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改革内参》刊发《南充市蓬安县创新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革内参》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改革类内部刊物,也是中办、国办、深改办及中财办等中央核心决策部门及宏观调控部门了解各地区、各行业改革动态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改革内参》依托中央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深度分析,刊载专题调研报告、政策解读及创新案例等内容,其纸质版与电子版同步呈送中央决策层参阅,多篇文章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成为全国机要发行的第二大中央级内部刊物。
正文如下
一是创新规划统筹机制。全域统筹规划布局,打破乡镇、村组、农户承包区域界限,聘请第三方专业设计单位,对全县43.85万亩试点区域整体规划。分类细化建设方案,根据丘陵地貌特征,对平坝连片区、浅丘坡台地块确定建设重点。充分尊重社情民意,听取镇村干部、群众、经营主体意见,确保规划合规合理。
二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统一招标、分步实施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县属国企为业主,整体打包试点任务、一次招标、分4年实施。党建引领、合力攻坚,实行“党委联片、支部联园、党员联坝”,推动17支施工队伍同步开工。全程监督实时验收,构建“四位一体”监督机制,实行“建成一村、验收一村"模式。
三是创新长效管护机制成立专班常态管护,建县乡村三级田长队伍,常态化开展无人机“空中巡”、视频监控“实时看”田长“地上巡”、群众“随手拍”。明确主体精准管护,按“谁使用、谁管护”原则,规模流转由业主“托管”,村民自种由村民“自管”,公益性设施和无人管护地块由村集体“统管”。
四是创新集约利用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省属国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集体经济。推动机械化生产,研发“莲安农机共享平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8.3%,亩均节本增收400元。推动产加销一体化,打造服务平台,建成精深加工产业园2000余亩,配套初加工设施251处、电商网点53个。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属典型丘陵地貌,田块细碎、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区域,蓬安县深知此项工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县的“头号工程”来抓。面对丘陵地区建设成本高、管护难度大、效益提升慢等普遍性难题,蓬安县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聚焦“规划、建设、管护、利用”四大关键环节,系统性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次经验做法获国家级改革刊物《改革内参》刊发,是对蓬安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蓬安县将继续深化完善相关机制,巩固扩大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六个全域”改革探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多作贡献。
来源 蓬安播报
声明:转载出于宣传服务广大市民、弘扬正义、正气、警示之目的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