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极具价值的书 ——《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 24 年》。这本书讲述了朱江洪个人奋斗的记录,从接手濒临倒闭的 “三无工厂”,到将格力打造成全球空调巨头,24 年执掌生涯里,朱江洪用实干与远见,写下了中国制造业的奋进篇章。既展现了企业家的创业传奇,也蕴含着深刻的经营智慧与人生哲理。
![]()
朱江洪的职业生涯起点是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从基层做起,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逐渐晋升为厂长。在此期间,他坚持正直的为人处世原则,例如开除旷工的地委领导子女,即便因此失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提名也在所不惜。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感受到,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88 年,朱江洪回到家乡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厂厂长,之后格力电器成立,他担任总经理,从此开启了格力的传奇发展之路。在格力的发展进程中,有几个关键战略决策奠定了其行业霸主地位。
![]()
质量方面,一次意大利客户因空调外壳小海绵未贴好的投诉,引发了朱江洪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他成立 “筛选分厂”,对零部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甚至设立 “质量宪兵队”,还上演 “大锤砸次品” 的震撼场景,将质量意识深深融入格力的企业基因。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质量无疑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朱江洪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让格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良好口碑,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技术上,朱江洪深知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没有脊梁。面对国企技术依赖的弊端,他力排众议收购凌达压缩机厂和凯邦电机,推动格力从单纯的组装厂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使得格力成为全球空调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这一决策体现了他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最动人的是他 “先做人,后做事” 的哲学。骑旧自行车上班不搞特殊,出国把单人房让给同事,这种尊重延伸到管理中,便成了对 “人” 的重视 —— 为平衡销售与科研团队,他果断调低销售提成向创新倾斜,让格力在技术深耕中扎稳根基。
![]()
他的 24 年,恰是中国制造业从追赶至突围的缩影。创业初期带团队通宵赶工,为保质量顶着压力停产整顿,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代制造业者的群像:没有花哨模式,只有 “把事做到极致” 的信念。在全球化浪潮中拒绝 “赚快钱”,面对房地产红利坚守空调主业,这份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定力,在浮躁环境中尤为珍贵。
读书分享人介绍:
@奔跑的大鹅,泗洪风情网友
风情读书会长期征稿
读书,它不只是简单的翻页
它是灵魂的滋养,是心灵的避风港
因书相逢的我们,都是彼此的摆渡人
让读书的感悟有处安放
让同频的灵魂在此相遇
欢迎网友投稿原创(未发表)作品读后感;
欢迎作品配原创图片、配音频视频。
字数一般不超过2500字;篇幅较长的优秀文稿可连载。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个人简介及照片。
投稿微信:sihongfengqing99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