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河南有位男子,当年买保险的时候,心里一直盼着之后能定期拿到一笔稳定的分红钱。
可谁能想到,15年过去了,如今他兴高采烈地去领分红,看到实际到手的数目,整个人都惊得瞪大了眼睛。
01
在洛阳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郑先生坐在家中那张用了好些年的小桌前,桌上摊着一本旧账本,他眉头紧皱,正仔细地翻看着。
他和妻子小敏一直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日子过得不算宽裕,但一家人相互陪伴,倒也温馨安稳。
这些日子家里更是热闹喜庆。
小敏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白白净净的,看着就招人喜欢。
郑先生每天抱着孩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像冬天里喝了口热汤,浑身都暖乎乎的。
“小敏。”郑先生抬起头,看着正在屋里忙前忙后收拾东西的妻子。
小敏停下手里的活,看向他:“啥事呀?”
“孩子满月那天,咱摆几桌酒席,把亲戚朋友都喊来,热热闹闹地庆祝庆祝,你看咋样?”郑先生说道。
小敏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点头说:“行啊,这可是咱家的大喜事,得好好操办操办,让大家都跟着乐呵乐呵。”
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郑先生家添了个大胖小子,都纷纷过来道喜。
王良远是郑先生家的邻居,平时因为工作忙很少在家。
他在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为了推销保险产品,把村子里的人家几乎都跑遍了。
这天王良远收到了郑先生家的请柬。
他拿着请柬,心里琢磨开了:这满月宴上人多,说不定能跟郑先生聊聊保险的事。
到了宴会那天,村子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郑先生家的院子。
院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
王良远穿着一身干净整齐的西装,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红包,脸上挂着笑容,朝郑先生走去。
“郑大哥,恭喜恭喜啊!这是给孩子的红包。”王良远说着,把红包递给了郑先生。
郑先生接过红包,笑着说道:“谢谢啊,良远。你最近工作咋样啊?”
“还行,还行。”王良远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郑大哥,你有没有考虑过给孩子买份保险呀?现在给孩子买保险,就是给他的未来多一份保障。”
郑先生听了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在这么喜庆的场合,王良远会提起推销保险的事。
他心里有点不自在,但脸上还是保持着笑容。
这时小敏走了过来,她笑着对王良远说:“良远啊,今天是孩子的满月宴,咱先不说这些保险的事啦。来,一起吃好喝好,好好庆祝庆祝。”
王良远听了,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对对,今天是个好日子,咱先好好乐呵乐呵。”
宴会结束后,客人们都陆续离开了。
郑先生坐在屋里,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
他觉得王良远在满月宴上推销保险,有点不合时宜。
但他又想到,王良远说的也有道理,孩子的未来确实需要考虑。
于是他决定和妻子好好商量商量。
“小敏,我觉得良远说的也有道理,咱是不是该给孩子买份保险呀?”郑先生对妻子说道。
小敏想了想说:“我也觉得可以考虑考虑,毕竟是为了孩子好。不过咱也得好好挑挑,选个合适的。”
而王良远这边,回到家后他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他觉得自己在满月宴上推销保险,确实有点急功近利了,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推销保险一定要选对时机,不能再这么莽撞了。
02在洛阳的这个小村子里,王良远是大家常常能见到的面孔。
他经常挨家挨户地拜访,手里拿着各种保险产品的宣传资料,耐心地跟村民们介绍保险的好处,不厌其烦地推销。
他眼睛特别尖,手也快,观察事情很仔细,总能很快发现顾客的需求或者顾虑,然后想办法说服他们购买保险。
之前王良远也去过郑先生家。
那天他坐在郑家的餐桌旁,不停地跟郑先生和小敏说着人生意外险和疾病险的重要性。
他说:“你们看现在生活里意外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有个保险至少心里能踏实点。”
但是对于郑先生和小敏这对实在的夫妻来说,这些保险好像跟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他们觉得生活简单就好,从来没想过要买保险。
王良远看他们没兴趣,心里有点失落,自嘲地笑了笑想:这夫妻俩真节省,看来我得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了。
后来郑先生家添了个新成员,是个可爱的宝宝。
王良远听到这个消息眼睛一亮,觉得这可能是个推销保险的好机会。
于是他去超市买了一堆营养品,一大早就去了郑先生家。
他敲了敲门,门开了,郑先生一脸疲惫但笑容温暖地说:“良远,这么早就来了啊?”
王良远提着礼物,笑着说:“上次孩子满月酒,人多,我都没好好跟你们两口子说声恭喜。这不,我特地来看看,还买了点营养品给孩子补补。”
郑先生感激地接过礼物说:“哎呀,你太客气了,快进来坐。”
在郑家的小客厅里,王良远和郑先生面对面坐着,两人的茶杯里冒着热气。
王良远捋了捋袖子,语气诚恳地说:“郑哥,你知道吗?现在城里的人生了孩子,基本都会给孩子买保险。这既是给孩子买个保障,也是给孩子存一笔钱。”
郑先生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问:“存钱?这保险存的利息比银行还高吗?”
王良远见郑先生有兴趣,连忙解释:“郑哥。我这里有一款分红险,每年都会有分红。等十五年后,本金都能取出来。这不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划算多了?等孩子长大了,你再取出来给他用就行。”
郑先生皱了皱眉,有点担心地说:“那这保险到时候真能取出来吗?我听说有的保险公司说得挺好,到时候却不给取。”
王良远深吸了口气,看着郑先生的眼睛,认真地说:“郑哥,咱们这么多年邻居了,我怎么可能骗你呢?再说,太平洋保险公司在全国都很有名,不是那些小公司,它怎么可能做出欺骗的事情呢?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坑你的。”
郑先生听了,思考了一会儿,摸了摸下巴说:“良远,我信你。但是,这事儿我得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说着他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茶,眼神里透露出几分犹豫和期待。
03
王良远瞅着郑先生那犹豫不决的样儿,心里盘算着得再加把劲儿。
正琢磨着怎么开口,厨房里传来小敏的声音,她一边洗着碗,一边轻声打破了沉默:“良远,你也知道,咱家前阵子刚给二小子办了满月酒,这手头紧巴巴的。再说现在俩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尿布、奶粉,哪样不要钱?这保险过阵子再考虑,行不?”
王良远一听,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轻笑。
他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诚恳的模样,开始施展他的“拿手好戏”:“郑哥,嫂子,咱们这么多年邻居了,我一直都挺为你们高兴的。这保险真不贵,一年也就几百块钱。要不这样,我先帮你们垫上,就当是给大侄子的一点心意。”
郑先生和小敏对视了一眼,俩人都有点懵,不知道该咋回应。
小敏轻轻咬了咬嘴唇,能感觉到王良远那股子热情劲儿,还有他那股子不容拒绝的坚持。
王良远见状,赶紧趁热打铁,把保险的好处、保障啥的,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郑先生听着听着,心里开始动摇了。
他琢磨了一会儿,终王开了口:“良远啊,那我们就投十份吧。你刚才说一年一份524元,十份就是5240元,十年下来,总共是5.24万元,对吧?到时候我们能把本金和分红一块儿取出来,没错吧?”
王良远一听,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没错,郑哥,你放心肯定没问题。”
郑先生脸上还是有点犹豫,他又问了一句:“良远,这钱真能连本带利取出来?”
王良远拍了拍郑先生的肩膀,没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郑哥,咱俩这么多年交情了,你还不信我?”
郑先生想了想,也笑了:“那行,我们就信你这一回。”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就过去了。
村子里的人发现,王良远家的大门老是锁着,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全家都搬到市里去了,还买了套新房子。
王良远在城里找了份工作,收入挺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村子里的人呢,还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平平淡淡的农耕生活。
郑先生有天给田地浇水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手里的水瓢“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脸上的表情复杂极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回到家后郑先生和小敏坐在炕上,半天没说话。
俩人心里都在琢磨同一件事:那笔钱十五年后真能取出来吗?
他们开始有点不安了,毕竟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他们这个家庭来说太重要了。
04
十五年一晃就过去了。
2020年的夏天,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郑先生家的桌子上,斑斑驳驳的。
桌上那部老式电话,成了郑先生这几天的心头大事。
他盯着电话看了好一会儿,终王鼓起勇气,拿起了听筒,拨通了那个曾经熟悉的号码。
“喂,我找王良远。”郑先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但心里还是急得直打鼓。
“对不起,郑先生,王先生已经离职好几年了。您现在的业务是由我接手的,我是高阳。”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
郑先生愣了一下,然后问道:“那你能帮我查一下十五年前我办的那份保险吗?我想把本金和分红都取出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翻找文件的声音。
“郑先生,请您稍等一下,我查一下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