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除15年清洁阿姨,HR炫耀节约成本,阿姨:1500万物业费忘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非新闻报道,切勿与现实关联。

"李阿姨,公司决定终止你的合同,今天就是最后一天!"

HR经理张伟站在保洁室门口,手里拿着一份解雇通知书,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为什么?我哪里做得不好?"58岁的李桂英放下手中的拖把,眼中闪过一丝不解。

"没什么个人恩怨,纯粹是成本考虑,一年能省下十几万呢!"张伟得意地扬了扬眉毛,"公司要精简人员,提高效率。"

走廊里路过的员工们都停下脚步,不敢置信地看着这一幕。有人想要上前说些什么,但被张伟锐利的眼神制止了。

李桂英沉默片刻,缓缓收拾着工具车,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的手微微颤抖,不知道是因为愤怒还是无奈。

"有些事情,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十五年来积累的沧桑。

张伟得意地转身离去,高跟鞋在瓷砖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他完全没有注意到,李桂英手中那份泛黄文件上,赫然写着几个让人心跳加速的数字。

办公室里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没有人知道,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01

三个月前,张伟刚刚入职这家名为"华通科技"的中型企业。

作为新任人力资源总监,他带着MBA的光环和"降本增效"的使命来到这里。第一次全员大会上,他就放出了狠话。

"我要让这家公司的人力成本降低30%!"张伟站在台上,西装笔挺,金丝眼镜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台下的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些不安。

"人力资源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要的是效率,是价值!"张伟继续说道,"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散会后,行政部主任刘姐找到张伟。

"张总监,您刚来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我们公司的人员配置其实挺合理的,尤其是后勤岗位..."

"刘主任,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张伟打断了她,"但是感情用事解决不了问题。我看过所有人的工资单,后勤人员的成本确实偏高。"

"可是李桂英阿姨工作这么多年,她..."

"工作年限不能成为高工资的理由。"张伟摆摆手,"我会用数据说话。"

会议室里,张伟开始了他的"成本分析"。

PPT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让人眼花缭乱,但结论很简单:李桂英必须走。

"你们看,一个清洁工,月薪12800元,加上各种保险和福利,年成本超过18万。"张伟用激光笔指着屏幕,"而市场上外包清洁服务,同样的工作量只需要年成本12万。这就是6万的差距!"

财务经理王强皱着眉头,"张总监,成本不能这么算。李桂英不只是做清洁工作,她还..."

"还什么?"张伟反问,"难道她还会变魔术不成?"

会议室里一阵轻笑,但王强的脸色很难看。

"她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很好,处理了很多棘手问题。"王强坚持说道。

"物业关系?"张伟冷笑,"那是物业公司的事,跟我们的清洁工有什么关系?我们付物业费,他们就应该提供服务,这是契约精神!"

总经理李总一直在听,没有表态。

"李总,您看呢?"张伟问道。

李总叹了口气,"李桂英确实是个好员工,但是..."

"但是什么?"

"公司确实需要控制成本。"李总最终还是点了头,"你看着办吧。"

张伟心中暗喜,这就是他要的结果。

散会后,张伟回到办公室,开始起草解雇通知书。

他完全不知道,在另一个办公室里,李桂英正在与物业经理王强通电话。

"王经理,我可能要离开公司了。"李桂英的声音有些沉重。

"什么?为什么?"王强很吃惊。

"新来的HR要裁员,说我成本太高。"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李姐,那个协议的事..."王强欲言又止。

"我知道。"李桂英说,"到时候再说吧。"

挂掉电话,李桂英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五味杂陈。



02

李桂英的一天从凌晨5点30分开始。

闹钟还没响,她就已经醒了。这是十五年来养成的习惯,身体比闹钟更准时。

简单洗漱后,她骑着那辆老旧的电动车穿过还在沉睡的城市。6点整,她准时出现在华通科技大厦的保洁室。

"李姐,又这么早。"值夜班的保安小陈打着哈欠跟她打招呼。

"习惯了。"李桂英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清洁。每层楼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财务部喜欢温度低一些,市场部的垃圾桶要每天下午加换一次,总经理办公室的绿植需要特殊照料。

"李阿姨,麻烦您看看这个打印机,又卡纸了。"办公室助理小张满脸无奈。

"别急,我来看看。"李桂英放下手中的工具,熟练地修好了打印机。

"您真是万能的!"小张由衷地感谢。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换灯泡、修马桶、调节空调温度、联系维修师傅...李桂英从来不会说"这不是我的工作"。

"李姐就像我们的大管家。"员工们都这么说。

但最让李桂英费心的,还是与物业公司的协调工作。

"王经理,消防检查的事情安排一下。"李桂英给物业经理王强打电话。

"李姐,您放心,我马上安排。对了,那个电梯维保费用的事..."

"我知道,按老规矩办。"

这样的对话,外人听起来云里雾里,但李桂英和王强都心知肚明。

十五年来,李桂英与物业公司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她不仅仅是租户代表,更像是协调员和润滑剂。

"李姐人好,从来不无理取闹。有什么问题都好商量。"王强经常这么夸她。

正因为如此,很多本应由公司承担的费用,物业公司都给予了优惠或减免。

但这些事情太琐碎,太细节化,从来没有人专门统计过。

直到张伟开始做"成本分析"。

"李桂英,月薪12800,年终奖8000,各种保险福利约24000,年度总成本183600元。"张伟在电脑上敲着键盘,"而外包清洁服务,年成本只需要120000元,节约63600元!"

他看着这个数字,非常满意。

这就是他的政绩,他的业绩。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李桂英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着十五年来与物业公司的所有协议和备忘录。

那些被减免的费用,那些优惠的条件,那些特殊的安排...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远远超过张伟计算的"节约成本"。

03

解雇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公司。

"什么?要开除李阿姨?"市场部经理孙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总监说要控制成本。"行政部的人无奈地摇头。

"成本?李阿姨工作十五年,兢兢业业,这叫什么成本?"

办公室里议论纷纷,大家都为李桂英感到不平。

"李阿姨人这么好,公司怎么能这样对她?"

"新来的HR太过分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这样下去,谁还敢安心工作?"

张伟对这些议论很不以为然。他召集了中层干部开会。

"我知道大家对李桂英有感情,但是做企业不能靠感情。"张伟站在会议室前方,语气坚定,"我们要理性思考,用数据说话。"

"张总监,李桂英不只是清洁工,她还做很多其他工作。"财务经理王强再次提出异议。

"比如什么?"张伟反问。

"比如与物业公司的协调,比如设备维修的联系,比如..."

"这些都不是她的本职工作!"张伟打断了王强,"我们不能因为她做了一些额外的事情,就认为她不可替代。任何人都是可以替代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再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很正常。"张伟继续说道,"李桂英年纪大了,工作效率必然下降。我们要为公司的未来考虑。"

"可是..."

"没有可是!"张伟语气变得严厉,"我是人力资源总监,这是我的专业判断。谁还有异议?"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散会后,大家都心情沉重地回到各自的办公室。

李桂英听说了会议的内容,但她没有说什么。她只是更加认真地做着每一件事,好像要把十五年的经验和责任心都留下来。

"李阿姨,这个空调温度还是您调的舒服。"

"李阿姨,您走了以后,我们的绿植怎么办?"

"李阿姨,您教教我怎么修这个饮水机吧。"

面对同事们的依依不舍,李桂英总是笑着回答:"你们都是聪明人,很快就能学会的。"

但她心里清楚,有些事情不是技能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那天下午,物业经理王强来到公司。

"李姐,听说您要离开了?"王强的脸色很凝重。

"是的,公司的决定。"李桂英平静地回答。

"那个协议的事..."

"我都记着呢。"李桂英指了指办公桌的抽屉,"都在那里。"

王强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李姐,这些年辛苦您了。"

"都是应该做的。"

王强离开后,李桂英坐在办公桌前,呆呆地看着抽屉里的那个文件夹。

那里面记录着太多秘密,太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04

张伟开始着手寻找外包清洁公司。

"我要最便宜的,但服务质量不能太差。"他对几家公司的代表说道。

"张总,您放心,我们公司专业做清洁外包,价格绝对优惠。"一家名为"洁净家园"的公司业务员信誓旦旦。

"具体怎么收费?"

"每月8000元,包括所有清洁工作。比您现在的成本低多了。"

张伟很满意,"那就这么定了。李桂英走后,你们马上进场。"

"没问题!我们的团队很专业,保证让您满意。"

签完合同后,张伟心情愉快地回到办公室。他已经在设想年终述职时的场景了。

"人力成本降低18%,年节约资金63600元..."这些数字足以让他在公司站稳脚跟。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物业经理王强正在与几个下属开会。

"李姐要走了,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王强皱着眉头说。

"那个协议怎么办?"一个下属问道。

"协议里写得很清楚,仅限李桂英在岗期间有效。"王强叹了口气,"她一走,我们就要按正常标准收费了。"

"那可是一大笔钱啊。"

"没办法,规矩就是规矩。李姐在的时候,看在她的面子上,很多费用我们都减免了。但现在..."

王强没有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了。

与此同时,李桂英正在整理自己的物品。

十五年来积累的东西不多,几件换洗的工作服,一些清洁用品,还有那个装满文件的文件夹。

"李阿姨,这个给您留个纪念。"财务部的小王拿来一张合影,是去年公司年会时拍的。

照片上的李桂英笑得很灿烂,站在同事们中间,就像大家的长辈。

"谢谢。"李桂英接过照片,眼眶有些湿润。

"李阿姨,您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

"会的,会的。"

其实李桂英心里清楚,离开这里后,她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工作了。58岁的年纪,除了清洁工作,她还能做什么?

但更让她担心的,是公司的未来。

那些协议,那些默契,那些用十五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关系...一旦她离开,这一切都将归零。

晚上,李桂英最后一次检查完所有的办公室。

灯光昏暗的走廊里,只有她一个人的脚步声。

她停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前,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推门进去。

从抽屉里取出那个厚厚的文件夹,她从中抽出一份文件,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

在信封上,她用工整的字迹写下:"重要-总经理亲启"。

做完这一切,她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



05

新的清洁团队如约而至。

三个年轻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推着崭新的清洁设备。

"我们是洁净家园公司的,以后负责这里的清洁工作。"领头的小伙子对前台说道。

"欢迎欢迎。"前台小姐客气地回应。

张伟特意来到现场视察。

"大家辛苦了,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他满意地看着这支年轻的团队。

"张总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垃圾桶怎么满了没人清理?"

"洗手间的纸巾又没了。"

"茶水间怎么这么脏?"

员工们开始抱怨新团队的工作质量。

"这些人做事太粗糙了,根本不用心。"

"李阿姨在的时候从来不会这样。"

张伟听到了这些抱怨,但他并不在意。

"磨合期而已,慢慢就好了。"他对行政部主任刘姐说道。

"可是员工们的意见很大。"

"意见大有什么用?钱是我们出的,决定权在我们。"张伟不耐烦地说道。

更让张伟得意的是,总经理李总对他的"成本控制"给予了认可。

"张总监这次的人员优化做得不错,确实节约了不少成本。"李总在管理层会议上表扬道。

"这只是开始,我还会继续优化其他岗位。"张伟春风得意,"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用数据说话,用效率证明价值。"

会议结束后,张伟和几个同事去楼下咖啡厅庆祝。

"张总监真是厉害,一来就有这么大的成果。"

"那当然,我在上家公司就是做这个的,经验丰富。"张伾端起咖啡杯,"其实李桂英的事只是小菜一碟,接下来我还要对其他部门进行分析。"

"其他部门?"

"对,我发现财务部有个会计,工作了十二年,工资明显偏高。还有行政部那个刘主任,年纪也不小了..."

大家听得心惊胆战,但表面上还要附和。

与此同时,物业公司那边也开始有了动作。

"王经理,李桂英不在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商议一下合作条件?"物业公司的副经理问道。

王强皱着眉头,"按规定办吧。原来的协议确实是特殊情况。"

"那些减免的费用..."

"该收的还是要收。我们也是做生意的,不能总是优惠。"

就在这时,李桂英出现在公司楼下。

她没有通知任何人,也没有走正门,而是从侧门进入,直接来到自己原来的办公室。

新的清洁团队正在休息,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进来,有些疑惑。

"您是..."

"我来拿点东西。"李桂英平静地说道。

她走到原来的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那个厚厚的文件夹。

从中抽出几份最重要的文件,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

在信封上,她用工整的字迹写下:"重要-总经理亲启"。

做完这些,她看了看楼上张伟办公室的方向,那里正传来阵阵笑声。

她轻声自语道:"有些账,该算算了..."

趁着没人注意,她悄悄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将信封轻轻放在李总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然后,她转身离开,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楼上的咖啡厅里,张伟还在与同事们谈笑风生,完全不知道一颗定时炸弹已经被悄悄放置。

夕阳西下,华通科技大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

没有人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在明天的上午降临。

第二天上午,总经理李总一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那个牛皮纸信封。



他随手拆开,以为是普通的文件。然而,当他看清楚信封里的内容后,整个人如遭雷击,瘫坐在椅子上。

"这...这怎么可能..."李总的声音在颤抖。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电话,拨通了张伟的分机号。

"张伟!马上到我办公室来!"李总的怒吼声传遍了整个楼层。

张伟还在和外包清洁公司的负责人谈笑风生,听到总经理的召唤,满不在乎地走向办公室。

"可能是要表扬我节约成本的功劳呢。"他对同事们说道。

推开办公室的门,张伟看到李总脸色苍白如纸,手里紧握着几张文件。

"总经理,您找我有什么..."张伟话还没说完,李总就把那几张纸狠狠摔在他面前。

张伟低头一看,瞳孔瞬间放大,整个人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