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01
李曼秋的生活,就像一台设定好精准程序的机器。
早上七点,加了燕麦和蓝莓的牛奶准时送到床头。
七点半,私人教练会在健身房等她,开始一小时的普拉提。
九点,司机已经候在别墅门口,送她去位于国贸顶层的办公室。
她是圈子里公认的“拼命三娘”,也是无数人羡慕的富婆。
从南方的服装批发市场,到后来的房地产投资,再到如今涉足高新科技,她的商业版图越铺越大。
名下的资产,多到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打理。
这天下午,助理送来一份需要签字的资产清算文件。
文件很厚,几十页,罗列着她名下各处的房产、股票和基金。
李曼秋靠在昂贵的皮质老板椅上,一页一页地翻着。
“星海湾那边的别墅,上个月的物业费怎么涨了这么多?”
她指着其中一行数字,眉头微蹙。
助理连忙上前解释。
“李总,那边新换了物业公司,安保系统全面升级了,所以费用有所上调。”
李曼秋“嗯”了一声,没再多问。
对她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
她的手指继续向下滑动,目光扫过一排排陌生的地址。
“长岛的公寓……苏黎世的庄园……樱花国的小楼……”
这些名字对她来说,只是一个个冰冷的资产符号。
很多房子,她甚至一次都没去过。
买下来,不过是为了资产配置,为了分散风险。
突然,她的手指停住了。
视线被一个地名牢牢锁住。
京城,安华里小区,7号楼,2单元,901。
一个尘封了太久,几乎快要被她彻底遗忘的地址。
她的心,没来由地跳了一下。
京城。
多么遥远又复杂的两个字。
那是她事业起飞的地方,也是她伤心离开的地方。
二十多年了,她几乎再也没有踏足过那片土地。
她以为自己早就忘了。
忘了那个在地下室里啃着馒头、画着设计稿的年轻女孩。
忘了那个为了第一笔订单,在酒桌上喝到胃出血的自己。
也忘了,当年离开京城时,那个让她下定决心再也不回头的男人。
可这个地址的出现,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无数画面,纷至沓来。
那是一个燥热的夏天,她刚刚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
站在京城喧嚣的街头,看着满眼的高楼大厦,她豪情万丈。
她决定,要在这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个真正的家。
中介带她看了很多处,最后她选了安华里。
那时候,那里还算是新开发的楼盘,周围有些荒凉。
但她一眼就相中了901。
一百八十平米,南北通透,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远处西山的轮廓。
销售说,这是整个小区的楼王。
她几乎没有犹豫,当场就付了全款。
拿到钥匙的那天,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待了整整一下午。
夕阳的余晖洒在地板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她站在窗前,对自己说,李曼秋,你做到了。
你终于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有了一个可以被称为“家”的地方。
可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笔让她声名鹊立的海外订单,那个让她伤透了心的男人,接踵而至。
她以一种近乎逃离的姿态,离开了京城。
走得太匆忙,甚至没来得及再回去看一眼那间寄托了她所有梦想的房子。
再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人也越走越远。
她在世界各地购置房产,每一处都比安华里那套更豪华,更气派。
渐渐地,那套房子就像一件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如果不是今天这份文件,她可能一辈子都想不起来了。
原来,在京城,自己还有一套房子。
02
李曼秋的心乱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被投入了一颗石子。
涟漪一圈圈散开,久久不能平息。
她提前结束了工作,让司机送自己回家。
车窗外,城市的霓虹飞速倒退。
她却什么也看不进去。
脑子里反复回想的,都是“安华里,901”这几个字。
回到家,她破天荒地没有去健身,也没有处理邮件。
她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书房里有一个巨大的保险柜,里面存放着她所有的重要文件和贵重物品。
她凭着记忆,输入密码,打开了沉重的柜门。
里面,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文件盒。
每个盒子都贴着标签:海外资产、股权协议、信托文件……
她在最下面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旧皮箱。
箱子是很多年前的款式,皮质已经有些开裂,金属锁扣也泛着铜绿。
她吹了吹上面的灰尘,轻轻打开。
一股樟脑丸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里面装的,都是一些她早年的东西。
第一份商业计划书、第一张公司营业执照、还有一些泛黄的老照片。
她在箱子的最底层,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布袋子。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串钥匙,和一本暗红色的房产证。
房产证的封皮已经有些磨损,但烫金的“房屋所有权证”几个大字依旧清晰。
她颤抖着手翻开。
权利人:李曼秋。
房屋坐落:京城市安华里小区7号楼2单元901室。
建筑面积:180.23平方米。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旁边还夹着一张购房发票,上面的日期是二十年前的夏天。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不是她的幻觉。
她真的在京城有一套被遗忘了二十年的豪宅。
这个发现,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荒唐和心慌。
一个人,到底要多有钱,多忙碌,才能把一套一百八十平的房子,忘得一干二净?
她拿起那串钥匙。
钥匙在她的掌心里,冰冷而坚硬。
上面挂着一个开发商赠送的金属钥匙扣,已经生了厚厚的一层锈。
一个念头,突然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回去看看。
回京城去。
回安华里去。
去看看那间被她遗忘了二十年的房子,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它像一株疯狂生长的藤蔓,迅速缠绕了她的整个心脏。
她几乎是立刻就做了决定。
她拿起电话。
“给我订一张去京城的机票。”
“最早的一班。”
电话那头传来助理恭敬的回应。
“好的,李总。”
挂了电话,她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全是汗。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冲动。
也不知道回去将要面对什么。
或许,房子早就因为拖欠物业费被收回了。
或许,里面已经蛛网遍布,破败不堪。
又或许……
她不敢再想下去。
这二十年,她习惯了掌控一切。
但这一次,她第一次对未来感到了一丝不确定。
和一丝隐秘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惧。
03
第二天一早,李曼秋就坐上了飞往京城的航班。
头等舱里很安静。
她要了一杯清水,看着窗外不断变幻的云层,思绪万千。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京城,对她来说,已经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符号。
飞机落地,一股独属于北方的干燥空气扑面而来。
李曼秋走出机场,没有让公司安排的专车来接。
她自己拦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安华里小区。”
司机是个五十岁上下的本地男人,很健谈。
“安华里?那可是个老小区了。”
“您是去走亲戚?”
李曼秋摇了摇头。
“不是,以前住那儿。”
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笑道。
“那您可有年头没回来了吧?”
“现在的安华里,跟以前可不一样了。”
李曼秋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
车子驶上机场高速,进入市区。
道路两旁,是她完全陌生的景象。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造型前卫的购物中心,川流不息的地铁线路。
这座城市,像一个被吹了气的气球,膨胀了无数倍。
她记忆中那些熟悉的街道和地标,几乎都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钢筋水泥的丛林。
她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仿佛自己不是荣归故里,而是一个误入异乡的游客。
出租车在拥堵的四环路上走走停停。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拐进了一条相对狭窄的马路。
路边的梧桐树长得很高大,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司机放慢了车速。
“前面就是了。”
李曼秋朝车窗外望去。
一个略显陈旧的小区门口出现在眼前。
大门上,“安华里小区”几个字已经有些褪色。
门口的保安亭里,坐着一个打瞌睡的保安。
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甚至有些破败。
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司机口中“不一样了”的地方。
车子在小区门口停下。
李曼秋付了钱,拉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走了下来。
她站在小区门口,有些迟疑。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成熟社区。
有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妈妈,有提着菜篮子蹒跚而行的老人,还有三五成群追逐打闹的孩子。
她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小区的环境比她想象的要好一些。
虽然楼梯外墙显得有些旧,但路面很干净,绿化也做得不错。
她凭着记忆,往7号楼的方向走。
一路上,她能感觉到不少好奇的目光投在自己身上。
她今天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香奈儿套装,拉着日默瓦的行李箱,和周围朴素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没有在意这些目光。
她的全部心神,都被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诡异感所占据。
这种诡异感,说不清道不明。
不是来自于某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氛围。
太安静了。
对于一个老小区来说,这里的生活气息似乎并不浓厚。
路上虽然有人,但彼此之间很少交流,脸上都带着一种漠然的表情。
就连孩子们的嬉闹声,也显得有些遥远和不真实。
仿佛整个小区,都被一个无形的罩子笼罩着。
压抑,而沉闷。
04
李曼秋很快找到了7号楼。
楼梯是那种九十年代末最常见的塔楼设计,灰色的墙砖,蓝色的玻璃窗。
二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起来像一个沉默的老人。
楼门口的单元门禁坏了,虚掩着。
她轻轻一推就走了进去。
楼道里光线很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
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开锁的、通下水道的、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
电梯停在一楼,看起来很旧了。
她按了上行键,电梯门“哐当”一声打开,里面的灯光忽明忽暗。
李曼秋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她按下了“9”楼的按钮。
电梯开始缓慢地上升,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每上升一层,她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那个诡异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电梯的轿厢壁上,被人用马克笔画了很多涂鸦。
其中一处,用红色的笔,画了一个奇怪的符号,像一只眼睛。
眼睛的瞳孔里,还写着一个数字“2”。
她不知道这代表什么,但看着那只眼睛,她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寒意。
“叮——”
电梯终于到了九楼。
门一打开,一股穿堂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九楼有两户人家,901和902。
电梯正对着的,就是901的大门。
那扇深红色的防盗门,和她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只是门上的油漆已经有些剥落,门框的角落里结着一张小小的蜘蛛网。
门上贴着一张倒着的“福”字,红色的纸已经褪成了粉白色。
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
如果不是她手里握着这套房子的房产证,她几乎要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她站在门口,平复了一下呼吸。
然后,从包里拿出了那串尘封了二十年的钥匙。
她找到了对应的那一把,插进了锁孔里。
钥匙插进去的过程很顺利。
但当她试着转动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拧不动。
锁芯像是被卡住了,或者说,是被从里面反锁了。
怎么会这样?
李曼秋皱起了眉头。
她又试了几次,用了一些力气,但结果都一样。
钥匙,打不开门。
难道是锁坏了?
还是说,这二十年里,锁已经被换掉了?
这个可能性很大。
毕竟二十年没有住过人,也没有交过物业费。
物业公司或者居委会,完全有可能出于安全考虑,更换门锁。
她心里这么想着,但那种不安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退。
她退后两步,仔细打量着眼前这扇门。
她突然发现了一个细节。
在门缝的最下方,非常不起眼的地方,似乎有一丝光亮透出来。
而且,空气中好像还飘来一股……饭菜的香味?
李曼秋的心猛地一沉。
里面有人?
这个念头让她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这套房子是她的,房产证还在她手里。
怎么可能会有人住在里面?
是小偷?还是流浪汉?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手机,准备随时报警。
她决定再试最后一次。
她把耳朵贴在冰冷的门上,想听听里面的动静。
一片死寂。
什么声音都听不到。
也许是自己太紧张,出现了幻觉?
她摇了摇头,再次将钥匙插进锁孔,准备用力再拧一次。
就在这时。
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05
“吱呀——”
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后,那扇她用钥匙怎么也拧不开的防盗门,竟然从里面被拉开了。
门只开了一道缝。
一个睡眼惺忪的男人,从门缝里探出头来。
男人看起来三十多岁,赤着上身,头发乱糟糟的,一脸的起床气。
他很不耐烦地看着站在门口的李曼秋,眼里充满了警惕和敌意。
“你谁啊?”
他的声音沙哑而粗鲁。
李曼秋彻底愣住了。
她握着那串二十年前的旧钥匙,站在门口,大脑一片空白。
她预想过很多种可能。
房子破败不堪,房子被物业贴了封条,甚至房子被强制收回。
但她唯独没有想到,门会从里面打开。
更没有想到,会从里面走出来一个陌生的男人。
她看着男人,又看了看男人身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客厅。
客厅里亮着灯,能看到沙发、电视,还有晾在阳台上的衣服。
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哪里是被遗忘了二十年的空屋,这分明就是一个被人长久居住的家。
男人见她不说话,只是傻傻地站着,更加不耐烦了。
他把门又拉开了一些,身体挡在门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李曼秋。
“问你话呢,听见没有?”
“一大早的,在我家门口鬼鬼祟祟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