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国际商学院的高娟、夏凌娟两位教师于2025年7月18日至21日,赴哈尔滨参加了主题为“新质领航资源科技创新 赋能东北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2025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本次会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新质生产力和资源科技创新,旨在交流展示自然资源理论方法、管理实践及经验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吸引了1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研究生参与。
![]()
作为国际商学院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环节,此次参会旨在提升学院教师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素养,将最新的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商科教学实践,培养既具备商业智慧又肩负生态责任的新时代人才。
![]()
7月19 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蒋鲲、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封志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孙福宝分别发表致辞,为大会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先后登台,分别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地球到深空天体:全球遥感测图研究进展”“中国粮食安全:判断、认知与对策”为题作主旨报告,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
![]()
![]()
7月19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同样亮点纷呈。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臧淑英教授带来“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变化与碳释放”研究成果分享;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彦随研究员聚焦“人地系统科学认知与实践路径”进行汇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以“水资源演变归因与‘量-质-生’协同调控”为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创新方案。茶歇过后,南京大学建设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甄峰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杜国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分别围绕“数智化时代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黑土地利用系统演化与可持续调控研究”“农业土地系统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摇感大数据解析”等议题展开论述,为资源科技创新提供多元视角。
![]()
![]()
![]()
7月20日,“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分会场上北京师范大学杨宇教授做了“海运大数据与全球战略物资贸易实时分析”的特邀报告,提出通过融合GIS的时空数据处理、时空关联与智能推断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地理全球格局研究的优势,能够实现从货船运输轨迹的实时分析到国家间战略资源贸易的动态决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方伟教授做了题为“行星边界内新兴产业链的绝对可持续性评估”的特邀报告,提出了新兴产业在剩余安全操作空间(SOS)内的跨区域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 AESA 框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美辉老师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汇报,认为近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显著下降,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能力的提升,建议强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管青老师在汇报中指出,高纯石英作为芯片、光伏等领域关键材料,其全球贸易格局正影响产业转移。随着我国高纯石英高端产品的突破能有效缓解进口压力,但仍需通过多边合作提升韧性。
![]()
![]()
![]()
![]()
本次大会有力促进了自然资源科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我校两位参会代表——高娟老师和夏凌娟老师表示,此次参会经历为她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使她们对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加深刻且全面的理解,收获颇丰。她们特别关注到,资源科技创新与商业实践的融合已成为全球趋势,这为国际商学院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两位教师表示,将把大会中获得的前沿理论与案例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双碳”目标下的商业创新方法。
国际商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师参与此类高端学术活动,通过“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方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掌握绿色低碳技术的复合型商业人才,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商科智慧。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打造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懂商业、善创新、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来源|国际商学院
监制|宣传中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