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将17万全部积蓄投进农村信用社,50年后,看到分红他瘫倒在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孙卫东兴奋地滑动着鼠标,朝父亲喊道:“爸,咱家这次要发大财啦!就靠这证能换一大笔钱呢!”

一个小时前,父子俩在整理老房子时,意外翻出了一张上世纪的“股本证”。

然而当他们拿着股本证去信用社兑换,看到分红金额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01

孙卫东开着自家的四轮小车,往父亲家那座老宅子驶去。

自打去年母亲离世后,父亲就一个人住在这老宅子里。

孙卫东心里清楚,父亲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肯定有不少难处。

之前他好几次跟父亲说:“爸,您搬过来跟我一起住吧,我照顾您也方便。”

可孙大爷脾气倔得很,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死活不答应。

老爷子说:“我跟你妈在这儿住了一辈子早习惯了。现在你妈走了,我一个人住着反倒自在。”

孙卫东心里明白,父亲这是怕给他添麻烦,可他实在放心不下。

前阵子父亲接连两次不小心跌倒,这可把孙卫东吓坏了。

他心里琢磨着,不能再由着父亲的性子了,必须得让他搬过来一起住。

孙大爷知道自己拗不过儿子,只好点头同意。

等孙卫东到家里的时候,孙大爷正蹲在地上收拾行李。

孙卫东赶忙走过去说:“爸,您歇着,我来帮您收拾。”

说着他就动手把柜子里的衣服,还有父亲平时要用的一些东西都整理了出来。

不一会儿东西就打包得差不多了。

这时孙大爷突然一拍脑门说:“哎呀,我差点忘了,我的存折本还在卧室里没拿呢。卫东,你去帮我拿一下。”

孙卫东应了一声,就往卧室走去。

他在卧室里翻箱倒柜地找了好半天,也没看到存折本的影子。

正着急呢,他低头一看,发现床底下有个铁盒子。

他试着伸手去够可够不着。

没办法他只好俯下身,使劲儿往里探。

费了好大的劲儿,胳膊都酸了,才好不容易把那铁盒子给取了出来。

他把铁盒子拿在手里掂了掂还挺沉。

他心里有点好奇,这盒子里装的是啥呀?

他顾不上多想,赶紧把铁盒子打开。

在盒子里翻找了一会儿,他找到了存折本。

正准备把盒子合上的时候,他突然看到盒子底下压着一本“金灿灿”的股本证。

孙卫东把股本证拿在手里,仔细地端详起来。

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股本证会不会有啥大用处呢?

想到这他顾不上跟父亲打招呼,拿着股本证就匆匆进了书房。

他在书房里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股本证的信息。

他一边查一边在心里琢磨:要是这股本证真有价值,那可就太好了。

经过一番仔细地检索和比对,孙卫东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神情。

他忍不住欢呼起来:“爸!爸!咱家要发啦!您快过来看看!”

孙大爷在客厅里听到儿子的叫声,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孩子,咋这么激动呢?啥好事儿呀?

他赶紧站起身,颤颤巍巍地走进书房,问道:“卫东,啥好事儿呀?咋就说咱家要发啦?”

02

孙卫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本有些泛黄的股本证,用手轻轻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然后拿到父亲面前,神情有些激动地说:“爸,您看,这就是当年您入股农信社的股本证。”

接着孙卫东坐到父亲身边,慢慢说起自己刚才在网上搜寻到的信息。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吸纳公众存款支持国家建设,1953年各地方政府以信用作担保,在农村地区纷纷成立了农村信用社。

那时的孙大爷,正值壮年,在村子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家境殷实,祖上也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少的钱财。

有一天政府派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各个村子里宣传农信社。

工作人员在村子里的大树下,扯着嗓子跟大家说:“乡亲们,这农信社可是政府做担保的,只要您入股超过1万元,两个月后就能开始拿利息啦。”

孙大爷在一旁听着,心里琢磨开了:政府做担保,这投资肯定靠谱,说不定真能赚不少钱呢。

到了当年2月,孙大爷没再多犹豫,直接投了2万元的股本。

果然第二个月孙大爷就收到了信用社发来的利息。

他拿着那笔钱,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投资活动真是稳赚不赔,对它也越发信任了。

晚上孙大爷和媳妇坐在炕头上,他一脸兴奋地说:“老婆,我看这农信社靠谱,我打算把家里的钱全都投进去。等将来儿子结婚的时候再取出来,那时候肯定能赚一大笔,让儿子风风光光地办婚礼。”

孙大爷的老婆知道丈夫一向头脑灵活,而且之前也确实从这投资里赚到了钱,便点头说:“行,我听你的,你做主就行。”

就这样同年的11月,孙大爷把家里的15万积蓄全部存进了信用社。

与此同时村子里也有不少人听说了信用社给出高昂利息的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都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纷纷跟着投资。

从那以后,孙大爷每月都能从信用社拿到一笔不菲的利息。

这利息一拿就是十多年,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

后来随着信用社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人们手头有钱了,对那笔存在信用社的钱也渐渐没那么在意了。

孙大爷一家更是搬去了大城市,那本股本证也被他们遗忘在角落里,压在了箱底下。

直到这次孙卫东在网上查找信息时,偶然看到一则报道。

他眼睛一亮,赶紧把报道内容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兴奋地跑到父亲面前说:“爸,您知道吗?

三年前广州有个姓王的先生,他也是在1953年买了农信社的投资股本,一共投了4万元。五十年后去兑换,居然拿到了120万元的利息呢。”

孙大爷一听,眼睛瞪得老大,激动得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不停地搓着说:“啥?一百二十万?这,这可真不少啊。儿子,那咱们这本股本证,说不定也能拿到不少钱呢。”

孙卫东也兴奋地点点头说:“爸,我觉得也是,咱们赶紧拿着这本股本证去农信社问问。”

于是父子俩拿着那本股本证,开着车匆匆赶去了离家最近的农信社。

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也能同样拿到百万分红,可农信社的工作人员接过股本证,仔细核对了一番后,却无奈地摇了摇头,给了他们一个“暴击”。

03

孙卫东和孙大爷父子俩满脸兴奋,脚步匆匆地进了农信社的大门。

他们一进来,就有工作人员迎上前,简单询问几句后,便将他们引到了接待处。

工作人员礼貌地说:“两位先坐,我这就安排人接待你们。”

随后父子俩被带到了VIP贵宾室。

孙卫东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一层层打开后,拿出那张有些陈旧、金灿灿的股本证。

他神情有些激动,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同志,这是我父亲1953年认购的,当时投了17万呢。我们今天来,就是想问问这分红能有多少?”

工作人员赶忙起身,双手接过那本股本证,仔细端详起来。

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又拿出一些资料对照,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工作人员有些为难地说:“大爷,您这股本证,我们得确认一下真假。麻烦您把原件留在这儿,我们进一步查验。”

孙卫东一听,脸色瞬间变了,猛地站起来,大声说:“留下原件?这可不行!你们要是把我爸这本股本证弄没了,我们找谁要钱去?绝对不行!”

孙大爷也在一旁着急地附和:“这可不能留这儿,万一有个闪失,我们找谁评理去。”

见这情况工作人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解决,赶紧跑去叫来了客户经理。

客户经理是个中年男子,穿着整洁的制服,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他走进贵宾室,先给父子俩倒了杯水,然后坐下说:“两位别着急,先消消气。把情况跟我说说。”

孙卫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把需求又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还着重强调:“我父亲当年可是实实在在存了17万的本金,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着也能有百万分红了吧。”

客户经理认真地点点头,拿起那本股本证,仔细查看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印章。

看了好一会儿,他心里也没个定数,于是拿出手机给总行打去了电话。

他在电话里详细说明了情况,挂了电话后,对孙卫东父子说:“总行那边说,得把股本证送回总部查验才行。”

孙卫东一听,又急了:“那怎么行?送去总部,万一丢了或者弄坏了怎么办?”

客户经理耐心地解释:“大爷,您放心,我们农信社有严格的流程和保管制度,肯定不会出问题的。您就相信我们,安心等待结果。”

孙卫东和孙大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很纠结。孙大爷小声对父亲说:“爸,要不就听他们的吧,不然也查不出分红有多少啊。”

孙卫东皱着眉头,犹豫了好半天,最后长叹一口气说:“行吧,那就听你们的。”

孙大爷颤颤巍巍地将那本股本证递给了客户经理,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那大概什么时候能知道分红情况啊?”

客户经理又给总行打去电话,询问加急处理的时间。

挂了电话后,他说:“总行那边说,加急的话一周给出回复。而且我保证,如果确实有这么多的分红,一定分文不少给你们。”

孙卫东和孙大爷听了,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他们又问了几个问题,得到满意答复后,便起身离开了农信社。

这一周的时间里,孙大爷父子俩满心期待,每天都在盼着那一周快点过去。

他们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着拿到分红后该怎么花。

孙大爷兴奋地说:“爸,要是真有百万分红,咱先把家里的房子翻新一下,再买辆新车。”

孙卫东笑着说:“行啊,到时候咱也过过有钱人的日子。”

终于到了周一早上,父子俩早早地起了床,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开着车往农信社赶。

九点整,农信社一开门,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

工作人员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两位来了,快请进。”

然后把他们迎进了贵宾室。

客户经理已经早早在贵宾室等着了。

他看到孙卫东和孙大爷脸上满是喜色,心里暗自哼了一声。

接着客户经理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将那本股本证递给孙卫东说:“经过我们农信社的仔细核查,确实证明大爷您这股本证是1953年我们发放的。不过这分红嘛……”

孙卫东和孙大爷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眼睛紧紧盯着客户经理,大气都不敢出。

然而经理接下来的话却让孙卫东和孙大爷瞬间惊呆,脸色变得惨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