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写过很多诗,但以律诗吊挽将军的仅两首。一位是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另外一位是国军抗日名将。那这位抗日名将到底是谁呢?毛主席为何亲自为其作诗?
国军抗日有十大名将,他们分别是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傅作义、孙立人、卫立煌、赵登禹、薛岳、王耀武以及戴安澜。
相比于其他几位,戴安澜很多人并不熟悉,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牺牲太早,第二就是唯一一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抗日名将。那戴安澜的一生有什么故事呢?
说起戴安澜就得说起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它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戴安澜就是远征军第200师的师长,200师是国军的王牌部队,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在著名的昆仑关大捷中,戴安澜带领200师就攻下日军阵地,立下了大功。
戴安澜从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非常崇拜民族英雄岳飞,忠于人民、报效祖国时常挂在嘴边,入伍参军打仗成为大将军,是戴安澜儿时的梦想。
成年后,戴安澜考入著名的黄埔军校,他毕业于黄埔第三期。由于成绩出众,毕业后戴安澜深受重用,参加过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最后一战却定格在缅甸。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戴安澜奉命率200师出境作战。当时说是配合英国人一起作战,但是英国人对付当地土著还行,但是打起日本人,连连败退,所以戴安澜只好一个人肩负起了阻击日军的重任。
出国前夕,戴安澜立下军令状,表示此次远征是扬国威的一次壮举,就算是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要力挫日寇。
为了鼓舞士气,戴安澜战前立下遗书“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参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随后,在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在日军四倍兵力的压力下,率部苦战12天,歼灭日寇5000余人,成功掩护英军撤退,取得出国作战的首胜。
此战过后,高傲的英国人无地自容:这还是那支曾经在鸦片战争中被我们杀得落花流水的中国军队吗?
他们不知道,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拥有崇高信仰的中国军队,无坚不摧,无攻不破。
然而,局部战争的胜利无法改变整个战场的走向,中国远征军不得不退向胡康河谷。在此地,戴安澜所部遭到日军第56师阻击,200师因此跟大部队失联。
戴安澜不得不率部撤退到缅北山区跟日军打游击,并伺机退回国内。1942年5月18日,200师遭到日军伏击,胆小的缅甸向导拒绝为中国军队带路。
戴安澜仰天长啸,悲怆欲绝:“想当年关云长败走麦城,也不过这般光景,我堂堂第二百师竟落到这步田地,真是天亡我也!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戴安澜只好率部强行突围,200师损失惨重,师长戴安澜也腹部中弹。由于缺少药物,戴安澜伤口恶化。
1942年5月26日,一直昏迷不醒的戴安澜突然醒来,他自知大限将至,便让人为他整理好满是鲜血的军装,洗净脸,叫人把他扶起来,北向而坐,用充满眷恋的眼睛眺望着几十里外的国境线,猝然而逝,年仅38岁。
七天之后,200师的官兵们带着戴安澜的遗体返回中国,噩耗传来,举国皆悲。200师途经腾冲时,沿街跪满父老乡亲,迎接将军遗骨。一位华侨主动献出自己办后事的楠木棺材。灵柩灵柩经行之地,家家素烛鲜花,无数国人为之挥泪。
戴安澜烈士魂归的第二年蒋介石决定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上万群众自发为戴安澜将军举行追悼会。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以表彰他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
周公、朱老总、彭总先后为其题写挽诗挽词挽联,1943年3月,毛主席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熊罴威。
浴血东爪守,驱倭裳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总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蒋介石在追悼大会上训词曰:“戴故师长为国殉难,其身虽死,精神则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楷模。”
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戴安澜烈士墓遭到人为破坏,2002年市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修建,并于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8月戴安澜烈士铜像又在园内塑立。
戴安澜将军,生的伟大,死得光荣。浩气长存,将军不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