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老旧菜市场早已跟不上大家对便捷、舒适消费的需求——空间逼仄、设施陈旧,摊位布局混乱......那如何在菜市场原有结构上进行升级改造呢?
下面就来分享在菜市场改造设计中值得关注的布局思路,教你把老菜场改出“新活法”!
![]()
1、先摸透家底,再谈改造
在升级改造之前,得先搞清楚原有菜市场的脾气。每天高峰时段人流从哪个门进、哪个门出?哪些摊位前总堵着人?水产区的地面是不是常年湿漉漉的?这些细节都藏着改造的关键。比如老市场常见的问题是通道窄,老年人推个小推车都费劲,那通道拓宽就该优先考虑;要是周边年轻人多,扫码支付的信号、摊位的整洁度就得重点优化。
同时,安全底线不能松。消防通道有没有被摊位占了?电线是不是乱拉乱接?地面防滑够不够?这些问题得先排查整改,毕竟再好看的布局,也得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2、按规矩分区,让逛起来更顺
原有结构改功能分区,核心是顺手、合理。不用追求花哨,先把生熟分开、干湿隔开做好 —— 鲜肉、水产这类带水带味的,得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水产区的地面要做专门的排水,别让污水流到蔬菜区;熟食、卤味这些能直接吃的,最好放得离入口近点,或者单独开个小窗口,既方便买,又能和生肉区拉开距离,更卫生。
通道设计也有讲究。原来的主路如果太窄,稍微扩宽一点,能让推着购物车的人轻松错身;小路就跟着功能区走,比如从蔬菜区拐个弯就能到干货区,不用绕远路。另外,留一小块灵活区域很有用,过年过节能摆个本地特产摊,平时也能临时放个促销台,让市场多些弹性。
![]()
3、细节改一改,体验大不同
老市场的槽点往往在细节,改好了能让人眼前一亮。
摊位不用统一得像复制粘贴,但台面得好清理,不锈钢就比木头耐用,再给每个摊位装亮堂点的灯,菜看着新鲜,商户卖着也方便。
便民的小事别忽略:入口放个大导购牌,让人一进来就知道想买的东西在哪儿;公平秤得显眼,买完菜称一称才放心;墙角放几个休息凳,老人逛累了能歇歇脚,再装几个充电口,手机没电了也不怕。
环境这块,重点是没味儿、不潮湿。加装通风扇,水产区的腥味散得快;地面用防滑砖,拖完地也不容易摔跤;墙面粉刷成浅颜色,配上亮灯,整个市场看着敞亮又干净。
4、加点本地特色,富有人情味
改造不只是改硬件,还能让菜市场更有人情味儿。原来的老墙面,没必要全铲掉,画上本地的老菜场故事、特色菜做法,一下子就有了回忆感;摊位招牌不用都做成一样的,允许商户写上自家卖的本地菜名字。要是空间够,摆个小展台,讲讲本地菜品的来头,居民买得明白,也更愿意常来。
![]()
总之,菜市场布局的设计思路,核心就是让人买得方便、逛得舒服。在原有结构上做文章,既要升级改造,又要省成本,这正是【飞洋设计】在农贸菜市场工作中一直秉持的理念。如果您有菜市场设计的需求,不妨了解下飞洋设计的专业方案,让贴心的升级改造为日常烟火气加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