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0年后,陈佩斯重回大银幕,但可能会被骂

0
分享至

片场,陈佩斯在监视器前,看回放。

屏幕里,自己饰演的角色,正经历着人生重大惨淡时刻。他盯着画面,下意识地说:

“太心酸了。”

几秒钟后,这个以逗别人笑为业的老人,眼眶泛红,眼泪落了下来。

这是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拍摄现场,开机时,他已奔七,这部片,改编自他原创的同名话剧,筹备了七八年,投资方换了好几波。 被资方拒绝的理由很一致,也很伤人:

他们不相信,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年轻观众会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当主演。



这是陈佩斯重返大银幕时,所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现实。

不过,好事多磨,最终,电影在2025年7月25日上映。

此刻,离话剧原作首演已过10年,而这也是陈佩斯接近30年后,重新以导演、主角身份在电影院里与观众见面。

他不再是那个光着膀子呼噜面条、吃羊肉串的陈小二,以硬桥硬马的无实物表演,征服精神匮乏的一代人;而现在的主流观众,也都是浸染于短视频,打着酷炫游戏的年轻面孔,在互联网熏陶下玩着各种抽象,什么没见过?

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憋了太久的劲儿-

2015年,北京喜剧院正式营业,陈佩斯带着他的新话剧《戏台》作为开幕大戏首次登场。

《戏台》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初期,一个叫“五庆班”的京剧戏班,正要上演名剧《霸王别姬》。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迎来送往,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戏班的生计。然而,意外接踵而至:

要来包场看戏的洪大帅,是个喜怒无常的军阀;他偏偏下令,要把这出悲剧改成喜剧;原本要登台的名角儿金啸天出了状况,一个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又被阴差阳错地推到了台前。

小小的后台,顿时成了一个龙蛇混杂、险象环生的名利场。戏院经理、出逃的姨太太、地痞流氓、各路神仙都卷了进来。侯喜亭这个崇尚传统、洞察世事的老戏骨,为了保住戏班上下一百多口人的饭碗,不得不在各方势力间周旋、妥协,甚至扭曲自己信奉了一辈子的“规矩”。

这部戏一经上演,便大获成功。网络评分高达9.0,被观众誉为“诙谐幽默中带泪”的佳作。陈佩斯说,他感觉自己前面的60年,仿佛就是为了这出戏活的。他在戏里找到了自己一生的缩影:“戏里那些人的苦难就好像我自己的苦难一样地去感受它。”

话剧《戏台》面世十年,演了三百多场。很早之前,陈佩斯便萌生了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但这个过程,远比他想象的要漫长和艰难。

《戏台》电影版开机时,陈佩斯已经70岁了。但在片场,陈佩斯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年轻人。他每天在片场里穿梭,精神头十足。饰演凤小桐的余少群感慨:“觉得这人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但他又不像一个传统的、说一不二的“大导演”,他觉得自己是来重新学习的——阔别大银幕二十多年,面对的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电影工业”。

因而,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求知学徒”,“这是我的重新起步,所以我一定要先把技术学好。”他会拉着摄影师,反复探讨镜头的运用和场景的切换,力求在银幕上呈现最佳效果。

然而,在艺术创作的核心部分,他又是那个绝对的权威。他给每一位演员都发了一份长达八页的导演阐述。饰演金啸天的尹正说:“你看完后会明确知道他要什么,看完之后很感动。”这份阐述,详细分析了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逻辑、行为动机,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

他对表演的要求,苛刻到近乎偏执。演员每句台词的节奏,甚至一个睁眼的动作是快一秒还是慢一秒,他都掐得相当精确。黄渤在电影里饰演送包子的大嗓,他说,“佩斯导演对于舞台节奏等有很多坚持。”



这份坚持,藏着陈佩斯对喜剧艺术的纯粹执着,也源于他对喜剧核心的理解,他知道每一个笑点背后,都有其严密的逻辑和悲情的内核。

陈佩斯说,不管演员是什么背景,和他没有关系,他只认作品。他请朋友看戏,也是自己掏钱买票,因为他要的是真实的票房数据,而不是被虚假的叫好声蒙蔽双眼。

演绎洪大帅的姜武说:“他挺性情,还是当年光着膀子上台吃面条那股劲儿。”

这股劲儿,陈佩斯憋了太久。

所以,电影成片到底如何?

以「文娱春秋」的观感来看,节奏上层层推进,笑点靠情节驱动,而非挤眉弄眼的搞怪或夸张的表情言语——仅这一点就见功力。在中后段,各线头拧成麻花,看似混乱,实则内含张力;甚至,一度让我想起英国经典喜剧片《葬礼上的死亡》的癫狂劲儿——两者都有死亡、毒品,以及性笑话。

不过,正因为有六姨太思玥(徐卓儿饰演)的“性笑话”,大概率会让陈佩斯被骂。片子中,六姨太崇拜名角金啸天,疯狂追星并投怀送抱。这一桥段,直接来源于话剧,此前听说影版被删,但成片仍有。

在当下女性思潮泛起的氛围下,肯定会被部分女性观众骂,指责陈佩斯有“物化女性”的嫌疑。虽然,这种“性笑话”是老派喜剧人惯用的,但在如今,的确显得不合时宜。

这一点,陈佩斯需要有思想准备。





-从黄金时代消失-

从7月12日开始,《戏台》点映了十多天,至7月25日,票房累计近7000多万,走势和《长安的荔枝》相当。目前,其累计票房预测为3.6亿。

公映后,票房能否突围,需要看口碑,也要看陈佩斯曾影响的几代人会不会进影院支持。

对,他影响的不止一代,从六零后到七零后,再到八零后,大概都对他印象深刻。

毕竟,他的横空出世,是在四十年前。

内地的喜剧,在1984年的除夕夜,有了一道分水岭。劈开那道水流的,正是陈佩斯。在此之前,中国的文艺舞台是严肃的,教化是第一功能。但此后,“笑”本身成了一种正当精神需求。

这一切,源于一个叫《吃面条》的节目。陈佩斯演的“陈小二”,穿着不合身的戏服,端着一个空碗,用近乎夸张的无实物表演,把一碗不存在的面条吃得活色生香,让习惯了严肃文艺的观众,第一次在电视机前感受到了纯粹喜剧的冲击力。

那一年,他30岁,一夜成名。

接下来的十几年,他和朱时茂成了春节联欢晚会让人期待的定海神针。他是《主角与配角》里,总想把“八路”的戏抢过来的“汉奸”,那句“队长,别开枪,是我!”成了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是《警察与小偷》里,穿上警服就找不到北的小偷,把小人物乍穿权力外衣后的可笑与可悲,演得入木三分。



在公众眼中,陈佩斯就是那个挤眉弄眼、油嘴滑舌、浑身都是戏的喜剧天才。这是他的第一副面孔:小丑。

但在私下里,他有另一副面孔。

朱时茂说他,“比较严肃、也很严谨,不苟言笑”。他是个“一根筋”的人,为了作品能和朱时茂在排练场吵得天翻地覆。早在1979年拍摄电影《瞧这一家子》时,导演王好为就发现,陈佩斯宿舍的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物分析,把他所有戏的动作语言都写在上面,“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演员像他这么用功。”

他的妻子说,他骨子里有一种“平民意识”。这源于他15岁时的经历。那一年,父亲陈强被打倒,他被下放到内蒙古的沙漠戈壁,待了四年。在那里,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的底层百姓,知道了饥饿和贫困是什么滋味。这种经历,让他演小人物时,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和悲悯。

这第二副面孔,是一个严肃、较真,甚至有些悲观的知识分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副面孔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在春晚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和权力场中,平衡终究会被打破。

陈佩斯后来回忆,春晚的舞台万众瞩目,但也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零件都必须严丝合缝。为了一个十几分钟的小品,他和朱时茂常常要耗费半年的心力去准备。更让他痛苦的,是创作自由的缺失。他曾坦言,在那个体系里,你必须按照别人的口径说话,按照别人的爱好和习惯去做事,“你不是你,你是他的木偶。”

他的父亲,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就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在建国后,陈强算是国内最早的“独立制片人”,自己拉班子拍喜剧,结果被很多老战友、老干部写信骂“掉钱眼儿里了”、“满身铜臭味”。但陈强不在乎,他觉得中国人太苦了,就想让大家笑一笑。

陈佩斯继承了父亲的这份“不在乎”。

最终的决裂,源于一次对尊严的捍卫。

1999年初,陈佩斯和朱时茂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未经他们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版了收录他们《吃面条》、《拍电影》等8个小品的光盘。在那个版权意识淡薄的年代,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潜规则”。许多朋友私下劝他们算了,但陈佩斯和朱时茂选择了起诉。

官司赢了,他们拿到了赔偿,但也彻底关上了通往春晚舞台的大门。而这位正值创作力最强盛的初代喜剧人,也从他的黄金时代消失于公众视野。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陈佩斯事业的转折点,是被“封杀”的开始。甚至流传出他走投无路,在北京郊区的山里承包荒山种树的故事。

对此,陈佩斯自己却看得很淡。多年后,他澄清,离开春晚,对他而言不是落魄,而是一种“解脱”——当然,也有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意思。他曾用“逃离”来形容这次决裂,在一个采访中,他说:“惹不起人家,就逃跑呗!”

后来,对于重返春晚的呼声,他更是直截了当回应:“不是回来不回来……而是去还是不去,我选择不去。”

他要的,是自由。



-站着把钱挣了-

其实,在离开春晚舞台之前,陈佩斯早已开始了另一场与体制的“战斗”。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想拍自己的喜剧电影。但他发现,当时国有的电影制片厂都不愿意拍喜剧,并且会擅自改动他的剧本。

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1991年,陈佩斯成立了一家叫“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后来改名为“大道影业有限公司”。他自己当制片人,自己找钱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这是一个勇敢但充满风险的决定。

当时,投拍一部电影需要100万,在1991年,这笔钱根本拉不到投资,只能靠陈佩斯自己去高息借款。而当时的国产影片,仍由中影公司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每部电影的收购价仅90万,拍一部就赔一部。此外,他的民营影视公司还需要向国有制片厂购买拍片指标。

尽管困难重重,陈佩斯的公司还是陆续拍摄了《父与子》、《爷俩开歌厅》、《临时爸爸》等多部电影。这些电影,无论是拷贝数还是票房,都是当年国内电影的前三名。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挣不到钱。因为当时电影市场管理混乱,票房被偷、瞒、漏报的情况非常严重。公司常常需要派人去各省讨债,有些债务甚至只有几千块钱。

陈佩斯后来用了一个极端的说法来形容那段经历:“你知道你再做下去,你等于是自杀,那我想我最好还是做一个聪明人,自杀就算了。”

1998年,拍完《好汉三个半》后,他彻底退出电影行业。

电影这条路,让他看清了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作者,在僵化的体制和混乱的市场中生存的艰难。

在公众视野中沉寂了三年后,2001年,陈佩斯将自己的大道公司重新开张,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寂寞的领域——话剧。

开山之作,是话剧《托儿》。当时,话剧市场一片萧条,体制内的话剧演员都要靠演电视剧来维持生计。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他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请来了朱时茂、伍宇娟、郭凯敏等一众老朋友助阵。

《托儿》在全国巡演了127场,直接营业收入将近一千万元。

这一次,陈佩斯终于找到了那种“站着把钱挣了”的感觉。话剧的模式非常简单:他创作出好的作品,观众买票欣赏,他获得回报。没有了那些复杂的中间环节和身不由己的妥协。

他形容自己像一个农民,眼前是一片辽阔的土地,有一种“种不过来的感觉”。他享受这种开垦荒地的寂寞与成就感。

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他开始系统地构建自己的喜剧王国。他陆续推出了《阳台》、《亲戚朋友好算账》、《雷人晚餐》等九部话剧作品。他把自己的喜剧理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演员。他成立了“大道喜剧院”,有了自己的排练场地。

他终于可以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只用“伺候观众”了。



-回归不属于他的时代-

在这三十年的沉浮中,陈佩斯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喜剧到底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这个理念,并非来自书本,而是源于他用自己的痛苦换来的切身体会。他记得,早年拍电影《少爷的磨难》时,有一场戏需要他光着脚在满是蒺藜的土路上追汽车。每跑一步,脚底都被扎得钻心疼,越跑越瘸。而两旁围观的老百姓,却看得哈哈大笑。

那一刻,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也让他顿悟了喜剧的真谛:“每一个笑声都是由角色的痛苦创造出来的。”

这份对“悲情内核”的认知,也让他与同时代许多喜剧创作者有所分野。他不喜欢80年代流行的“伤痕文学”,认为那种表达属于“怨妇情结”,只诉说自己的苦,却没有去反思苦难的根源。

在他看来,那些知识分子下乡的所谓“悲苦”,远不如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所承受的苦难。因而,他和父亲陈强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把快乐还给老百姓”,因为“中国人太苦了”。

这种理念,贯穿了他之后所有的舞台作品。从反映农民工生存困境的《阳台》,到如今这部描绘乱世艺人悲欢的《戏台》,他始终在用喜剧的方式,包裹着对小人物命运的悲悯和对现实的讽刺。

他曾说,创作《戏台》的过程让他非常难过,因为戏班的命运代表了一种文明在强权下的被践踏,每一次排练都像是“往自己的伤口里撒盐”。但他坚持,不能把创作者自己的痛苦直接带给观众,“把最残忍、最荒谬的东西,用特别轻松、特别快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这个是最有力量的。”

这是陈佩斯所理解的,喜剧的尊严。

三十年后,陈佩斯带着《戏台》回到了他曾决绝离开的电影江湖。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冲撞体制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看淡了风云的古稀老人。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了。

他甚至不奢望观众能永远记住他,“几十年以后,人一提这仨字,谁,干嘛的,一定是这样,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儿。”

他现在想做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事。他觉得自己已经续上了中国喜剧古老的香火,也把自己的所学传给了年轻人,再无遗憾。

电影《戏台》的海报上,陈佩斯一身长衫,对着观众深深作揖,旁边写着:“谢谢您来捧场!”



不少七八零后观众,看到这张海报时,不免都像是穿越了三十年的光阴——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从春晚舞台上那个让亿万人开怀的青年,到一个在电影市场屡战屡败的中年人,再到一个在话剧舞台上找到尊严的耕耘者,最后,又回到起点的这个老者。

陈佩斯用他创作力最旺盛的30年,自愿选择从主流和体制离开,舞台上,演着喜剧,现实里却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正剧——

在荒诞的世界里,一个老派的喜剧人如何活下去。

撰稿|筱熙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连爆大冷,中国6胜2负淘汰了世锦赛冠军与世界第17!火箭6-5险胜

连爆大冷,中国6胜2负淘汰了世锦赛冠军与世界第17!火箭6-5险胜

求球不落谛
2025-11-02 18:15:27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周哥一影视
2025-10-23 12:39:17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紫牛头条|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卖创意烧饼,“小孩哥”“小孩姐”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扬子晚报
2025-11-02 22:05:59
郭碧婷41岁生日素颜出镜,老爸罕见露面破传闻,闺蜜夕又米更抢镜

郭碧婷41岁生日素颜出镜,老爸罕见露面破传闻,闺蜜夕又米更抢镜

TVB的四小花
2025-11-02 15:51:08
王家卫录音意外替刘诗诗“伸冤”,连卓伟都说她娱乐圈最干净

王家卫录音意外替刘诗诗“伸冤”,连卓伟都说她娱乐圈最干净

书咚咚
2025-11-01 19:24:55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辛纳罕见情绪失控,爆粗怒吼团队:你们他X的坐在那里!

辛纳罕见情绪失控,爆粗怒吼团队:你们他X的坐在那里!

网球之家
2025-11-01 22:48:23
建议中年男人:冲锋衣尽量别穿“始祖鸟、骆驼”,3种国货更高级

建议中年男人:冲锋衣尽量别穿“始祖鸟、骆驼”,3种国货更高级

时尚搭配师Nicole
2025-10-27 00:01:58
女子晒9岁女儿和爷爷同床,举止亲密引热议,网友:这妈心真大!

女子晒9岁女儿和爷爷同床,举止亲密引热议,网友:这妈心真大!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1-02 20:01:43
把工业毒废土当营养土卖,人怎么可以这么坏?

把工业毒废土当营养土卖,人怎么可以这么坏?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01 23:56:55
冒充职业球员?皇马18岁天才90分钟5数据挂零 被批:有阿隆索裸照

冒充职业球员?皇马18岁天才90分钟5数据挂零 被批:有阿隆索裸照

风过乡
2025-11-02 07:37:18
明明有统台的能力,大陆为什么迟迟不动手?洪秀柱直言不讳,说到点上

明明有统台的能力,大陆为什么迟迟不动手?洪秀柱直言不讳,说到点上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0-12 04:54:09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这么骚的教练,健身房居然都有?你别不信!”

“这么骚的教练,健身房居然都有?你别不信!”

健身S叔
2025-10-28 16:22:51
你听过最离谱的八卦是什么?网友:留着上夜班的时候慢慢看

你听过最离谱的八卦是什么?网友:留着上夜班的时候慢慢看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2 00:05:08
谁敢对解放军叫板?赖清德都不敢碰的红线,郑丽文的“武力保台”,让两岸舆论炸锅!

谁敢对解放军叫板?赖清德都不敢碰的红线,郑丽文的“武力保台”,让两岸舆论炸锅!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02 04:02:23
4-1、4-2!蒙彼利埃冠军赛两场决赛对阵出炉:国乒独苗冲冠

4-1、4-2!蒙彼利埃冠军赛两场决赛对阵出炉:国乒独苗冲冠

孙譁北漂拍客
2025-11-02 22:46:37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丞丞故事汇
2025-10-29 13:40:49
雷军这波“自杀式公关”,暴露了小米的流量焦虑

雷军这波“自杀式公关”,暴露了小米的流量焦虑

热点菌本君
2025-11-02 15:26:23
离婚传闻仅一周,唐嫣不再沉默,42岁高调官宣,原来一切早有预兆

离婚传闻仅一周,唐嫣不再沉默,42岁高调官宣,原来一切早有预兆

瑶子君
2025-11-01 17:13:33
2025-11-02 23:31:00
文娱春秋Plus incentive-icons
文娱春秋Plus
探寻娱乐的力量~~
565文章数 43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别再逼孩子卷了!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