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哥,你挪用5万扶贫款给瘫痪的堂弟,这事纪委已经知道了。」
镇政府三楼的会议室里,空调嗡嗡响着,但林峰还是觉得冷。
他手里的扶贫款发放清单被攥得皱巴巴的,纸张边缘都开始发毛。
发小张浩举着一张刚从打印机里出来的转账记录,油墨味还没散,声音尖得像锥子扎人。
记录上的收款人账号确实是堂弟林强的,户名、身份证号一个不差。
但林峰心里清楚得很,堂弟三年前那场车祸后,下半身瘫痪,连银行卡都没摸过。
老婆孩子早就跑了,现在靠低保过活,哪来的精神头去银行转账?
「你看看这个时间,2017年3月15日,正好是扶贫款发放的日子。」
张浩用手指点着记录,指甲修得很干净,一看就是坐办公室的。
「账目清清楚楚,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林峰猛地看向妻子苏敏。
她就坐在旁边,低着头,手指在桌子底下不停地抠着指甲。
上周她刚帮自己整理过扶贫档案,一摞一摞分类装袋,忙活了整整一个晚上。
她一定能作证这事有问题。
可苏敏把头垂得更低,刘海都遮住了眼睛。
「我看过这张转账单。」
她的声音轻得像蚊子叫,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每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张浩满意地笑了,走过来拍着林峰的肩膀。
力道不轻不重,像安慰,又像威胁。
「哥,咱们从小一起长大,我还能害你不成?」
「认了吧,书记说了,给你留条活路。」
林峰盯着墙上那四个红色大字——「廉洁奉公」。
字是他亲手写的,刚上任副镇长时,意气风发地挥毫泼墨。
现在看来,像四把刀子,每一刀都扎在心上。
他突然明白了。
这场戏里,发小张浩是导演,妻子苏敏是女主角。
只有他,是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傻子,还在台上卖力表演。
01
林峰被停职调查的第七天,镇党委的调令下来了。
去三十公里外的石头村任第一书记,不设任期。
说白了,就是发配边疆,有去无回。
镇党委会议室里,十几个人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前。
书记王建国坐在主位上,面无表情地宣读调令。
「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林峰同志调任石头村第一书记。」
镇长李华在旁边补充。
「石头村是咱们镇最偏远的村子,条件艰苦,但也是锻炼干部的好地方。」
张浩作为镇干事列席会议,坐在最后一排。
他嘴角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像个偷了鸡的黄鼠狼。
「林副镇长年轻有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去基层锻炼锻炼,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林峰扫了一眼会议桌,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微妙。
有同情的,有幸灾乐祸的,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他瞥见张浩桌角的扶贫项目申报书,封面上的字迹工整娟秀。
和自己被伪造的那张「转账单」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散会后,林峰回到办公室收拾东西。
桌上的茶杯还是热的,里面漂着几片碧螺春。
那是他最喜欢的茶,每个月都要花小半个月工资买一斤。
现在喝起来,苦得发涩。
苏敏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个破纸箱。
她避开林峰的目光,把箱子往桌上一放。
「这是你的衣服,我收拾好了。」
箱子里乱七八糟塞着几件换洗衣物,最上面是他们的结婚照。
相框被摔出蜘蛛网一样的裂纹,他和她的脸正好各裂一半。
照片里的两个人笑得那么甜蜜,现在看来讽刺得很。
「我们离了吧。」
苏敏的声音很轻,像怕吵醒什么人。
「爸说,跟着你没前途,让我趁早脱身。」
林峰刚要开口,张浩推门进来。
他手里拎着个保温盒,热气腾腾的。
「嫂子,给你带了饭。」
说着,胳膊自然地搭在苏敏肩上,动作熟练得像练过无数遍。
「嫂子也是为你好。」
张浩看着林峰,眼神里带着一丝得意。
「石头村条件苦,别拖累她和孩子。」
林峰看着他们两个,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恶心。
这出戏演得真好,连台词都对得这么顺溜。
走出镇政府大门时,林峰看见自己争取来的太阳能路灯正在卸货。
那是他跑了半个月,磨破了嘴皮子才从县里要来的。
本来说好先给最偏远的几个村装上,让老百姓晚上出门有个照应。
工人师傅擦着汗,看见林峰过来,赶紧解释。
「林副镇长,不是我们不想给村里装。」
「张干事昨天专门过来交代了,说这批灯先给镇中学装,村里的事不急。」
林峰点点头,没说什么。
他摸出兜里的U盘,里面存着扶贫款的真实流向记录。
指甲深深嵌进塑料壳,都快把它捏碎了。
那是他昨晚趁夜色撬开张浩办公室抽屉找到的。
可惜来得太晚了,该毁的证据早就毁了,该转移的钱早就转移了。
张浩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他肯定早就把所有痕迹都清理干净了。
林峰看着远去的太阳能路灯,心里凉了一截。
02
去石头村的路只有一条,还是十几年前修的土路。
拖拉机「突突突」地响着,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移位。
林峰坐在拖拉机后斗里,手死死抓着车厢边缘。
他的行李很简单,一个破旧的帆布行李箱。
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只有一本《果树栽培技术》。
封面都翻烂了。
拖拉机司机老刘是个话痨,一路上嘴就没停过。
「林书记,你这是得罪谁了?怎么被发配到石头村去了?」
「那地方穷得叮当响,前几任书记都待不过半年就跑了。」
路过镇西头的民政局时,林峰看见张浩的黑色轿车停在门口。
车牌号他记得清清楚楚,鲁A88888,张浩花了五万块钱买的靓号。
当时还在他面前炫耀过,说这叫「发发发发」。
苏敏正从副驾驶座下来,她换了身新衣服,粉色的连衣裙。
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说穿上显年轻。
手里攥着个红本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新鲜出炉的结婚证。
老刘也看见了,啐了口唾沫。
「张干事真有本事,刚把你挤走,就把你媳妇娶了。」
「这世道,变得真快。」
林峰没说话,只是把帽子往下拉了拉,遮住眼睛。
石头村比想象中更穷。
村口的牌子歪歪斜斜,上面的字都快看不清了。
村委会是间漏风的土坯房,屋顶的瓦片掉了一半。
门口堆着成山的垃圾,苍蝇嗡嗡地转。
墙角堆着一摞村民的低保申请,纸张都发黄了。
申请书上全是按歪的红手印,有些还沾着泥土,有些已经模糊不清。
每一份申请书后面都夹着户口本复印件,照片里的脸都写满了愁苦。
村支书王大爷七十多岁了,驼着背,走路都费劲。
看见林峰来了,赶紧迎上去。
「林书记,您可算来了。」
「我们这破地方,前几任书记都待不过半年就跑了。」
「张干事说这村是扶不起的烂泥,随便来个人应付应付就行。」
林峰翻开那些低保申请,发现有十几户的名字很眼熟。
都是他当年走访过的特困户,当时就应该脱贫了。
怎么到现在还在申请低保?
「王大爷,这些人的情况我都了解,按说早就该脱贫了。」
「怎么现在还在申请救济?」
王大爷叹了口气,点上一根旱烟。
「别提了,扶贫款年年有,就是到不了老百姓手里。」
「张干事说了,这些钱要统筹使用,不能乱发。」
夜里,林峰住在村委会的小房间里。
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个漏水的脸盆。
墙上贴着几张发黄的标语,「脱贫致富奔小康」。
女儿打来电话,奶声奶气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
「爸爸,张爸爸给我买了电动火车,还给我买了芭比娃娃。」
「他说你不要我了,是不是真的?」
林峰握着电话的手在抖,喉咙里像堵了什么东西。
「没有,爸爸永远不会不要你的。」
电话那头传来苏敏的声音,语气很不耐烦。
「别给孩子灌迷魂汤,林峰,我们已经没关系了。」
「你自己做了什么事,心里清楚。」
「嘟嘟嘟」,电话挂了。
林峰在墙上贴了张手绘的村子地图,是他下午走访时画的。
用红笔圈出村里的荒地,密密麻麻画了二十几个圈。
每个圈都代表一片可以利用的土地。
他要在这里种猕猴桃。
不仅是为了村民,更是为了争口气。
证明自己不是那个贪污扶贫款的人,证明自己还有用。
土坯房外,秋虫唧唧叫着,偶尔还有野猫的叫声。
林峰翻开《果树栽培技术》,手电筒的光圈里,每个字都看得格外清楚。
「猕猴桃适宜在海拔400-2000米的丘陵山地种植...」
03
林峰在村里一蹲就是两年,磨破了五双胶鞋。
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透了才回来。
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皮肤晒得黑乎乎的,完全不像个当官的。
荒坡上终于长出了猕猴桃苗,绿油油一片,在风中摇摆。
林峰每天都要去看几遍,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时候蹲在地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着嫩芽一天天长大。
村民们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信任,这个过程用了整整一年。
二柱子是第一个相信他的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父亲早死,母亲改嫁,留下他和刚出生的儿子相依为命。
「林书记,您说这猕猴桃真能赚钱?」
二柱子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摸着猕猴桃苗。
「我儿子还等着钱买奶粉呢。」
林峰拍拍他的肩膀。
「放心,再过两年就能挂果了。」
「到时候一亩地能收入五千块钱,比种玉米强多了。」
可刚挂果,就有人举报他「用公款买私苗」。
县里的调查组来得很快,三辆车,十几个人,声势浩大。
调查组组长姓刘,四十多岁,一脸严肃。
「林峰同志,有人举报你挪用扶贫款购买猕猴桃苗,用于个人牟利。」
「请你配合调查,说明资金来源。」
林峰把所有的收据都拿出来,一张一张摊在桌上。
「这些苗子都是我自己掏钱买的,每一分钱都有记录。」
可调查组走后,林峰在苗圃里抓到了偷拍的二柱子。
小伙子蹲在地里,手里拿着个破手机,正对着猕猴桃苗拍照。
兜里揣着张浩的名片,名片边缘都磨毛了。
「张干事说,拍一张照片给50块钱。」
二柱子低着头,不敢看林峰的眼睛。
「够我儿子买一罐奶粉了。」
林峰没发火,反而请二柱子去村口的小饭馆吃面条。
小饭馆只有三张桌子,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手艺不错。
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还卧了个荷包蛋。
林峰要了瓶二锅头,给二柱子倒了一杯。
「有什么难处就说,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
酒过三巡,二柱子哭了。
眼泪「吧嗒吧嗒」掉在面汤里,声音哽咽。
「林书记,我也是没办法。」
「张干事扣了我家三个月低保,说不照做就永远别想领。」
「我儿子才八个月,没有奶粉就得饿死。」
正说着,林峰的手机响了。
是县农业局的老朋友老赵,声音听起来很无奈。
「老林,你报的猕猴桃项目被驳回了。」
「张干事亲自过来说的,说你虚报种植面积,数据不实。」
林峰望着窗外的苗圃,月光把苗子的影子投在墙上。
黑乎乎的一片,像一群张牙舞爪的鬼怪。
第二年春天,苏敏带着女儿来看过一次。
那是她们离开后第一次回来,女儿都长高了不少。
小姑娘怯生生地躲在苏敏身后,不敢看林峰。
「爸爸,你是不是变成农民了?」
女儿指着林峰手上的老茧,语气里带着一丝嫌弃。
「张爸爸说,农民是最没出息的。」
林峰蹲下来,想抱抱女儿,但女儿躲开了。
苏敏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放在桌上。
「这是最后一次帮你,张浩知道了会生气的。」
林峰把钱推回去,从抽屉里拿出一袋猕猴桃干。
那是他用土办法晒制的,虽然卖相不好,但味道很甜。
「让孩子尝尝,明年就能吃到新鲜的了。」
苏敏接过猕猴桃干,眼圈红了。
女儿偷偷尝了一块,眼睛亮了起来。
「真甜!」
临走时,苏敏回头看了林峰一眼。
「张浩在村里安了眼线,你小心点。」
她的话不是提醒,是警告。
林峰后来才明白这个区别。
04
第五年秋天,石头村的猕猴桃终于丰收了。
一颗颗果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
村民们围着果园,脸上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一辆辆货车停在村口,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树叶往下掉。
收购商是从外地来的,听说石头村的猕猴桃品质好,专门赶过来。
村民们围着果筐笑,声音传出老远。
「一斤三块五,比种玉米强多了!」
王大爷数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林书记,多亏了您啊!」
二柱子抱着刚满两岁的儿子,孩子胖乎乎的,很可爱。
「林书记,我家这一亩地收了两千多块钱!」
「够买好多罐奶粉了!」
林峰去县城跑销路时,路过最大的超市——大润发。
在水果区看见了「张记果园」的招牌,牌子做得很精致。
货架上的猕猴桃和石头村的品种一模一样,个头大小都差不多。
但价格却贵了三倍,每斤要十块钱。
导购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化着精致的妆。
看见林峰在猕猴桃前面站了很久,主动过来介绍。
「大叔,这是咱们本地最好的猕猴桃了。」
「这是镇里张委员家的产业,扶贫项目特供呢。」
「品质绝对有保证,您尝一个。」
林峰接过猕猴桃尝了一口,味道确实很甜。
和石头村的一个味道。
回村的路上,林峰接到老支书王大爷的电话。
老爷子的声音很着急,还有些害怕。
「林书记,不好了,二柱子被打了!」
「就因为把张干事扣低保的事告诉你了!」
林峰赶到二柱子家时,小伙子正躺在床上。
胳膊打着石膏,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媳妇抱着孩子在旁边哭,眼睛都哭肿了。
「张干事带了五六个人来,说我多嘴多舌。」
二柱子的声音很虚弱,说话都费劲。
「还说要铲平咱们的苗圃,让你永远翻不了身。」
「他们还说...」
二柱子的媳妇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还说你当年挪用的5万块钱,现在要加倍还。」
「不还钱就把我们全家赶出村子。」
林峰摸出手机,里面存着二柱子之前录的音。
那是上次二柱子被威胁时偷偷录下的,声音虽然模糊,但能听出是张浩的声音在威胁。
他突然想起苏敏上次说的话。
她不是在提醒自己小心眼线,而是在暗示他收集证据。
县扶贫办来验收那天,正赶上猕猴桃成熟季节。
张浩作为镇里的「指导专家」跟着来了,还带了几个随从。
他穿着崭新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一看就是城里人。
验收组组长是县里的副主任,姓孙,五十多岁。
对石头村的变化很满意,一个劲地夸奖。
「没想到这么偏远的村子也能发展得这么好。」
张浩捏着一个刚摘下的猕猴桃,表情很嫌弃。
当着验收组的面,狠狠咬了一口。
「这果子酸得很,根本卖不出去。」
「林书记这是糊弄上级,搞形象工程。」
话音刚落,村口响起汽车喇叭声。
收购商的大卡车到了,车头还挂着横幅:「优质猕猴桃收购」。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下车就跟林峰握手。
「林书记,你们村的猕猴桃我们全要了!」
「品质这么好,比张委员家的甜多了!」
「我们已经跟几家大超市签了合同,专门收购你们的货。」
林峰瞥见张浩的脸瞬间白了,像被人当面打了一耙掌。
05
八年后的春天,林峰接到县纪委的电话。
电话是纪委书记亲自打来的,语气很严肃。
「林峰同志,经过组织考察,决定任命你为镇纪委派驻组长。」
「主要负责核查历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石头村的村民们听说林峰要回镇里了,都舍不得。
王大爷拉着他的手,眼圈都红了。
「林书记,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放心,猕猴桃产业已经成熟了,你们完全可以自己管理。」
林峰指着山坡上成片的果园。
「而且我回镇里后,会给你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他走进镇政府时,门口的电子屏正在滚动播放张浩的采访。
张浩穿着笔挺的西装,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绝不容忍任何贪腐行为。」
「扶贫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林峰胸前的「纪检监察」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八年了,他终于回来了。
张浩现在是镇党委副书记,办公室搬到了二楼最好的位置。
办公室里摆着一套红木家具,墙上挂着几幅字画。
他正在泡功夫茶,茶具是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套就要几万块钱。
看见林峰推门进来的瞬间,张浩手一抖。
茶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烫得他跳了起来。
「你...你怎么回来了?」
林峰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环视了一圈办公室。
「张副书记,办公室装修得不错啊。」
「这套茶具多少钱买的?」
张浩强装镇定,弯腰去捡茶杯碎片。
「朋友送的,也不值几个钱。」
林峰指着墙上的扶贫项目公示牌。
「张委员,我想了解一下2017年石头村5万扶贫款的使用情况。」
「能详细解释一下去向吗?」
话音刚落,苏敏端着文件推门进来。
她现在是镇政府的办公室副主任,手里拿着一摞报销单。
看见林峰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手里的文件夹「啪」地掉在地上,里面的报销单散了一地。
林峰弯腰捡起一张,仔细看了看。
不由得一愣,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