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
据媒体报道,某县长的调研稿件与某地党工委副书记调研的稿件雷同。
其实,类似这样的“抄袭”,是不是应该见怪不怪了?
如果真要细细去查,比如,按照论文“查重”的标准去查体制内的每一篇材料,只怕“抄袭”的就是普遍现象。
为什么?
一者,大家干的事几乎就是差不多。
无论是开会,发文,还是督查,检查,考核,调研,等等,大家走的流程、干的内容,几乎是大同小异,除了时间、地名有所区别之外。
尤其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陷入形式主义,那就更是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比如,调研应该是非常深入的一项活动,但是有的就是走走过场,走马观花,只是走形而没有走心,没有真正坐下来、沉下去听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而且还不愿意听真话、实话。
既然都是差不多,那就有了相同的套路。都是某某调研了某地,强调了什么。
![]()
二者,大家干的工作要求往往是统一的。
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于基层,不仅要求结果导向,还要要求过程导向。
这样的导向,使得一些工作有了标准流程,需要留下标准痕迹。而这样的标准一旦被强化、被刻意,那大家的“痕迹”几乎就是一样了。
既然“痕迹”是一样的,写出来的文字也自然就差不多了。
而且,有的工作要求还必须是严格执行,以至于在有的地方就是简单机械执行,缺乏相对灵活、自主的创新。
所以,有些文件材料其实就是“照抄照搬”,真要结合实际,尚缺乏足够的容错与创新空间。除非不要求写材料。
三者,“空话套话”式的文风。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文字材料,充斥着不少大话、空话、套话。尤其是向社会公开时,往往看不到有什么价值的信息,读来读去,就是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内容。
比如,有的在应对舆情时发的一些情况通报,也往往带着“空”的味道,洋洋洒洒一大篇,就是不直接回应群众十分关心的内容,而是避重就轻。
就连网友都能总结出雷同的模板,只要根据不同时间、地点、事情等填填空而已。
再如,有些宣传稿的内容,与实际的工作内容也是“两回事”,实际的工作是实际的工作,宣传稿又是另外的写法,没有真正将实际工作的具体信息写出来,而只是参考一些“空、虚、泛”的东西。似乎这样就没有任何风险。
既然都是空话、套话、大话,又没有结合实际工作的干货信息,当然就极可能出现雷同了。
对于有的领导来说,并不是希望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而只是展示一下自己已经开会了、调研了、督导了。
![]()
四者,应付式的文字材料多了,形式主义难以避免。
形式主义的最大表现之一就是“文牍主义”,什么都要有台账、有资料、有表格、有材料,而且还要反复修改,尤其是在一些标新立异式“观点”“结构”“表述”等方面字斟句酌,从来就没有真正想过,这材料里反映出来的工作,实际当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有没有真正落实落地过?
有基层干部坦言,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在于将工作一点一点抓落实,让群众可感可及,为什么非要在那些文字材料上“雕花”呢?
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几件事,就那么几分精力,就那么几多能力,有必要天天耗在那些“无用功”上吗?看看我们有多少文字材料,真正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制造了多少不必要的“垃圾”?
就像开会,除了那些非常正式的会议之外,如果是真开会、开真会,那就不用别人写发言稿,也不能念稿子,否则,说明这个会并不重要。
其实,想想那些经常熬夜写材料的同志们,有的的确不仅是吃苦、受累、没意义,而且还可能有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