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商学院代理院长金李:赋能科技创新 培育更多科技金融人才

0
分享至

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之中,科学家创业已从零星案例演变为大势所趋,“投硬科技”也从一个小众概念成为创投行业的集体共识。当高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地成为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投资机构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重构,投资人也需改变传统的思维与范式,成为既懂技术又懂投资的复合型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年轻而独特的高校。一方面,它以科技为特色,以理工科见长,具有较高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声誉;另一方面,它背靠深圳这座创业氛围浓郁、创投环境优良的城市,南科大商学院成立起就以“成就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着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创商学院。 在科技与资本日益紧密结合的当下,南方科技大学正以自身的办学实践,培育更多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助力创投更好地赋能科技创新。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校长、商学院代理院长,金李在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洞见。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应扮演什么角色?“科创商学院”与一般商学院相比有何不同?应如何培养既懂技术又善管理、适应多元交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些话题,金李近日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

创业投资加速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证券时报记者:您曾在哈佛、牛津、北大等高校任教,如今任职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从您的综合视角看,创业投资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链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金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生成的创新资源与企业的产业化需求之间,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投资不仅在科研成果的早期孵化阶段提供了资金支持与资源整合,也在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导入的过程中发挥了催化和加速作用,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机制。

首先,在早期阶段,科研成果通常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与技术风险,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介入。此时,创业投资凭借其较高的风险容忍度与专业判断能力,能够对具有潜力的技术项目进行早期识别与资本注入,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从0到1”的关键支撑。

其次,创业投资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往往还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引入管理经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与战略执行力,从而增强科技成果的市场适配性与转化成功率。

高校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源头活水”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科学家创业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您认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生态体系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李: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和复合型科创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人才培养的策源地。

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资源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壤。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高校科研团队,众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得以产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源头活水”。

同时,在全球创新驱动与资本赋能高度融合的趋势下,单纯的科技能力已难以满足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正如南科大商学院的培养模式,高校应当大力培养既懂科研逻辑、又具市场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打通商科教育与科技创新的生态链

证券时报记者:在您的设想中,与一般的商学院相比,南科大商学院主张建设的“科创商学院”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通过创业投资实现产业化方面,将有怎样的优势,能够实现怎样的作为?

金李: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能够集全校之力,在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管理实践,实现商科与科技的深度交叉融合。

我们能够在内部打通商科与理、工、医、生等学科。我们商学院的许多教授同时也是隔壁理学院或工学院的双聘教授。他们可能在企业联合实验室开展研究,从最初的科技发现(0到1),到成果转化(1到100),再到项目落地、公司上市(100到1亿甚至10亿),整个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会直接带到商学院课堂。我们培养的人才也会充实到这些科学家的项目组或未来公司中,从而打通商科教育与科技创新的生态链。

证券时报记者:您曾提到,要构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的交叉融合共生生态,并表示南方科技大学的目标是培养既懂技术又善管理、适应多元交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难点是什么?南科大在这方面有怎样的举措与经验?

金李:当前的科技创新中,“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这三个身份是严重割裂的。科学家追求的是非黑即白的真理,而企业家和金融家面对的则是纷繁复杂、需要灵活应对的现实。三者间经常因为彼此缺乏信任、不了解而产生信息不对称。如何将这三者打通,形成一个共生融合的交叉体系,是当前培养满足多元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我们在两年前启动了一个“科技管理学者”项目,目的就是把科学家、企业家和金融家放在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建立信任,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这个项目主要面向大湾区,80%的参与者来自这里,还有20%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四川等地。参与者大多是企业家,同时也有来自松禾资本、同创伟业、基石资本等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他们以合伙人以上级别身份参与课程。除了商学院教授外,我们还邀请了大量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南科大的科学家。他们会带着平均年龄45岁左右的企业家和投资家参观实验室,展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通过“科技+资本”紧密融合培养科技金融人才

证券时报记者:在培养面向未来、具备国际视野的科技金融人才方面,高校应如何作出相应调整,以应对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术颠覆与产业变革?

金李:面对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周期内的技术颠覆与产业变革,南科大从创校之初就高度重视“科技+资本”的融合,在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布局。

在课程体系上,我们强调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比如我们的金融硕士项目,就特别强调学生要既懂科技逻辑,也具备金融判断力,能够适应大数据和AI驱动的金融环境。同时,我们也通过商业竞赛、创业实训、产业案例教学等方式,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方面,我们强调跨学科、实战型的结构。2022年底,我们成立了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这也是广东省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这里聚集了一批同时具备学术背景和产业经验的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国际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全球视野和本地落地能力。我们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欧美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交换机制,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课程和实训。同时,学校也和深圳本地的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邀请企业高管、投资人参与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如何转化为产业价值。

责编:万健祎

校对:祝甜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证券时报 incentive-icons
证券时报
运营主体:深圳证券时报社有限公司
799931文章数 2381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