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后出海,渔民打捞到一个铁箱,拖上岸撬开后众人傻眼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海生哥,这玩意儿咱们真要拖上去?"刘志强拽着渔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

网里那个黑漆漆的铁家伙看起来就不像什么好东西。

陈海生咬着牙使劲拉:"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哪有放手的道理!"

等几个人七手八脚把那铁箱子弄上岸,撬开一看,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01

台风"飞燕"刚过去四天,东海岸的这个小渔村才算是缓过了劲。

家家户户忙着收拾被风雨糟蹋的东西,码头上到处都是被冲上岸的海草和烂木头。

陈海生站在自家门口,望着远处那片还有些浑浊的海面,心里痒痒的。五十六岁的人了,出海打鱼干了大半辈子,哪能受得了这么多天不下水的日子。

"老头子,你可别胡来啊!"王秀兰从屋里追出来,手里还拿着半截没织完的毛衣,"台风才过去几天,海里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

陈海生回头瞅了瞅老婆,嘿嘿一笑:"秀兰,你就别担心了。我这么多年的经验,什么风浪没见过?再说了,台风过后的海里,说不定能有什么好东西呢。"

王秀兰知道拗不过老头子的脾气,只能叹了口气:"那你小心点,早点回来。"

陈海生点点头,快步走向码头。他的"破浪号"虽然船龄不小,但保养得还算不错。刘志强、赵明轩和孙建国三个人早就在那儿等着了。

"海生哥,咱们真要出去?"赵明轩是船上最年轻的,才二十八岁,胆子倒是不小,但这种天气出海,心里还是有些打鼓。

"怕什么?"陈海生拍拍小赵的肩膀,"台风过后最容易有收获,海底的东西都被翻起来了。咱们去那个老地方试试。"

刘志强已经跟了陈海生十几年,知道老大的脾气,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去检查设备了。孙建国人老实,从来不多嘴,默默地帮着准备渔网。

船开出港口的时候,海面还是有些颠簸。陈海生紧握着舵轮,眯着眼睛看着前方。这片海域他太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那些好的渔场。

"海生哥,就是前面那片?"刘志强指着远处的海面问。

"对,十八海里外那个地方,以前总能打到好鱼。"陈海生减慢了船速。

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海面比想象中要平静一些,但是海水的颜色还是有些奇怪,带着一股浑浊的黄褐色。

"下网!"陈海生一声令下。

四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就把渔网撒了下去。等了大概一个小时,陈海生觉得差不多了,开始收网。

"咦,怎么这么重?"刘志强拉着绳子,感觉不对劲。

"是不是挂到什么东西了?"孙建国也过来帮忙。

四个人一起用力,好不容易把网拉上来一半。透过海水,他们看到网里确实有个黑乎乎的大家伙。

"这是什么玩意儿?"赵明轩凑近了看,"看起来像个箱子。"

陈海生心里一阵激动。这么多年出海,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没见过?但是这种四四方方的铁箱子,还真是头一回遇到。

"别管是什么,先拉上来再说!"

几个人卯足了劲,总算把那个铁箱子弄到了甲板上。箱子不算太大,大概有半人高,但是分量不轻,估计得有两百多斤。

"海生哥,你看这上面好像有字。"刘志强蹲在箱子旁边,用手擦去上面的海藻和泥沙。

陈海生也凑过去看。

箱子锈得厉害,但是隐约还能看出一些痕迹。在箱子的一侧,模模糊糊能看到"1979"几个数字,还有一些看不清楚的编号。

"1979年?"赵明轩算了算,"那不是四十多年前的东西?"

孙建国摸了摸箱子的材质:"这铁皮挺厚的,里面说不定还有东西呢。"

陈海生围着箱子转了一圈,心里越来越好奇。

这箱子明显不是什么普通的民用品,看那个做工和材料,应该是某个正经单位的东西。

"咱们先把它带回去,到岸上再想办法打开。"陈海生做了决定。

四个人七手八脚把箱子固定好,然后开始收拾渔具准备回港。这一趟虽然没打到什么鱼,但是捞到这么个神秘的箱子,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在猜测箱子里可能装着什么。

赵明轩说可能是走私的贵重物品,孙建国觉得可能是以前沉船留下的东西,刘志强则认为可能是某个工厂的废料。

只有陈海生没说话,心里却越来越觉得这个箱子不简单。

船靠岸的时候,码头上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了。消息传得很快,大家都知道陈海生他们出海了,也都想看看有什么收获。

"海生,怎么样?打到鱼了吗?"村里的老李头远远就喊上了。

"鱼没打到,但是捞到个宝贝!"陈海生故意卖了个关子。

02

"什么宝贝?快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大婶大娘们也都过来凑热闹。陈海生心里得意,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老刘,小赵,咱们把箱子抬下来!"

四个人费了好大劲才把那个铁箱子从船上弄到码头上。围观的人一看到这个锈迹斑斑的大家伙,立刻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挺古老的。"

"会不会是以前打仗留下的?"

"说不定里面有金子呢!"



人群中挤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正是村里最有见识的许老爷子。老爷子今年七十五了,年轻时候跑过南闯过北,什么场面没见过。

许老爷子围着箱子仔细看了半天,最后摇摇头:"这东西不简单啊。"

"许爷爷,您看出什么门道了?"赵明轩赶紧问。

"这铁皮的厚度,这个做工,还有这些数字编号,绝对不是普通民用的东西。"

许老爷子指着箱子上模糊的标记,"我估计啊,这是某个重要部门的东西。"

陈海生听了心里更加激动。重要部门的东西,那说不定真是什么宝贝呢。

"海生哥,咱们什么时候打开看看?"刘志强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了。

"别急,先搬回家再说。"陈海生左右看看,发现围观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散了吧,有什么消息我再告诉大家。"

几个人把箱子抬到陈海生家的院子里。

王秀兰看到这个破烂的铁箱子,皱起了眉头:"老头子,你弄这么个破玩意儿回来干什么?"

"秀兰,你可别小看这个箱子。"陈海生兴奋地跟老婆讲了打捞的经过,"许老爷子都说了,这不是普通的东西。"

王秀兰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也有些好奇。她围着箱子看了看,突然指着一个角落说:"你们看,这里好像有个锁。"

果然,在箱子的侧面有一个已经锈得差不多的锁扣。陈海生试着推了推,纹丝不动。

"这锁估计早就锈死了,得想办法弄开。"

正说着,院子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陈海生出去一看,发现门口又聚了一大群人。

"海生,听说你捞到宝贝了?"

"快让我们看看呗!"

消息传播的速度比陈海生想象的还要快。

不仅仅是本村的人,连隔壁几个村的人都赶过来了。有些人骑着自行车,有些人开着摩托车,甚至还有开着小货车来的。

村长林国栋也闻讯赶来了。他推开人群走到陈海生面前:"海生,我听说你们打捞到一个铁箱子?"

"是啊,村长,您也来看看。"陈海生把林国栋带到院子里。

林国栋看到箱子,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他仔细观察了箱子上的标记,若有所思地说:"海生,这个事情可能比你想象的复杂。"

"怎么说?"

"你看这些编号,还有这个年份,很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部门或者机构。"林国栋沉思了一下,"我觉得咱们应该先向上级汇报。"

陈海生一听就不高兴了:"村长,这是我从海里捞上来的,凭什么要汇报?"

"海生,我不是要抢你的东西。"林国栋耐心解释,"我是担心这里面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万一处理不当,会给大家带来麻烦。"

院子外面的人越聚越多,各种声音都有。有人说应该立刻打开看看,有人说应该上交给政府,还有人说这是陈海生的私人财产,谁也管不着。

"大家都静一静!"林国栋提高了声音,"这个事情很复杂,我建议先暂时保管起来,等联系了相关部门再做决定。"

"凭什么啊?"人群中有人喊,"海生从自己的渔场捞上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自己处理?"

"就是!法律上没有任何规定,从海里捞到的东西要交给政府!"

林国栋感到有些为难。按理说,陈海生确实有权处理自己打捞到的东西,但是这个箱子明显不简单,贸然打开可能会有问题。

许老爷子这时候开口了:"我看啊,这个箱子最好还是谨慎处理。万一里面有什么重要文件或者危险物品,咱们老百姓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人群中又是一阵议论。陈海生看着这个情况,心里也开始犹豫了。

他本来想着可能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能改善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但是现在看来,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声音。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停在了村路口,从车上下来几个穿着整齐的人。

"看起来是县里来人了。"林国栋长出了一口气。

03

从面包车上下来的是县文物局的几个工作人员,为首的是局长马建华。马建华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文化。

"谁是陈海生?"马建华一进院子就直接问。

"我就是。"陈海生上前一步。

"听说你们从海里打捞到一个铁箱子,可以让我看看吗?"马建华的语气很客气,但是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权威。

陈海生指了指放在院子里的箱子:"就是那个。"

马建华蹲下来仔细观察,拿出一个放大镜看箱子上的标记。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了几句话,然后转向陈海生。



"陈师傅,这个箱子很可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需要带回去进行专业鉴定。"

"等等!"陈海生急了,"这是我从海里捞上来的,凭什么你们就要拿走?"

"我理解你的心情。"马建华解释道,"但是根据《文物保护法》,任何可能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都需要经过专业部门的鉴定。如果确实是文物,国家会给予适当的奖励。"

"那如果不是文物呢?"陈海生追问。

"如果不是文物,自然会还给你。"

陈海生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这些当官的就是想白拿他的东西。"那要多长时间?"

"这个说不准,可能需要几天,也可能需要几周。需要联系省里的专家来鉴定。"

围观的村民们也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支持陈海生,认为这是他的合法财产,政府不应该随便征收。

也有人觉得配合政府工作是应该的,万一真是什么重要的文物,那可是大事。

"我不同意!"陈海生态度坚决,"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你们就要拿走我的东西!"

马建华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倔强的渔民。"陈师傅,我们不是要没收你的东西,只是需要临时保管进行鉴定。这是程序,希望你能理解。"

"程序?什么程序?"陈海生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辛辛苦苦从海里捞上来的东西,凭什么要给你们?"

村长林国栋看情况不对,赶紧过来劝和:"海生,别激动。马局长也是按章办事。"

"村长,你别向着外人说话!"陈海生瞪了林国栋一眼。

马建华看出陈海生的情绪很激动,决定换个策略:"这样吧,陈师傅,箱子暂时还放在你这里,但是请你先不要打开。我们会尽快组织专家来现场鉴定。"

"那鉴定的结果呢?"

"如果是文物,国家会按照相关法律给予奖励。如果不是,箱子依然是你的。"

陈海生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还能接受。至少箱子还在自己手里,不会被直接拿走。

"行,但是我有个条件。"陈海生说,"鉴定的过程我要全程参与,不能搞什么暗箱操作。"

"没问题。"马建华爽快地答应了。

看到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协议,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马建华留下了联系方式,说最迟明天就会有专家过来。

等所有外人都走了,陈海生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那个神秘的铁箱子。

"老头子,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劲。"王秀兰担心地说,"那个马局长虽然说得好听,但我总觉得他们是想白拿咱们的东西。"

陈海生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从小就在这个渔村长大,见过太多政府部门以各种理由征收老百姓财产的事情。

"爸,要不咱们先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陈海生的儿子陈志华从县城赶回来了。他在县里的一家公司上班,消息灵通一些,"万一真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被他们拿走了,咱们就亏大了。"

"志华说得对。"王秀兰也赞成,"趁现在还在咱们手里,先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陈海生犹豫了。一方面,他确实很好奇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违背了和马建华的约定会有麻烦。

"要不今天晚上咱们偷偷打开看看?"刘志强提议,"就咱们几个人知道,不告诉别人。"

陈海生心动了。这个箱子是他从海里捞上来的,他有权知道里面是什么。

而且万一真是什么宝贝,被政府拿走了,他可能一分钱都得不到。

"行,今天晚上咱们就看看。"陈海生下定了决心。

04

第二天一早,陈海生就发现村里来了很多陌生人。

有些看起来像是记者,扛着摄像机到处拍;有些像是学者,戴着眼镜拿着笔记本;还有一些人身份不明,穿着普通但是眼神很敏锐。

"海生哥,这些人都是冲着那个箱子来的?"刘志强走到陈海生身边,小声问道。

"应该是的。"陈海生看着这些外来人员,心里有些不安,"消息传得这么快,肯定有人故意宣传。"

一个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走过来,操着外地口音说:"师傅,听说您打捞到一个很特别的箱子,能让我们看看吗?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

陈海生摆摆手:"不好意思,现在不方便。"

"我们可以给采访费的。"年轻人继续说,"您只要接受个简单的采访,我们给您一千块钱。"

一千块钱对陈海生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是他还是拒绝了。现在这个情况太复杂,他不想节外生枝。

正说着,又有两个穿着朴素的中年人走过来。

他们没有记者那种张扬的气质,说话也很客气。

"陈师傅,我们是来了解情况的。"其中一个自我介绍说,"我姓周,这位是李同志。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发现那个箱子的具体位置。"

陈海生看了看这两个人,感觉他们和其他的外来人员不太一样。"你们是什么单位的?"

"我们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周先生拿出一个证件晃了晃,但是晃得很快,陈海生没看清楚上面写的什么。

"相关部门?"陈海生更加疑惑了,"什么相关部门?"

"总之,我们希望您能配合一下。"李先生接过话题,"这个箱子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问题,希望您暂时不要对外透露具体的发现位置。"

陈海生心里一惊。敏感问题?这个箱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我什么也不知道,就是从海里捞上来的。"陈海生决定装糊涂。

"我们理解。"周先生点点头,"但是请您记住,无论任何人问起,都不要说出具体的海域位置。这对您和您的家人都有好处。"

这话听起来像是威胁,陈海生心里很不舒服。但是面对这种身份不明的人,他也不敢造次。

"我知道了。"陈海生勉强答应。

两个神秘人离开后,陈海生赶紧找到林国栋。"村长,刚才那两个人是什么来头?"

林国栋也是一脸困惑:"我也不知道。今天来了好多外地人,各种身份的都有。我感觉这个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了。"

"会不会有危险?"陈海生开始担心起来。

"应该不会。"林国栋安慰道,"你又没做什么违法的事情。"

尽管林国栋这么说,陈海生心里还是不踏实。他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箱子捞上来。

下午的时候,村里的传言越来越多。

有人说箱子里装的是抗战时期的秘密文件,有人说是走私的贵重物品,还有人说是某个间谍留下的证据。

最离奇的传言是说箱子里装着核材料。这个说法一出来,不少村民都开始恐慌,担心辐射会影响健康。

"海生,你可别害了大家啊!"村里的张大婶找上门来,"要是真有辐射,咱们全村人都要遭殃!"

"张婶,您别听那些胡说八道的。"陈海生解释道,"要是真有辐射,我早就出事了。"

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能消除村民的恐慌。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陈海生把箱子搬离村庄,或者交给政府处理。

陈海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本来想着捞到宝贝能改善生活,没想到现在搞得全村人心惶惶。

晚上,陈海生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商量对策。

"爸,我觉得这个箱子给咱们家带来的麻烦太大了。"陈志华说,"要不咱们还是交给政府算了。"

"交给政府?"陈海生不甘心,"那我们什么都得不到。"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留着也不是办法。"王秀兰也很担心,"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咱们承担不起。"

正在这时,院子外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陈海生立刻警觉起来,走到大门旁边往外看。

月光下,他看到有几个人影在村路上徘徊,似乎在观察他家的情况。

"有人在外面监视。"陈海生小声对家人说。

这个发现让全家人都紧张起来。看来这个箱子确实不简单,连监视都出来了。

"要不咱们今天晚上就打开看看?"陈志华提议,"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了解情况。"

陈海生考虑了一下,点点头:"行,就今天晚上。"

05

夜深人静的时候,陈海生和刘志强悄悄来到了村委会的仓库。

白天的时候,林国栋提议把箱子暂时存放在这里,避免给陈海生家带来太多麻烦。

仓库的门锁对陈海生来说不是问题。他从小就会开各种锁,这是渔民的基本技能之一。

"海生哥,真的要在这儿打开?"刘志强还是有些担心。

"就在这儿。"陈海生已经把锁打开了,"在家里风险太大,这里相对安全一些。"

两个人蹑手蹑脚地进入仓库。陈海生用手电筒照着那个铁箱子,心跳得厉害。

"咱们用什么工具?"刘志强问。

陈海生从工具袋里拿出一把撬棍和一把锤子。"先试试能不能撬开锁扣,不行的话就直接砸开。"

箱子上的锁扣锈得很厉害,但是并没有完全锈死。陈海生小心地把撬棍插进缝隙里,慢慢用力。

"咔嚓"一声,锁扣松动了。



"成了!"刘志强兴奋地小声说。

陈海生深吸了一口气,把手放在箱盖上。这一刻,他的心情五味杂陈。好奇、兴奋、紧张、担心,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准备好了吗?"陈海生问刘志强。

"准备好了。"刘志强也紧张得手心出汗。

陈海生缓缓掀开箱盖。手电筒的光线照进箱子里,两个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