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染红沟壑梁峁的采油树
当星辰缀满井场小站的夜巡路
在陇东这片红色热土上
采油二厂已走过54个春秋
那些斑驳的管钳记得
染黑的红工衣知道
沉默的抽油机见证
这里从不缺少值得讲述的故事
凡有所读
皆为来时路
点击收听
作者:杨文礼 史文光
讲述人:西峰采油一区 魏小军
点此打开采二故事
“因为有了马琴,站上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我们爱站了。”记者来到位于陇东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文化示范点——木二转油站,几位女工情不自禁地这样说。
马岭油田岭北作业区木二转油站曾有女工5人,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只有18岁。
“从前木二转油站管理水平始终徘徊不前,在这里上班没有一个安心的。马琴今年3月到任后,带领我们从站内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闸门、每一块卫生区、每一台设备逐一整改,逐一清理。现在木二转油站变靓了,而马琴却比刚来时瘦多了。”被女工称为老师傅、平时不善言谈的朱霞,提起站长马琴,打开了话匣子。
女工们讲了这样一件事:马琴刚上任时,一次作业区领导到木二转油站调研。走到工具房,领导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原来工具房内支着一张床,窗台上还放着洗漱用具。“你们怎么把床摆在站上,夜间是不是毫无顾忌地睡岗?”领导生气地说。马琴脸红了,一时无语。这时,站在一旁的员工小耿急了,说:“站长最近带我们搞整改,连续5天都吃住在站上。”霎时间,空气凝结了。许久,才听到作业区领导说:“干工作要一步一步来,不能为了干好工作却搞垮了身体,今天就把床搬回去,以后不允许不顾身体住在站上干。”出站后,大家听到作业区领导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员工要都像马琴这样,我们作业区领导就清闲了。”
当采油工已经11个年头的马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石油娃。“要建立一个真正能关爱员工的环境,就必须给员工搭建一个能发挥爱好、展示才华的舞台。”记者让马琴谈谈管理上的感受时,她指向值班房内的“文化墙”和每人一本的资料收集册如是说:“这里面所有的文章、漫画、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手工作品全部出自我们女工的手。
只有半年工龄的耿丽萍说:“一般来说,别人都认为我还是一位啥都不懂的毛孩子。但站上推行的‘员工上讲台,人人是老师,人人当学生’的互动培训活动,使我很快熟练掌握了岗位技能,如今已能单独顶岗,成长为班里的骨干。前一段时间,我还应邀到作业区,给包括10多名区干部在内的30多名员工上了一课。这在原来想都不敢想。”
看到站上每间房子里都挂着落地窗帘,看到墙角、窗户上摆放的塑料花,看到值班室屏风后的一面梳妆镜,记者一下子有置身于家的温馨感觉。马琴解释说,没有家的氛围,让职工爱站如家只能是纸上谈兵。
“过去员工上班不想来,现在员工下班不想走。”马琴拍着身旁一位年轻女工的肩膀笑着说:“她是我们的站花李华。今天本来是倒休,但她在基地耐不住寂寞,这不,又跑了回来。休息时间回站上参加学习娱乐活动,成了站上女工的‘通病’。”
采访结束,5位女工手拉手送记者出门,远远望去,就像5朵盛开的鲜花。
从"人拉肩扛"的创业年代
到数智油田开启新纪元
从"宁可少活二十年"的豪迈誓言
到"油气颗粒归仓"的精细管理
一代代采二人用汗水在时光的卷轴上
书写着属于石油人的史诗
那些深藏功名的老师傅
滋滋求索的技术工作者
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
有想法、肯担当的石油青年
他们既是采二历史的见证者
也是新时代新篇章的续写者
他们的故事就是采二的故事
亲爱的石油人
无论你是亲历者还是观察者
无论你的故事是平凡还是非凡
我们都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请拿起你的相机、笔或麦克风
记录下那些关于石油的点滴记忆
分享那些独属于采二的点滴瞬间
每周四
带上你的油田记忆
我们不见不散~
本栏目长期征集老物件、老故事、新风采,投稿请致公众号后台。同时,将不定期发起投票,评选出采二人心中的最佳故事和最美讲述人,期待您的参与!
素 材丨党委宣传部 一区
编 辑丨李小婷
责任编辑丨唐 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