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一纸处分通告,在纽约彻底炸了锅——近80名抗议以色列袭击加沙的学生,或被停学一两年,或直接被开除,甚至有人到手的学位都被硬生生撤销。校方嘴上说着“维护校园秩序”,可这层遮羞布一扯,露出来的全是白宫主导的政治清算:特朗普政府正抡着“反犹”的大棒,在全美校园里疯狂追杀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
![]()
这绝非临时起意。学生组织CUAD直接掀了底牌: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一口咬定哥大“反犹氛围浓厚”,二话不说砍了4亿美元联邦拨款。大学哪扛得住这种釜底抽薪?为了把钱捞回来,校领导与白宫做了场赤裸裸的交易:哥大必须让亲以色列的“反诽谤联盟”(ADL)当“监工”,必须采纳“反以色列=反犹”的争议定义,而最狠的一条是——必须把抗议学生当祭品交出去。
操盘这场交易的,正是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这个曾搞出“穆斯林禁令”、在美墨边境制造“骨肉分离”惨剧的极右翼推手,联手哥大代理校长希普曼,把本应公正的学生纪律委员会改成了“定罪流水线”:学生代表被踢出局,教师的监督权被彻底架空。所谓的“程序正义”?早成了没人当真的笑话。学生们挨整,根本不是因为有什么暴力行为,纯粹是他们的政治立场踩了权力的红线。
![]()
极具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在国内对亲巴勒斯坦的学生重拳出击时,他对以色列的态度却突然“变脸”。加沙百年教堂被炸成废墟、叙利亚边境遭袭后,特朗普急吼吼给内塔尼亚胡打电话,要求其“立即纠错”;白宫发言人还补刀称“总统痛恨加沙的杀戮”。这套左右互搏的操作,彻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多重困局:
其一,人道灾难已烧穿美国的脸皮。加沙5.7万条生命消逝,其中一半是孩子;百万儿童饿得形同骷髅的照片在全球疯传。特朗普自吹是“唯一推动援助的人”,可这根本掩盖不了美国政府拦不住屠杀的真相。美国的道义招牌,早碎成了渣。
其二,和平方案一头撞上南墙。美国精心设计的“分阶段停火”计划彻底崩盘:哈马斯咬死“只有永久停战才放人”,以色列则吼着“哈马斯先缴枪”。7月24日的卡塔尔会场,美以代表直接掀桌走人,痛骂哈马斯“没诚意”——这场外交惨败,简直是啪啪打脸。
其三,拴不住的“疯狗”盟友。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嘴上宣称是“保护少数族群”,美国官员私下里却骂这是“疯子行径”。内塔尼亚胡一边吃着美国的“救济粮”,一边喊着“彻底消灭哈马斯”,白宫的地缘棋局,早已下得稀碎。
![]()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对哥大学生往死里整?答案就两个字:投名状。把校园抗议扣上“反犹暴乱”的帽子,再包装成“国家安全威胁”,特朗普就能向基督教福音派和犹太金主递上“效忠书”。中东外交玩不转?在国内镇压“异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校园里的拳头,成了掩盖外交无能的遮羞布。
更狠的是,哥大事件照出了美国霸权根基的裂缝:
金砖国家已集体掀桌。巴西、南非领衔,在联合国狂轰美国纵容以色列的“系统性暴力”。他们戳穿了美国支持的加沙难民“强制迁移”计划——也就是俗称的“特朗普方案”——分明就是种族清洗!
美元大棒突然失灵。美国威胁对巴西钢铁加税50%,可金砖国家反手就加速推进本币结算、自建支付系统。当昔日霸主只剩制裁这一招,而新兴力量扛起道义大旗,权力的天平早已悄悄倾斜。
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的镇压灯光下,那80张处分通知书,根本就是政治交易的价目表——一张学生证,换一笔联邦款;一次学术自由的低头,喂饱一口霸权焦虑的怪兽。
![]()
特朗普一边打电话叫以色列“克制”,一边在国内校园挥起政治狼牙棒——这荒诞的双标,把最后一块遮羞布撕得精光。加沙废墟下的平民,美国校园里的青年理想,在这场权力赌局里,全成了能随便丢弃的筹码。
历史早已警告:当一个帝国开始害怕思想的火花,把校园变成精神的牢笼,它的丧钟就已经敲响。金砖国家在加沙议题上抱团的影子,中东谈判桌上美以代表摔门而去的背影,还有哥大学生邮件里那句刷屏的誓言——“我们看见了,我们记录了,我们绝不退缩!”——全都在给这记警钟添上带血的新注脚。压得住声音?压不住星火!更压不住燎原的怒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