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处理。
"妈,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李梅的声音在客厅里颤抖着。
"梅梅,妈也是没办法..."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低声抽泣。
"三年!整整三年我守着你,现在她一回来就..."
"你别说了,事情已经定了。"李华冷冷地打断妹妹的话。
李梅望着眼前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手中的钥匙"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01
2021年11月15日,那个改变李梅人生轨迹的深夜,她永远不会忘记。
凌晨两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寂静。
李梅在睡梦中被惊醒,迷迷糊糊地看到是母亲张秀兰打来的。
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这么晚了,妈怎么会打电话?
"喂,妈?"
电话那头传来含糊不清的呻吟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嘴里,李梅瞬间清醒过来。
"妈!妈你怎么了?你说话啊!"
只有断断续续的呼吸声和一些意识模糊的呓语传来,李梅的手开始颤抖。
她来不及多想,连睡衣都没换就冲出了家门,一路上心急如焚地给母亲打电话,但再也没人接听。
二十分钟后赶到母亲家时,大门紧锁。
李梅用备用钥匙颤抖着打开门,发现母亲倒在卧室地板上,右半边身子完全不能动弹,嘴角歪斜,口水直流,眼神涣散。
"妈!妈!"
李梅跪在母亲身边,声音已经哭成了颤音,"你坚持住,我马上叫救护车!"
她一边拨打120,一边用颤抖的手试图扶起母亲。
看着母亲痛苦的表情和无法言语的焦急,李梅的心如刀绞。
这个曾经精神矍铄的老人,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救护车的鸣笛声在深夜中格外刺耳。
急救人员熟练地将母亲抬上担架,李梅紧紧跟在后面,脑海中一片混乱。
医院的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大面积脑梗死,右半身偏瘫,语言功能严重受损。
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李梅:"病人年龄偏大,梗死面积很大,即使度过危险期,后半生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李梅感觉天塌下来了,她看着ICU里插满管子的母亲,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这个世界上最疼爱她的人,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
她的第一反应是给在美国工作的姐姐李华打电话,时差关系,那边还是白天。
"华华,妈脑梗了,情况很严重,你赶紧回来吧!"李梅的声音带着哭腔。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李华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梅梅,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今天凌晨,现在在ICU,医生说..."李梅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又是一阵沉默,李华才说:"我这边项目正在关键阶段,实在抽不开身。你先照顾着,我尽快安排工作,争取这周内回去。"
"可是妈现在很危险,万一..."
"我知道情况严重,但我这边真的走不开。公司几个亿的项目,我是负责人,不能说走就走。你先顶着,我这就开始安排。"
听到姐姐的话,李梅心里涌起一阵失落和委屈。
她知道姐姐工作重要,但母亲这种情况,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紧急的吗?
从小到大,李华都是父母的骄傲,事业有成,在国外发展得风生水起。
而她这个妹妹,一直都是那个被忽略的存在。
"华华,你能不能请几天假?妈真的很严重..."
"梅梅,我比你更担心妈,但现实就是这样。
我一走,整个项目就要停滞,公司损失巨大,我也会丢工作的。
你先照顾着,钱不够我给你打,等项目告一段落我马上回去。"
挂了电话,李梅无力地坐在医院的椅子上。
走廊里灯光昏暗,其他病人家属也都在焦急地等待,但没有人能分担她心中的恐惧和孤独。
母亲在ICU一躺就是半个月,李梅每天都守在医院,寸步不离。
她向公司请了长假,积蓄很快见底,每天看着病危通知书,她的心都在滴血。
期间她给李华发微信汇报情况,对方总是简单回复"知道了"、"辛苦了"、"妈怎么样了",然后就没了下文。
李梅拍照片给她看母亲的情况,李华也只是说"看起来气色还行"、"相信会好起来的"这种客套话。
半个月后,母亲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但医生的话让李梅的心情又沉到了谷底:"你母亲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右半身永久性偏瘫,语言功能也很难恢复。以后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和专人照护。"
看着病床上的母亲,李梅心如刀绞。
母亲瘦了一大圈,右手无力地垂着,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但她的眼神是清醒的,能够认出李梅,每次看到女儿时眼中都闪着泪光。
"妈,你别害怕,我会照顾你的。"李梅握着母亲还能动的左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母亲艰难地动了动嘴唇,发出"呜呜"的声音,眼中满含泪水和依恋。
医生找李梅谈出院后的护理问题:"你母亲的情况需要24小时专人照护。
翻身、喂食、清洁、康复训练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你们考虑请专业护工吗?"
李梅算了一下费用,专业护工一个月要八千多。
加上各种康复费用、药费、营养品费用,一年下来至少十几万。她现在请长假没有收入,积蓄也快用完了。
"医生,我能学会这些护理技术吗?"
"可以,但会很辛苦,而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你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李梅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学,请您教我。"
出院前一天,李梅再次给李华打电话:"华华,妈明天出院了,医生说需要专人24小时照护。
你的工作安排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回来?"
"梅梅,真的很抱歉。这边的项目比预想的复杂,我实在走不开。你先照顾着,钱不够我给你打一些。"
"我不是要钱的问题,我是希望你能回来看看妈,帮着照顾一下。
她总是念叨你,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知道,等项目结束就马上回去。你先辛苦一段时间,拜托了。"
李梅失望地挂了电话,她终于明白,指望姐姐回来帮忙是不现实的了。
李华的事业确实重要,但在她心中,事业显然比母亲更重要。
出院那天,李梅办完所有手续,推着轮椅上的母亲慢慢回家。
看着这个熟悉的房子,李梅突然意识到,从今以后,这里就是她和母亲的全部世界了。
当天晚上,她给公司主管王总打了电话:"王总,我妈情况很严重,需要人照顾,我想申请长期病假。"
"李梅,你这样下去工作怎么办?公司不可能无限期等你,你也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啊。"
"我知道,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就辞职。"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你考虑清楚,现在就业形势不好,这个岗位很难再找到了。而且你已经35岁了,重新找工作会很困难。"
挂了电话,李梅看着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自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可能是最让自己后悔的一个决定。
但她别无选择,母亲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她不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受苦。
02
从母亲出院的第一天开始,李梅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
每天早上六点,闹钟准时响起。
李梅要先给母亲翻身,检查是否有褥疮的迹象,然后小心翼翼地换洗尿不湿。
母亲无法控制大小便,经常在夜里弄脏床单,李梅总是默默清理,从不抱怨。
擦洗身体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李梅要用温水给母亲擦拭全身,动作必须轻柔,因为母亲的皮肤变得很敏感。
每次擦洗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但李梅从不嫌麻烦。
喂饭是最困难也最耗时的环节。
母亲的吞咽功能严重受损,每一口都要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呛到,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
李梅学着把食物打成糊状,一勺一勺地喂,每一勺都要等母亲完全咽下去才能进行下一勺。
"妈,张嘴,这是你最爱吃的排骨汤,我炖了三个小时呢。"李梅耐心地哄着,像哄小孩子一样。
母亲艰难地张开嘴,但很快又闭上了,汤汁从嘴角流出来,弄湿了围兜。
"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再试一口,为了早点好起来。"
就这样,一勺接一勺,李梅的手臂都酸得抬不起来。
有时候一顿饭要喂一个多小时,等喂完饭,李梅也没有胃口吃东西了。
康复训练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医生说要每天帮母亲做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李梅按照护士教的方法,每天要给母亲按摩四肢,活动关节,每次至少一个小时。
"妈,我们来动动胳膊,这样肌肉不会僵硬。"李梅小心地抬起母亲的右臂,缓慢地进行屈伸运动。
母亲的右臂完全没有知觉,沉重得像铅块。
李梅汗流浃背地坚持着,一个动作要重复几十次。
最让人崩溃的是夜晚。母亲睡不安稳,经常半夜醒来。
有时候是疼痛,有时候是恐惧,有时候是大小便,有时候只是想要人陪伴。
李梅在母亲床边放了一张折叠床,随时准备起身照顾。
"梅梅...梅梅..."母亲总是在深夜里呼唤女儿的名字,声音虚弱但充满依赖。
"妈,我在这里,你别怕。"李梅总是第一时间应答,然后起身检查母亲的情况。
有时候是被子掉了,有时候是想喝水,有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害怕。
李梅从不表现出不耐烦,总是温柔地安抚母亲,直到她重新入睡。
连续几个月下来,李梅严重睡眠不足,整个人憔悴不堪。
朋友小王来看她时,几乎认不出这个曾经精神抖擞的女人。
"梅梅,你怎么瘦成这样?脸色也这么差?"小王心疼地看着她。
"没事,就是有点累。"李梅勉强笑笑。
"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要不请个护工吧?哪怕是白天的,让你能休息一下。"
"钱从哪里来?"
李梅苦笑着说,"我现在没工作,积蓄也快用完了。护工一个月要好几千,我真的负担不起。"
"那你姐姐呢?她就不管吗?她在美国工作,收入应该不错吧?"
提到李华,李梅的表情更加黯淡:"她说工作忙,抽不开身。偶尔会打点钱过来,但从来不问具体情况,也不主动关心妈的病情。"
小王看着李梅憔悴的脸,心疼地说:"这不公平啊。你一个人承担这么重的负担,你姐姐凭什么就可以置身事外?"
"没办法,她确实有她的难处。"
李梅虽然心里也有怨言,但还是为姐姐辩护,"而且妈需要人照顾,总不能没人管吧。"
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母亲的药费、营养品费用、康复器材费用,每个月都要好几千。
各种专用的护理用品也很昂贵,尿不湿、护理垫、轮椅坐垫等等,都是不小的开销。
李梅的积蓄很快见底,她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卖掉自己唯一的那套小房子。
那套65平米的房子是她工作十年攒钱买的,原本打算当婚房用。
房子不大,但装修温馨,承载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憧憬。
签房屋买卖合同那天,李梅坐在中介公司里,看着那份合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李小姐,您确定要卖吗?现在房价还在涨,您这房子地段不错,过几年肯定还能涨不少。现在卖了可能会后悔的。"中介小心翼翼地提醒。
"卖吧,我急需用钱。"李梅哽咽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卖房的钱到账后,李梅给李华发了条微信:"华华,我把房子卖了,用来给妈治病和生活费。妈的情况还是不太好,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
过了很久,李华才回复:"辛苦你了,钱够用就行。
我这边的项目还没结束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你先照顾着有困难随时联系我。"
李梅看着这条冷冰冰的回复,心里凉了半截。
她开始明白,也许姐姐根本就没打算回来帮忙,至少短期内是不会回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李梅的社交圈子也在慢慢缩小。
朋友聚会她去不了,同事聚餐她也参加不了。
每次有人邀请,她都只能说:"不好意思,我要照顾我妈,走不开。"
渐渐地,朋友们的邀请越来越少。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等着她。
李梅理解这种情况,但心里还是很失落。
她的世界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母亲和这间房子。
最痛苦的是失去了爱情。
李梅原本有个交往两年的男朋友张军,两人关系一直很稳定,已经在谈论结婚的事情。
但母亲生病后,李梅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维持这段感情。
起初,张军还是很理解和支持的。
他经常来看望李梅和她母亲,还帮着买一些营养品。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感到不耐烦了。
"梅梅,你天天在家照顾你妈,我们什么时候能见面?"张军抱怨道。
"军哥,你再等等我,等妈的情况稳定一些,我就有时间了。"
"等到什么时候?一年?两年?还是一辈子?"
张军的语气里满含无奈和愤怒,"我理解你的孝心,但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啊。我们都35岁了,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丢下妈不管?"李梅的声音也开始颤抖。
"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总得有个解决办法吧?
要不送养老院,或者请护工,或者让你姐姐回来帮忙。
你一个人扛着,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也是这样想的。"
李梅失望地看着这个曾经深爱的男人,"如果是你妈病了,你会送养老院吗?"
"这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你就是嫌弃我妈拖累了你!"
两人彻底吵翻了。
几天后,张军发来了分手短信:"梅梅,我们都冷静一下吧。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分开对大家都好。"
看着这条信息,李梅在母亲的病床前哭得撕心裂肺。
她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房子,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朋友,现在只剩下一个瘫痪的母亲和无尽的照护责任。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35岁的女人,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而她却被困在这间小房子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护理工作。
但最让她心寒的是母亲的态度。
也许是因为生病的缘故,母亲变得越来越挑剔和苛刻。
饭菜稍微凉一点就要重新热,房间温度稍有变化就要调整,翻身的动作稍微重一点就要抱怨。
"梅梅,这粥太烫了,你怎么不试试就给我喝?"
"妈,我吹凉一点。"李梅耐心地吹着勺子里的粥。
"吹什么吹,重新盛一碗!你看你办事这么粗心,怪不得工作也丢了,男朋友也跑了。"
听到这话,李梅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她默默地起身去厨房重新盛粥,心里的委屈像潮水一样涌来。
她为了照顾母亲牺牲了一切,但得到的却是抱怨和指责。
有时候她真的想问: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但每当看到母亲痛苦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她又会心软。
毕竟这是生她养她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即使再委屈,她也不能丢下母亲不管。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2022年,2023年,2024年...
整整三年,李梅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起床、翻身、洗漱、喂饭、康复训练、喂药、午休、下午的护理、晚饭、夜间照护...她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但也极其单调。
她的青春、她的梦想、她的爱情、她的事业,都消磨在了这间小小的房子里。
有时候夜深人静时,李梅会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想象着如果没有这一切,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也许事业有成,在职场上发光发热;
也许正在世界某个角落旅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但现实是残酷的,她被牢牢地困在这里,像一只笼中鸟,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不过,她始终相信,这种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也许姐姐总有一天会回来分担责任,也许母亲的情况会有所好转,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李梅不知道的是,改变即将到来,但那不是她期待的那种改变。
03
2024年10月16日,一个平常的秋日下午,李梅正在给母亲做康复训练,突然听到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
她走到窗边一看,一辆黑色的奔驰E级轿车停在了楼下,在这个普通的小区里显得格外醒目。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女人优雅地走了出来,动作从容,气质不凡。
李梅愣住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让她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是李华!姐姐终于回来了!
三年了,整整三年,李梅无数次幻想过这一刻。
她想象过姐姐回来后两人抱头痛哭的场面,想象过姐姐看到母亲现状时的震惊和愧疚,想象过从此以后有人分担重担的轻松...
"妈!妈!华华回来了!"
李梅激动地跑到母亲身边,声音都在颤抖,"你看,华华真的回来了!她停车了,马上就上来了!"
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无神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她努力想要坐起身来,左手拼命抓着轮椅的扶手,嘴里发出含糊不清但明显激动的声音:"华华...华华..."
李梅赶紧帮母亲整理了一下衣服,又匆忙收拾了一下房间。
她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三年的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门铃响了。李梅深吸一口气,快步走过去开门。
"华华!"李梅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女人,尽管她已经三年没见过姐姐了。
李华确实变了很多。
她比三年前瘦了不少,但精神状态很好,皮肤保养得很好。
穿着昂贵的定制风衣,脚上是意大利名牌皮鞋,手腕上戴着一块劳力士手表,整个人散发着成功人士的气质和自信。
与穿着朴素、面容憔悴的李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梅梅。"李华淡淡地笑了笑,伸手轻抱了一下妹妹,然后看向屋内,"妈怎么样了?"
"你进来看看就知道了。"李梅让开身子,心情复杂地看着姐姐走进屋子。
当李华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时,表情确实有些震惊。
三年前的张秀兰虽然已经七十岁,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
而现在的她,头发全白了,右半边脸明显下垂,整个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坐在轮椅上显得那么弱小无助。
"妈..."李华走到母亲面前,声音有些哽咽。
"华华...华华..."母亲激动得浑身颤抖,左手拼命想要抓住女儿,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
李华蹲下身子,小心地握住母亲的手:"妈,我回来了。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这些年辛苦你了。"
看到这一幕,李梅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这三年来的所有委屈、疲惫、孤独,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感动和希望。
她以为姐姐终于明白了亲情的可贵,以为从此以后她不再是一个人面对这一切了。
"华华,你终于回来了。"李梅哽咽着说,"这三年我一直在等你,妈也一直在念叨你。"
李华点点头,眼中似乎也有泪光:"我知道,都是我不好。工作太忙,一直抽不开身。"
接下来的几天,李华确实表现得很贴心和体贴。
她去了最好的营养品店,买来了各种进口的保健品和营养液。
她联系了私人康复师,准备给母亲做更专业的康复训练。
她还预约了市里最好的医院,准备给母亲做全面的身体检查。
"梅梅,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
李华拍着李梅的肩膀说,语气诚恳,"看你瘦成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现在开始,让我来照顾妈。
你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都35岁了,不能再这样下去。"
听到这话,李梅感动得泪流满面。她等这句话等了整整三年。
"华华,这些年我都挺过来了,现在有你在,妈一定会好起来的。你在国外这些年也不容易,能回来真是太好了。"
李华点点头:"当然,我会给妈最好的照顾。你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工作,短期内不会再出国了。"
但很快,李梅就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让她心中产生了不安。
首先是李华的行为很可疑。
她经常和母亲单独在房间里说话,而且每次李梅走近时,两人就会立刻停止谈话,气氛变得很尴尬。
有几次李梅无意中听到了只言片语,似乎是在讨论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内容听不清楚。
"华华,你和妈在聊什么呢?这么神秘。"李梅试探性地问。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聊聊以前的事情。"
李华淡淡地说,避开了李梅的目光,"妈想我了,让我多陪陪她,说说这些年在国外的见闻。"
其次是李华对房子表现出了异常的关注。
她仔细观察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测量了面积,询问了周边的配套设施,甚至问起了这一带的房价走势。
"梅梅,妈这房子地段不错啊,周围的环境也挺好的。"李华装作随意地说。
"是啊,交通方便,离医院也近。"李梅如实回答,并没有多想。
"嗯,确实是个好地方。"李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三个奇怪的地方是,李华虽然对母亲很关心,嘘寒问暖,但对李梅的态度却有些冷淡。
她很少主动和李梅聊天,更没有详细询问李梅这些年的困难和付出。
仿佛李梅的牺牲和努力在她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特别感谢或关注。
最让李梅不安的是母亲的变化。
自从李华回来后,母亲对李梅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淡了。
以前虽然挑剔,但还会叫李梅的名字,还会和她说话。
现在连基本的交流都不愿意,仿佛李梅是个陌生人。
"妈,该吃药了。"李梅端着药碗走过去。
母亲看都不看她一眼,直接转头看向李华:"华华,你来喂我。"
李华接过药碗,温柔地说:"妈,来,张嘴。药有点苦,我给你准备了蜂蜜水。"
看到这一幕,李梅心里五味杂陈。
她照顾母亲三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温柔的对待和配合。
而姐姐回来几天,就得到了母亲全部的关注和爱意。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她开始怀疑,自己这三年的付出到底有什么意义?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李梅发现李华在打一个很神秘的电话。
她的语气很严肃,还在记录什么东西。当李梅走近时,李华立刻挂断了电话。
"华华,谁的电话啊?"李梅好奇地问。
"公司的同事,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李华简短地回答,但神色有些不自然。
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李华经常接到一些神秘的电话,每次都会避开李梅。
有时候还会出去一趟,说是去办一些手续,但从不详细说明是什么手续。
最让李梅不安的是,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了母亲和李华的私下对话。
"华华,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母亲的声音虽然含糊,但意思很清晰。
"妈,没关系,现在我回来了。"李华的声音很温柔。
"妈一直觉得对不起你,当年让你出国深造,现在又让你为这些事情操心。"
"妈,别这样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华华,妈心里最放心的就是你。你从小就聪明懂事,有出息,不像有些人..."
后面的话李梅没有听清,但她明白母亲的暗示。
即使是现在,即使她为母亲付出了一切,在母亲心中,她依然比不上李华。
这种认知让李梅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困惑。
她开始质疑自己这三年的选择,开始怀疑所谓的亲情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她告诉自己,也许只是她想多了。
也许母亲只是太想念李华了,也许李华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她不应该胡思乱想,应该相信家人。
当她看到母亲床头柜里那些她从未见过的文件时,瞬间明白了姐姐回国的真正目的。
三年来她以为的亲情温暖,原来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等待。
李梅拿着那些文件冲进客厅,颤抖着质问母亲和李华。
"这是什么?"
李梅声音颤抖着,手中拿着那些从母亲床头柜里发现的文件,"妈,华华,你们给我解释清楚!"
李华看到李梅手中的文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很快恢复镇定:"梅梅,你怎么随便翻妈的东西?"
"随便翻?"
李梅几乎是吼出来的,"我给妈拿药的时候无意看到的!这些是什么?"
母亲低着头不敢看李梅,整个人缩在轮椅里。
面对着母亲愧疚的眼神和李华冷漠的表情,李梅手中的钥匙"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