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爸,你看,这是我的体检报告!”
儿子骄傲地将一张纸递了过来。
李卫国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本以为带回来的是一份关于未来的希望,却没想到,那张薄薄的纸上,一行不起眼的字母,竟是一个埋藏了十年的秘密。
01
铸钢厂的下工铃像一声疲惫的叹息,在灰蒙蒙的工业区上空回荡。
李卫国拧紧了最后一颗螺丝,用油腻的袖口抹去额头的汗珠。
机油和铁锈混合的气味,是他二十年来最熟悉不过的香水。
他不喜欢这种味道,但也不讨厌。
它意味着一天工作的结束,意味着可以回家。
家里的灯,总会为他亮着。
还有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卧着一个滚圆的荷包蛋。
李卫国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旧自行车,穿过几条坑洼不平的小路。
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又被下一盏路灯缩得很短,像他起起伏伏的人生。
他的人生,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起伏。
年轻时进了厂,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像他每天操作的机床一样精准。
最大的骄傲,就是他的儿子,李天。
这名字是他起的,希望儿子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推开那扇斑驳的铁门,楼道里一如既往地昏暗,堆满了邻居家的杂物。
他家的门缝里透出温暖的黄光,还夹杂着妻子张兰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
“回来了?”张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没有回头。
“嗯。”李卫国应了一声,换下沾满油污的工鞋。
客厅不大,一张饭桌,几把椅子,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就是全部的陈设。
儿子李天正趴在饭桌上写作业,小小的眉头皱着,嘴里念念有词。
“又有什么题不会了?”李卫国走过去,声音放得很轻。
李天抬起头,看到是爸爸,脸上的愁云一下子散开了。
“爸,这个字怎么写?老师今天教的,我忘了。”
李卫国凑过去看,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字。
他自己也愣了一下,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了出来。
他的手很粗糙,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黑色油污,但写的字却意外地工整。
“爸,你真厉害!”李天满眼都是崇拜。
李卫国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他这辈子没什么能耐,能在儿子面前当一回英雄,就足够了。
张兰端着面从厨房里出来,热气模糊了她的脸。
“别光顾着说话,快洗手吃饭,面要坨了。”
一家三口围着小小的饭桌坐下。
电视里放着新闻,声音开得很小,成了背景音。
李卫国呼噜呼噜地吃着面,看着对面埋头写作业的儿子,觉得这一天的疲惫都值了。
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简单,却也安稳。
他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直到他老得再也蹬不动自行车。
他从未想过,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暗流涌动。
02
日子像厂里传送带上的零件,一个接一个,单调地向前。
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难得地穿透了工业区的雾霾。
李天从房间里抱着一个缺了轮子的玩具警车跑了出来。
“爸,我的车坏了,你帮我修修吧。”
这辆警车是李天去年生日时,李卫国花了大半个月的烟钱给他买的。
李卫国接过警车,翻来覆去地看。
是一个小小的塑料轮轴断了。
“这东西不好弄,塑料的,粘不住。”李卫国说。
李天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像熄灭的灯火。
李卫国最看不得儿子这副模样。
“你等等,我想想办法。”
他走进那个堆放工具的小阳台,在一堆废铜烂铁里翻找起来。
张兰在客厅里织着毛衣,看了一眼阳台上的男人,没说话。
她知道他那股倔劲儿。
半个小时后,李卫国拿着一小截细铁丝和一把钳子走了出来。
他在煤气灶上把铁丝烧得通红,小心翼翼地在警车的底盘和轮子上各烫了一个小洞。
然后他把铁丝截成合适的长度,穿过小洞,再用钳子将两端弯折固定。
整个过程,他的神情专注得像是在操作一台精密的仪器。
李天蹲在一旁,大气不敢出地看着。
当那个轮子重新被安上,并且能够灵活转动时,李天欢呼雀跃起来。
“爸!你太神了!比修车店的师傅还厉害!”
李天抱着修好的警车,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嘴里模拟着警笛的声音。
李卫国靠在沙发上,点了一根烟,看着儿子快乐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能为儿子撑起一片天,能修好他心爱的玩具,能解答他不会的难题。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晚上,李天睡着了。
李卫国和张兰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电视里正放着一部家庭伦理剧,讲的是一个男人发现养了多年的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剧里的男人哭得撕心裂肺。
李卫国嗤笑一声。
“这电视演的,也太假了。”
张兰织毛衣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动起来,针线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怎么假了?”她问。
“养了那么多年,还能不知道?再说,天底下哪有那么多这种事。”李卫国说得斩钉截铁。
他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摁灭。
“咱们小天多好,又聪明又懂事,长得也像我。”
张兰没有接话,只是低着头,一针一针地织着,仿佛要把所有的心事都织进那团毛线里。
客厅里的光线很暗,照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李卫国没注意到妻子的异样。
他只是觉得,电视里的故事,离他的生活太遥远了。
遥远得就像另一个星球发生的事情。
03
几天后,李天从学校带回来一张通知单。
是学校要开家长会,顺便分发前段时间组织的学生体检报告。
通知单被李天揉得有些发皱,上面还有一块油渍。
“老师说,家长必须去一个。”李天把通知单递给正在吃饭的李卫国。
李卫国接过来,看了一眼。
“让你妈去吧,我明天要上早班,累得慌。”他随口说道。
对于家长会这种事,他一向没什么兴趣。
无非就是老师表扬几个学习好的,批评几个调皮捣蛋的,然后布置一堆任务给家长。
“可是……”李天有些犹豫,“王小虎说,他爸爸每次都去,还给他买好吃的。”
李卫国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
王小虎是李天在班上的好朋友,也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竞争对手”。
他不想在儿子心里,输给那个素未谋面的王小虎的爸爸。
“你想让爸去?”李卫国问。
李天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行,那爸去。”李卫国把那张通知单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里。
一旁的张兰开口了。
“还是我去吧,你上了一天班那么累,再说,你那脾气,万一老师说小天几句,你再跟人吵起来。”
“我脾气怎么了?”李卫国有点不高兴,“我那是讲道理。再说,我儿子好得很,老师凭什么说他?”
“我不是那个意思。”张兰的声音低了下去。
“行了,就这么定了,我去。”李卫国一锤定音,结束了这个话题。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
他不仅要去,还要穿上自己最体面的那件夹克。
他要让老师,让所有家长都看看,李天的爸爸,虽然是个工人,但也是个像样的男人。
家长会那天,李卫国特意跟车间主任请了半天假。
他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学校。
小小的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家长,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李卫国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有些局促不安。
他发现自己那件引以为傲的夹克,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别的家长要么西装革履,要么穿着讲究,只有他,像个误入宴会厅的工人。
他默默地挺直了腰板。
家长会开始了。
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讲的内容和李卫国预想的差不多。
他听得昏昏欲欲睡。
终于,老师开始分发成绩单和体检报告。
每个信封上都写着学生的名字。
李卫国的心提了起来。
他不在乎儿子是不是第一名,但也不希望太差,那样会让他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抬不起头。
“李天家长。”
老师念到了他的名字。
李卫国站起来,快步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那个薄薄的信封。
他的手心微微出汗。
04
李卫国拿着信封回到座位上,并没有立刻打开。
他感觉周围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像探照灯一样让他无处遁形。
他清了清嗓子,装作很从容的样子,把信封撕开一个小口。
他先抽出了成绩单。
语文,85分。
数学,92分。
不好不坏,中等偏上。
李卫国松了一口气,紧绷的后背也放松了下来。
这个成绩,不丢人。
他甚至有了一丝小小的得意,想看看旁边那个西装革履的家长,他家孩子考了多少分。
但他忍住了。
他把成绩单小心地折好,塞回信封。
然后,他拿出了另一张纸。
是那份体检报告。
一张打印出来的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各种项目和数据。
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
李卫国对这些东西没什么概念。
他只关心儿子长得够不够高,身体结不结实。
他从上到下,逐行看去。
身高142厘米,在同龄人里算高的。
体重35公斤,不胖不瘦,很标准。
视力,左眼5.0,右眼4.9,很好。
李卫国看着这些数据,就像在欣赏一件自己最完美的作品。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他的儿子,多健康,多棒。
家长会还在继续,老师在讲台上说着什么关于假期安全的话题,但李卫国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这张薄薄的纸上。
他觉得,这张纸比他得过的任何奖状都更让他骄傲。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回家,把这份报告拿给张兰看。
让她也高兴高兴。
他又想起了那个关于修好玩具警车的下午。
儿子崇拜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是万能的。
现在,这份体检报告,更是印证了他的成功。
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成功。
他把儿子养育得这么好,这么健康。
他李卫国,这辈子是失败的,没读过多少书,也没赚到什么大钱。
但他有一个成功的儿子。
这就够了。
他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未来,都寄托在这个叫李天的孩子身上。
他小心翼翼地把体检报告沿着折痕叠好,准备放回信封里。
就在这时,他的手指无意中碰到了表格的下方。
他的目光,也随之落在了那里。
那是一个他之前扫过一眼,但并未在意的栏目。
很普通的一项,几乎每个体检表上都会有。
但就是这一眼,让李卫国的整个世界,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