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我被工厂炒鱿鱼,我问厂长:你记得我舅吗?厂长:你舅算老几?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95年3月15日下午3点,第三机械厂厂长办公室内。

"你给我滚出去!这种员工我们厂要不起!"

刘建国猛地拍响红木办公桌,桌上的景德镇茶杯震得哐当作响,里面的茶水溅了出来。

"凭什么开除我?我又没犯错!"

陈志明红着眼睛吼道,工装上还沾着机油,"就因为我指出了技术问题?就因为我说张志强违反操作规程?"

"就凭你是个刺头!就凭你不知道天高地厚!"

刘建国指着门口,脸涨得通红,"马上收拾东西走人,别让我再看见你!"

办公室外,几个路过的工人停下脚步,透过玻璃窗往里张望。

陈志明握紧拳头,指节发白,眼中燃烧着不甘的怒火。

突然,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刘厂长,我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快问快滚!"

"你记得我舅吗?"

空气瞬间凝固,刘建国愣住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整个第三机械厂的两千多名职工都炸开了锅......



01

199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第三机械厂的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从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响起,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这家建于1958年的老国企,占地200亩,主要生产机床配件,是整个市里最大的机械制造企业。

陈志明像往常一样,早上六点准时起床。他住在厂区附近的筒子楼里,一间十平米的小房间,和另外两个工人合租。房间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桌子和一个破旧的衣柜,就再没有别的家具了。

洗漱完毕,他匆匆吃了两个白面馒头,就赶到了车间。

"小陈,今天的任务单下来了,你负责这批轴承座的精加工。"班长老赵递过来一张工艺卡片,"要求精度±0.02mm,可别给我搞砸了。"

"放心吧,赵哥。"陈志明接过卡片,仔细看了一遍技术要求。

这是他在第三机械厂工作的第三个年头。22岁的他,技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钳工。 虽然年轻,但他的技术在整个车间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精密加工方面,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志明,过来帮我看看这个尺寸。"老工人李师傅招手叫他。

陈志明走过去,拿起游标卡尺仔细测量了一下:"李师傅,这个尺寸差了0.05mm,超出公差范围了。"

"是吗?"李师傅有些惊讶,"我怎么测出来是合格的?"

"您的卡尺可能磨损了,刻度不太准。"陈志明耐心地解释,"我借您用我的这把,这是上个月刚校准过的。"

李师傅重新测量,果然发现了问题:"哎呀,幸亏你提醒,不然这批货就废了。小陈,还是你细心啊。"

这样的事情在车间里经常发生。陈志明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做事认真负责,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也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让他在厂里得罪了不少人。

中午休息的时候,陈志明回到舅舅王建华的住处。

王建华住在老厂区12号楼一层,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房子。 房间里家具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一张木头床,一个三斗桌,几把竹椅子,墙上贴着几张革命宣传画。

"志明回来了,快坐下吃饭。"王建华从厨房端出两个菜,一盘白菜炖豆腐,一盘咸菜丝。

"舅舅,您怎么又做这么简单的菜?"陈志明有些心疼,"我上次给您的钱呢?买点肉吃啊。"

"那钱我存起来了,给你娶媳妇用。"王建华笑眯眯地说,"我一个老头子,吃什么都一样。"

王建华今年58岁,是第三机械厂的退休工人。 三年前退休,每月领380元退休金。 他是陈志明唯一的亲人,从小把陈志明带大。

"志明,在厂里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王建华关心地问。

"没有,大家都挺好的。"陈志明不想让舅舅担心,"就是有些人做事不太认真,我提醒他们,他们有时候不太高兴。"

王建华点点头:"年轻人,做事认真是好的,但也要学会变通。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好过一些。"

"可是舅舅,如果我们不认真,产品质量怎么保证?万一出了问题,不是害了客户吗?"

王建华看着外甥认真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担心。他知道陈志明的性格,太过刚直,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很容易吃亏。

"志明,你说得对。但是..."王建华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摇摇头,"算了,你按自己的想法做吧。"

下午上班的时候,车间里来了一个新的技术员。

张志强,35岁,从技术科调到一车间,负责工艺指导。 他穿着雪白的工程师制服,胸前别着"技术员"的牌子,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同志们,我是新来的技术员张志强。"他站在车间中央,声音很大,"以后这个车间的技术问题都由我负责,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工人们都停下手头的工作,好奇地看着这个新来的技术员。

"张技术员,这批轴承座的工艺有点问题,能不能改一下?"陈志明走过去,拿着工艺卡片说。

张志强瞥了他一眼:"什么问题?"

"按照现在的工艺,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没有时效处理,这样容易产生内应力,影响最终精度。"

"哦?"张志强冷笑一声,"你一个钳工,懂什么工艺?这个工艺是技术科制定的,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质疑技术科,只是觉得..."

"觉得什么?"张志强打断他的话,"小同志,你才工作几年?我做技术的时候你还在学校里呢。技术问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周围的工人们都看着这一幕,有人同情陈志明,有人则幸灾乐祸。

"张技术员,我不是想指手画脚,我只是..."

"好了,不要再说了。"车间主任李建设走过来,"陈志明,你好好干你的活就行了,技术问题张技术员负责。"

陈志明只好闭上嘴,回到自己的工位上。但他心里很不服气,明明是好心提醒,怎么就成了指手画脚?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志强在车间里颇受工人们的欢迎。他经常给大家讲一些技术知识,虽然有些内容并不太实用,但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陈志明发现,张志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经常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一些重要的操作规程。

3月14日上午,张志强在操作立式铣床时,为了抢时间,跳过了冷却液检查步骤,直接开始加工。

"张技术员,您没检查冷却液啊。"陈志明提醒道。

"没事,机器刚开,温度不高。"张志强头也不回地说。

"可是规程上说,每次开机都要检查冷却系统..."

"我说没事就没事!"张志强有些不耐烦,"你一个钳工,管这么多干什么?"

陈志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周围同事们的眼神,只好作罢。

半小时后,机器开始发出异常的响声。张志强停下机器一看,刀具已经严重磨损,工件也报废了。

"怎么回事?"车间主任李建设闻声赶来。

"可能是刀具质量有问题。"张志强擦着额头上的汗。

陈志明在一旁看得清楚,明明是因为没有冷却液导致的过热,但他没有说话。

李建设检查了一下现场:"确实是过热造成的。怎么没有冷却液?"

"我检查过了,冷却系统是好的。"张志强有些慌乱,"可能是..."

"报告主任!"陈志明突然开口,"我刚才提醒过张技术员检查冷却液,但是..."

话还没说完,张志强就打断了他:"你胡说!我检查过了!"

"您没有检查,我看得很清楚。"陈志明坚持说道,"您直接就开始加工了。"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两个人。

张志强的脸涨得通红:"陈志明,你什么意思?故意找我茬是吧?"

"我没有找茬,我只是实话实说。"

"你一个小钳工,有什么资格质疑我?"张志强彻底爆发了,"我做技术员的时候你还在念书!你懂什么叫技术?"

"我不懂技术,但我懂操作规程。"陈志明也来了脾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每次开机前必须检查冷却系统!"

"你..."张志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围观的工人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小陈说得对啊,确实应该检查冷却液。"

"是啊,我刚才也看到了,张技术员确实没检查。"

"这下好了,工件报废了,损失不小啊。"

听到工人们的议论,张志强更加恼怒:"你们懂什么?这种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每次都检查!"

"小概率?"陈志明冷笑一声,"那为什么要制定规程?既然有规程,就应该严格执行!"

"够了!"李建设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陈志明,你太放肆了!张技术员是技术人员,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吗?"

"我没有指手画脚,我只是..."

"只是什么?"李建设走到陈志明面前,"你以为自己技术好就了不起?告诉你,这里不是你说了算!"

陈志明看着李建设,又看看张志强,心里充满了失望。他不明白,为什么坚持原则反而成了错误?

"主任,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按规程操作。"

"按规程?"李建设冷笑,"你知道什么叫规程?你知道什么叫效率?为了你那点所谓的规程,耽误了生产进度,损失谁来负责?"

"可是不按规程操作,出了事故损失更大啊!"

"你还顶嘴?"李建设彻底怒了,"陈志明,我看你是翅膀硬了,目无领导了!"

车间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工人们都不敢出声。



"我没有目无领导,我只是..."

"够了!你给我闭嘴!"李建设指着陈志明,"从今天开始,你停工反省!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来上班!"

"凭什么停我的工?我哪里做错了?"

"凭什么?"李建设冷笑,"就凭你目无领导,破坏车间团结!就凭你不懂规矩,还敢顶撞技术员!"

陈志明气得浑身发抖,但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什么都没用。

"好,我反省。"他咬着牙说道,"但是我希望领导能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厂里好,为了大家好。"

"为了厂里好?"张志强在一旁冷笑,"你一个小钳工,也配说为了厂里好?"

陈志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车间。

当天下午,李建设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厂长刘建国。

刘建国听完汇报,眉头紧皱:"这个陈志明是什么人?"

"就是个普通工人,技校毕业的,家里没什么背景。"李建设说道,"但是这个人很固执,总是喜欢钻牛角尖。"

"技术怎么样?"

"技术倒是不错,但是不懂规矩,不知道什么叫服从。"李建设继续添油加醋,"这次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技术员,太不像话了。"

刘建国点点头:"这种人不能要,会坏了厂里的风气。你们先让他停工反省几天,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开除他。"

"是,厂长。"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车间。有人同情陈志明,认为他只是坚持原则;有人则认为他不懂变通,自找麻烦。

老工人李师傅找到陈志明:"小陈,你这次太冲动了。张技术员确实有问题,但你不应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指出来。"

"李师傅,难道看到错误也不能说吗?"

"当然可以说,但要看场合,要给人留面子。"李师傅叹气道,"你这样做,不是帮他改正错误,而是让他下不来台。"

陈志明沉默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李师傅说得对,自己的方式确实有问题。

但是,难道坚持正确的原则也是错的吗?

02

陈志明被停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建华的耳朵里。

当时王建华正在菜市场买菜,遇到了同住一个楼的老工人赵大爷。

"建华,听说你外甥在厂里出事了?"赵大爷小声说道。

王建华手中的菜篮子一顿:"出什么事了?"

"听说和技术员吵起来了,现在被停工了。"赵大爷看看四周,压低声音,"我听我儿子说,厂长很生气,可能要开除他。"

王建华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知道陈志明的性格,太过刚直,容易得罪人。

"谢谢你告诉我。"王建华匆忙买了几样菜,就往家里赶。

回到家,他看到陈志明正坐在桌边发呆,脸色很不好看。

"志明,到底怎么回事?"王建华放下菜篮子,坐到外甥身边。

陈志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包括张志强不按规程操作,以及自己如何指出问题的。

王建华听完,眉头紧锁:"志明,你做得对,但是方法有问题。"

"舅舅,我也知道方法有问题,但是当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陈志明苦笑,"明明知道有危险,为什么就不能说?"

"不是不能说,而是要看怎么说。"王建华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私下里提醒他,也可以通过班长转达,为什么一定要当众指出?"

"我..."陈志明想了想,"我当时确实冲动了。"

王建华看着外甥愧疚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陈志明是个好孩子,只是太过正直,不懂得人情世故。

"志明,明天你去厂里道个歉吧,承认自己方法不当。"

"道歉?"陈志明有些不甘心,"我又没做错什么。"

"你没做错,但是你得罪了人。"王建华叹气,"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和大家和谐相处。"

陈志明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好,我明天去道歉。"

第二天一早,陈志明来到厂里,先去找车间主任李建设。

李建设的办公室在车间一角,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摆着一张办公桌,墙上贴着生产进度表和安全标语。

"李主任,我来向您道歉。"陈志明站在门口,低着头说。

李建设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知道错了?"

"知道了。我不应该当众指出技术问题,让张技术员难堪。"

"还有呢?"

陈志明想了想:"我不应该顶撞领导,不懂规矩。"

李建设满意地点点头:"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不过,光道歉还不够,你得让大家看到你的诚意。"

"您说怎么办?"

"当着全车间的人,向张技术员道歉。"李建设冷冷地说,"承认自己错了,请求他的原谅。"

陈志明咬咬牙:"好,我愿意。"

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建设召集全车间的工人开会。

"同志们,陈志明同志要向大家说几句话。"李建设站在前面,"陈志明,你说吧。"

陈志明走到前面,面对着几十双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各位师傅,各位同事,我向大家道歉。"他深深鞠了一躬,"昨天我因为技术问题和张技术员发生争执,方法不当,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工人们小声议论着,有人同情,有人冷漠。

"特别是张技术员,我向您道歉。"陈志明转向张志强,"我不应该当众质疑您的决定,请您原谅。"

张志强神情傲慢地看着他:"陈志明,你知道错了就好。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会的。"陈志明咬着牙说。

李建设满意地点点头:"好了,陈志明既然承认了错误,大家就不要再计较了。明天继续上班,好好工作。"

会后,一些老工人过来安慰陈志明。

"小陈,你受委屈了。"李师傅拍拍他的肩膀,"但是这样也好,以后就没人为难你了。"

"是啊,小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一个工人也说道。

陈志明点点头,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像是被人踩在脚下,屈辱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为道歉而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志强在车间里更加趾高气扬了。他似乎很享受这种被"维护"的感觉,开始变得更加专横。

"陈志明,你过来一下。"张志强叫住正在工作的陈志明。

"张技术员,有什么事?"

"这批工件你做了多长时间了?"

陈志明看看表:"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太慢了!"张志强皱着眉头,"你这个效率不行啊,得想办法提高。"

"这是精密加工,不能太快,不然影响精度。"

"什么精密加工?"张志强不耐烦地说,"你就是太谨小慎微了,放开手脚干!"

陈志明想要解释,但想到前几天的事情,只好闭上嘴。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张志强经常指手画脚,要求工人们加快速度,而且不许任何人质疑。

有几次,陈志明看到明显的技术问题,想要提醒,但都被张志强粗暴地打断。

"陈志明,你又想说什么?"张志强每次都用这种口气,"你不是已经道过歉了吗?怎么还是这个老毛病?"

陈志明只能忍着,看着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发生。

车间里的其他工人也看在眼里,但大家都不敢说话。谁都知道,现在张志强是厂长和车间主任保护的人,得罪了他就是得罪了领导。

但是,纸包不住火。

3月14日下午,一批重要的出口产品在最后检验时发现了质量问题。 五十套轴承座中,有二十套的精度超出了标准范围。

质检科的人找到车间:"这批货不能出厂,精度不够。"

李建设脸色很难看:"怎么会这样?这批货很急,客户等着要呢。"

"问题出在加工工艺上,进给量太大,切削速度太快。"质检员分析道,"而且有些工序没有按规程操作。"

李建设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调查。

很快就查出,这批产品是在张志强的指导下加工的。为了赶进度,他要求工人们加快速度,并且简化了一些工序。

"张技术员,这是怎么回事?"李建设的脸色很不好看。

张志强有些慌乱:"我...我是按照正常工艺做的啊。"

"正常工艺?"质检员拿出工艺卡片,"这上面明确写着进给量是0.2mm/r,你为什么要调到0.3mm/r?"

"那是为了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就可以不按工艺吗?"李建设怒道,"你知道这批货的损失有多大吗?十万块钱!"

十万块钱,在1995年可是个天文数字。 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总和。

张志强被说得哑口无言,额头上开始冒汗。

这时候,有工人小声说道:"其实陈志明早就提醒过,说这样做会出问题..."

"什么?"李建设转头看向说话的工人,"陈志明提醒过?"

"是的,主任。陈志明说进给量太大了,会影响精度,但是张技术员不让他说。"

李建设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想起前几天陈志明道歉的事情,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陈志明呢?把他叫过来。"

很快,陈志明被叫到了现场。

"陈志明,他们说你早就发现了问题?"

陈志明看看张志强,又看看李建设,犹豫了一下:"是的,我确实觉得工艺参数有问题。"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我说过,但是..."陈志明看了张志强一眼,"张技术员说我多管闲事。"

张志强急忙辩解:"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你说过的。"旁边有几个工人为陈志明作证,"我们都听见了,你说陈志明总是多管闲事,让他少说话多干活。"

李建设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

"张志强,你给我解释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志强已经完全慌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厂长刘建国接到了质检科的报告,急匆匆赶到车间。

"怎么回事?十万块钱的损失?"刘建国的脸色非常难看。

李建设赶紧汇报情况,但是他把责任都推到了张志强身上,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刘建国听完,勃然大怒:"张志强!你是怎么搞的?这么重要的订单,你竟然敢随意更改工艺?"

"厂长,我...我是为了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刘建国冷笑,"你这叫提高效率吗?你这是在砸厂里的招牌!"

旁边有人小声说:"厂长,其实陈志明早就发现了问题,但是没人听他的。"

刘建国一愣:"陈志明?哪个陈志明?"

"就是前几天被停工的那个钳工。"李建设硬着头皮说。

刘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想起李建设前几天的汇报,说陈志明目无领导,不懂规矩。

"把陈志明叫过来。"

陈志明再次被叫到厂长面前。

刘建国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钳工:"听说你早就发现了工艺问题?"

"是的,厂长。我觉得进给量太大,会影响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那你为什么不坚持?"

陈志明苦笑:"我坚持过,但是没人相信我。而且前几天的事情之后,我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刘建国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技术过硬的工人,因为坚持正确的原则而被打压;一个不负责任的技术员,因为有关系而被保护。结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李建设,你给我过来。"刘建国的声音很低,但是带着怒气。

李建设战战兢兢地走过去。

"你告诉我,前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建设只好把事情重新说了一遍,但是这次他不敢再添油加醋。

刘建国听完,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意识到,自己被李建设误导了,做了错误的决定。



但是,作为厂长,他不能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样会损害他的威信。

"这件事我会调查清楚的。"刘建国冷冷地说,"造成损失的人,一定要承担责任。"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车间。

李建设和张志强面面相觑,都意识到自己可能要倒霉了。

而陈志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反,但心里并不轻松。他知道,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

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志明就收到了开除通知。

理由是:不服从管理,影响车间团结,给工厂造成不良影响。

陈志明拿着通知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提醒了风险,现在反而被开除?

他立即找到李建设:"主任,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我发现了问题,为什么要开除我?"

李建设避开他的目光:"这是厂长的决定,我也没办法。"

"那张志强呢?他不是应该负主要责任吗?"

"张技术员已经被调离车间了。"李建设冷冷地说,"但是你的问题更严重,影响了车间的稳定。"

陈志明气得浑身发抖:"什么叫影响稳定?我只是坚持原则!"

"坚持原则?"李建设冷笑,"你这叫坚持原则吗?你这叫不知天高地厚!"

"我要见厂长!"陈志明大声说道,"我要当面问问他,到底是什么道理!"

李建设摇摇头:"厂长没时间见你。你还是收拾东西走人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陈志明愤怒地离开了车间,直奔厂长办公室。

厂长办公室在行政楼三层,门口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秘书。

"我要见厂长。"陈志明说道。

"你是谁?有预约吗?"秘书冷淡地问。

"我是陈志明,一车间的钳工。我要就开除的事情找厂长。"

"刘厂长很忙,没有时间。"秘书连头都没抬,"你的事情车间已经处理了,不需要再找厂长。"

"我必须见到厂长!"陈志明提高了声音。

这时候,厂长办公室的门开了,刘建国从里面走出来。

"外面吵什么?"他皱着眉头问。

"厂长,是一车间的陈志明,说要见您。"秘书赶紧站起来。

刘建国看了陈志明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不是已经处理了吗?还来干什么?"

"厂长,我不服!"陈志明大声说道,"凭什么开除我?我哪里做错了?"

刘建国冷笑一声:"你哪里做错了?你目无领导,破坏团结,这还不够吗?"

"我目无领导?我破坏团结?"陈志明气得声音都颤抖了,"我只是坚持技术标准,指出安全隐患,这也叫目无领导?"

"你就是目无领导!"刘建国也来了火气,"你以为你是谁?技术员的决定轮得到你来质疑?车间主任的安排轮得到你来反对?"

"如果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呢?"

"错误?"刘建国冷笑,"你一个技校毕业的小钳工,有什么资格判断对错?"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志明。技校毕业又怎么样?难道技校毕业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原则吗?

"厂长,学历不代表一切。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批产品确实出了质量问题。"

"是,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刘建国点点头,"但是你的方法是错误的。你不懂什么叫组织纪律,不懂什么叫服从管理。这样的人,我们厂要不起!"

"所以,坚持正确的原则就是错误的?"

"不是坚持原则错误,而是你的态度错误!"刘建国指着陈志明,"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你说了算的!"

陈志明深深地看了刘建国一眼,心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舅舅王建华。也许舅舅能帮他说句话,毕竟是老工人,在厂里还是有些人脉的。

"厂长,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快问快滚!"

"您记得我舅吗?"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连墙上挂钟的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刘建国愣了整整三秒,随即发出一声充满轻蔑的冷笑:"你舅?你舅算老几?一个拿着380块退休金的老工人,我为什么要记得他?"

他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陈志明:"小子,别以为攀个什么关系就能保住饭碗。你舅在这厂里干了三十年,还不是个普通工人?连个班组长都没当过!"

话音刚落,陈志明的眼神瞬间变得危险起来,双拳紧握得咯咯作响。

"你真的不记得?"他一字一顿地问道,声音压得很低。



"记得什么?"刘建国不耐烦地摆手,走到窗边点燃一支中华烟,"你舅就是个普通工人,退休金都不够买包好烟的,我有必要记住每个无关紧要的人吗?"

王建华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听到这句话,他的眼神突然变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王建华缓缓站起身来,从怀里掏出一个深红色的真皮证件夹。他的腰板挺直了,脸上没有了刚才的卑微,反而带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

"小刘,"他的声音平静如水,但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看来你真的不记得我了。"

刘建国正叼着烟回头,目光落在那个红色证件夹上。

瞬间,他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的烟头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连窗外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都显得遥远而模糊。

刘建国的双腿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额头上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顺着太阳穴滑落。

他张着嘴想要说话,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发出"呃...呃..."的细微喘息。

整个人仿佛被雷击中一般,身体僵硬地向后退去,直到后背撞上了身后的文件柜。

"这...这不可能..."

他终于挤出几个字,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