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媒:中美可能很快就会开战,可中国导弹能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

0
分享至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起了除热战外所有手段,但都失败了,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不甘心失去霸权的美国会在西太掀桌子。美媒更是发出警告:如果中美开战,中国导弹可以淹没美国所有防御系统。



发出这个警告的是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资深编辑布兰登·威切特,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得很明白:中美一旦交战,美国会很吃亏,尤其是在导弹防御方面毫无胜算。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在亚太部署的基地、航母乃至指挥系统都可能在开战头几小时内遭到瘫痪。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美国国防部每年的《中国军力报告》都不断强调,中国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4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火箭军目前拥有超过2000枚中短程弹道导弹和高精度巡航导弹,不仅能覆盖日本、关岛,甚至可以打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深远基地。

这些导弹中,最被美军“忌惮”的是两种:东风-21D和东风-26。前者被称为“航母杀手”,后者射程能覆盖关岛,被称为“关岛快递”。在2023年的解放军演习中,这两款导弹已多次亮相,美方在监测中发现,它们具备突防能力,变轨飞行、弹头多变,美军现有的萨德和爱国者系统应对能力有限。



根据美国兰德公司2024年的模拟评估,如果中国发起饱和攻击,美军在亚太的所有大型基地在首轮打击中将遭受重创。模拟显示,爱国者系统能拦截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导弹打击的目标远不止一个跑道或者雷达站,而是“全面毁伤”,包括燃料库、指挥通信节点、飞机掩体。

威切特强调,美国的前沿部署表面上看是优势,实际上却是风险源。因为美军基地在地理上接近中国本土,反而更容易成为“近身打击”的对象。比如日本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冲绳的驻日海军设施、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都在中国中程导弹的有效射程内。



简单说,中国导弹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数量大、精度高、部署近

第一是数量。美国目前每年能生产的战术导弹不到中国的一半,库存消耗速度远高于补给速度。而中国工业基础强,造导弹已经规模化、体系化,甚至可以像“流水线”一样快速填补库存。

第二是精度。过去外界对中国导弹的误差范围有疑虑,但近年的测试数据和模拟显示,东风系列的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大幅提升。尤其是反舰弹道导弹,具备末端变轨能力,能有效打击航母这样高速机动的大型目标。

第三是部署位置。中国导弹都在自家门口发射,而美军要跨越太平洋远距离部署,光是补给线就拉得很长。一旦开战,输送兵力、燃料、武器都是巨大的挑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在积极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和部署。像东风-17就能以5-10倍音速飞行,其轨迹不规则、速度太快,让美军的反导系统反应不过来。美方承认,目前萨德和爱国者系统在对抗高超音速目标时,拦截率几乎为零。

这一切解释了为何威切特会说,“中国导弹可以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

面对这个困局,美国当然也不是毫无准备。美军的战略调整已经悄悄展开。



首先,美军正在强化潜艇力量。因为潜艇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导弹击中,是美军当前最倚重的“第二打击”能力。尤其是核潜艇,可以在不暴露位置的前提下,对中国沿海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但问题在于,潜艇数量有限,中国也在加快反潜系统建设。

其次,美国提出“金穹顶”计划,试图在太空构建导弹预警与防御网。但这个计划成本极高、技术门槛大、短期内难以落地。

另外,美国正在尝试研发新一代廉价远程导弹,以填补数量上的劣势。2025年7月,《亚洲时报》报道,美国计划量产5000枚廉价“打击型导弹”,目标就是应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饱和攻击。



但现实是,这些计划多数还在概念阶段。即便落实,也难在短时间内追上中国的部署速度。中国的工业产能优势不可小觑。2024年,美国国会预算局估算,中国一年的军工生产规模,相当于美国加欧盟总和的1.5倍。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只是“纸上谈兵”,中美之间不会真的开战。但威切特并不这么乐观。他在文章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早已超越了传统“遏制与反遏制”的层面,已经进入“竞速部署”阶段。

焦点在哪里?还是台湾。2025年5月,中国在台海展开大规模军演,出动东风系列导弹、电子战机、反舰平台,美军侦察机持续监视。几乎没有疑问,一旦台海冲突爆发,导弹将成为第一波交火的主力。美军能否快速反应?基地是否有生存能力?这将决定战争的进程。



从美方角度看,台海如果失守,是印太战略的破口。但问题是,美国为台湾冒险的意愿并不一致。政界鹰派主张强硬,但五角大楼内部多数评估认为,一旦与中国直接冲突,美军将面临极高代价。

同时,战略专家指出,中美在导弹领域的博弈已经形成“互锁”格局:一方的打击能力越强,另一方的防御压力越大,而反导进步又可能刺激对方加速扩张。2025年,美国防部已经在报告中承认,这样的循环正在加速。

把话说回来,导弹确实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但它并不是战争的全部。中国导弹的确在射程、数量和部署位置上具备明显优势,但战争打的从来不仅是硬件,还有意志、外交、政治以及“代价承受力”。



美国是全球军事体系的主导者,但当面临本土防御压力和海外驻军瘫痪风险时,是否还愿意为遥远的台海去拼一个“高代价冲突”,这是现实的考题。而中国的导弹部署,正是用“成本”去改变对方的“决策”。

威切特的警告不是鼓吹战争,而是提醒:中美之间,不该也不能走到那一步。因为真打起来,不是导弹多的一方赢,而是大家都输得很惨。和平不是因为没人有武器,而是双方都知道战争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窥史
窥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无数的宝藏和启示。
2129文章数 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