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话彻底改变过我胆小谨慎的性格。
不管是职场中、生活里,还是处理关系问题,帮我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如果你正站在“想做但不敢做”的十字路口,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你可以一边害怕,一边勇敢。
有没有发现?
每当要突破和改变的时候,恐惧感,总是会先一步到来。
会议上想到了新点子,害怕想法太幼稚、表达不流畅,赶紧把话咽回去,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关键项目的机会摆在眼前,害怕能力不够,万一搞砸了会不会拖累团队,默默退回来等指示。
哪怕是业余时间想学点东西,提升能力,也会怕家人反对,怕自己学不会,就安慰自己,只要不做,就不会犯错。
但是,等等!
害怕这种情绪,不是“停止”的指令。
你不要在潜意识里给自己设定这么个前提:只有等我不害怕了,我才能行动。
更不要因此自责,为什么别人那么坚定,我却不敢?
为什么她们都能力这么强,我这么没用?
![]()
那些看上去无畏的人,只是在恐惧中行动的次数更多。
北京冬奥会上技压全场的天才少女谷爱凌,每次看滑雪比赛,我都觉得,天呢,好勇敢,这基本上就是飞翔啊。
但你可能不知道,谷爱凌曾在赛前紧张到抱着妈妈大喊:“我不能呼吸了!”
在训练空翻1440度这个高难度动作的时候,谷爱凌多次重伤,大腿淤青、锁骨骨折。
怕吗?怕。
还要继续吗?要。
她说:成功做出新动作之前,我也会害怕,我也是个普通的女孩……可我更害怕不去尝试,害怕给自己设限。
后来,谷爱凌成了全球首位完成该动作的女性运动员,摘下奥运金牌。
成长从不是一下子变强,而是每一次胆怯后的继续尝试。
害怕也不是你的错,害怕只是人面对未知的本能。
很多人卡住,是因为一直在否认害怕这件事。
觉得“我不应该害怕”,于是不断陷入自我拉扯,等待自己勇敢。可这两者并不是一组对立的反义词。
害怕是一种情绪,感受它,承认它,允许它存在,对自己说:是的,我在害怕,这很正常。
而勇敢是一种选择,选择不被这份情绪支配,选择把目光聚焦在下一步我能做什么上。
![]()
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写下发言提纲的第一点,敲开领导的门,或者拨通那个一直想打的电话,你会发现,只要动了,就有改变。
苏珊·杰弗斯在《恐惧的力量》里说,“唯一能减轻恐惧的方法,就是去经历你所害怕的事情。”
创业这些年,管理团队、写书、拍视频、开线下课。
回过头看,我发现真正的突破,恰恰发生在那些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却依然向前一步的那一刻。
害怕是靠近新领域的路标,也是成长的信号。
我想到《心态制胜》这本书里写的。
冲浪的人总是等最大的浪头打过来才出发,如果他只是想“随波逐流”,小的浪更安全,为什么要等大浪呢?
因为冲浪者珍惜和渴望大浪带来的挑战,更大的障碍,才会调动他全部的技巧、勇气和专注力去克服,才能突破极限,激发潜能。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害怕,不是不想做,是因为没做过,这也正说明你在靠近自己的成长边界,害怕不是要掉头走,而是提醒你:前方是新领域。
我很喜欢一句话:正因为你有能力跨越,所以考验才会降临。
![]()
![]()
![]()
![]()
点分享,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