

下午,张弛和老李来到林墨就读的二中。学校里很安静,只有几个老师在办公室里准备暑假的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听说警察要了解林墨的情况,表情很沉重。"林墨是个很优秀的学生,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听话。我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他在学校有朋友吗?"张弛问。

"有一个,叫赵磊,他们从高一就坐同桌。"王老师翻出学生名册,"赵磊的成绩不如林墨,但两个人关系很好。"

张弛要了赵磊的联系方式,给他打了个电话。赵磊正在家里,听说林墨出事了,声音都颤抖了。

"我马上过来。"

半个小时后,赵磊来到学校。他是个看起来很阳光的男孩,穿着篮球服,手里还拿着一个篮球。但此刻他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

"林墨真的⋯⋯走了?"赵磊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是他最好的朋友?"张弛问。

"是的,我们从高一就认识。他人很好,就是不爱说话。"赵磊坐在教室里,看着林墨的座位,"他很喜欢篮球,但他妈妈不让他打。"

"为什么?"

"说是影响学习。"赵磊拿出手机,翻到相册里的一张照片,"这是高二的时候拍的,他偷偷报了校篮球队,但第一次训练就被他妈妈拽走了。"

照片上,林墨蹲在操场的角落里,手里捧着一个被踩扁的篮球。他的校服袖口沾着泥土,但脸上却有着难得的笑容。那种笑容很纯真,和平时在教室里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妈妈当时很生气,把篮球扔在地上用脚踩,说'打球能当饭吃?'"赵磊的声音有些颤抖,"林墨当时什么都没说,就蹲在那里把篮球捡起来。我偷偷拍了这张照片,因为我很少看到他笑得这么开心。"

张弛仔细看了看照片,确实能感受到林墨当时的快乐。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和他在家里的沉默完全不同。

"后来呢?"

"后来他就再也没有提过篮球的事。"赵磊把手机收起来,"但有时候体育课自由活动,他会站在篮球场边上看我们打球。我邀请他一起玩,他总是摇头说'不了'。"

老李问道:"他有没有跟你说过其他的事?比如家里的情况,或者对未来的打算?"

"他很少说家里的事,但我知道他压力很大。"赵磊想了想,"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想去西藏看星星。我问为什么,他说在城市里看不到银河。"

"西藏?"张弛记下了这个信息。

"对,他说西藏的夜空很干净,能看到很多星座。"赵磊停顿了一下,"我当时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王老师在一旁补充道:"高三填志愿的时候,他确实询问过西藏大学的情况。但我告诉他,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北大,没必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他当时没说什么,就点了点头。"

"他最后填的什么志愿?"张弛问。

"清华大学物理系。"王老师翻出志愿表,"这是他妈妈陪着来填的,说学物理以后好找工作。"

赵磊听到这里,脸色变得很难看。"他跟我说过,他想学天文。"



04

回到林墨家里,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透过窗户照进客厅,把墙上的奖状照得金黄金黄的。周慧和林建军坐在沙发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房间里安静得有些压抑。

"我们需要再仔细搜查一下林墨的房间。"张弛说,"可能还有一些线索。"

林建军点点头,"你们随便看,什么都可以翻。"

张弛和老李重新进入林墨的房间。这次他们搜查得更仔细,把每一本书都翻了一遍,每一个抽屉都仔细检查了。

在床垫下面,老李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掀开床垫,发现了一个深蓝色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星空图案。笔记本用一个小锁锁着,锁扣上还沾着一些暗红色的痕迹。

"找到什么了?"张弛走过来。

"一个日记本,锁着的。"老李拿起笔记本,"这些是⋯⋯血迹?"

张弛仔细看了看锁扣上的痕迹,确实像是血迹,而且看起来很新鲜。他找来一把螺丝刀,小心地撬开了锁扣。

笔记本打开的瞬间,两个警察都惊住了。第一页的字迹很工整,但内容却让人触目惊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