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随着夏粮丰收季的到来,全国多地"智慧春耕"成果集中亮相。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科技应用覆盖率突破65%,其中"无人农场"试点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120%,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智能装备普及,重塑传统耕作模式。在江苏盐城的万亩稻麦轮作区,无人拖拉机、智能灌溉系统与无人机植保组成"铁三角",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当地农户算了一笔账:通过精准施肥系统,化肥使用量减少30%,亩产反而提升15%。这种"减投入增产出"的模式,正是农业摆脱"内卷式增产"的生动实践。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财政部新增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智能农机补贴。与此同时,各大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发的农业AI平台,正通过手机APP向小农户提供实时虫情预警、市场行情分析等服务。曾经担忧"玩不转高科技"的老农,现在也能通过语音交互获取农技指导。
多方协同培育新农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才的更替。各地职业院校开设的"智慧农业"专业招生火爆,返乡青年带着电商直播、物联网管理等技能加入新农人队伍。在山东寿光,由95后团队运营的"云上菜园"项目,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将蔬菜溢价20%直供一线城市,带动全村户均增收2.4万元。
正如某位农业专家在《数字中国·智慧农业蓝皮书》中所言:"当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肥料,乡村振兴便有了破卷向新的底气。"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生产力革命,正在书写"三农"问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
作者:陈欣
https://www.moa.gov.cn/ztzl/zhnyzxd/xydt/202507/t20250721_6475862.ht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