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95年3月15日下午3点,第三机械厂厂长办公室内。
"你给我滚出去!这种员工我们厂要不起!"
刘建国猛地拍响红木办公桌,桌上的景德镇茶杯震得哐当作响,里面的茶水溅了出来。
"凭什么开除我?我又没犯错!"
陈志明红着眼睛吼道,工装上还沾着机油,"就因为我指出了技术问题?就因为我说张志强违反操作规程?"
"就凭你是个刺头!就凭你不知道天高地厚!"
刘建国指着门口,脸涨得通红,"马上收拾东西走人,别让我再看见你!"
办公室外,几个路过的工人停下脚步,透过玻璃窗往里张望。
陈志明握紧拳头,指节发白,眼中燃烧着不甘的怒火。
突然,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刘厂长,我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快问快滚!"
"你记得我舅吗?"
空气瞬间凝固,刘建国愣住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整个第三机械厂的两千多名职工都炸开了锅......
![]()
01
199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第三机械厂的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从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响起,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这家建于1958年的老国企,占地200亩,主要生产机床配件,是整个市里最大的机械制造企业。
陈志明像往常一样,早上六点准时起床。他住在厂区附近的筒子楼里,一间十平米的小房间,和另外两个工人合租。房间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桌子和一个破旧的衣柜,就再没有别的家具了。
洗漱完毕,他匆匆吃了两个白面馒头,就赶到了车间。
"小陈,今天的任务单下来了,你负责这批轴承座的精加工。"班长老赵递过来一张工艺卡片,"要求精度±0.02mm,可别给我搞砸了。"
"放心吧,赵哥。"陈志明接过卡片,仔细看了一遍技术要求。
这是他在第三机械厂工作的第三个年头。22岁的他,技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钳工。 虽然年轻,但他的技术在整个车间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精密加工方面,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志明,过来帮我看看这个尺寸。"老工人李师傅招手叫他。
陈志明走过去,拿起游标卡尺仔细测量了一下:"李师傅,这个尺寸差了0.05mm,超出公差范围了。"
"是吗?"李师傅有些惊讶,"我怎么测出来是合格的?"
"您的卡尺可能磨损了,刻度不太准。"陈志明耐心地解释,"我借您用我的这把,这是上个月刚校准过的。"
李师傅重新测量,果然发现了问题:"哎呀,幸亏你提醒,不然这批货就废了。小陈,还是你细心啊。"
这样的事情在车间里经常发生。陈志明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做事认真负责,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也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让他在厂里得罪了不少人。
中午休息的时候,陈志明回到舅舅王建华的住处。
王建华住在老厂区12号楼一层,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房子。 房间里家具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一张木头床,一个三斗桌,几把竹椅子,墙上贴着几张革命宣传画。
"志明回来了,快坐下吃饭。"王建华从厨房端出两个菜,一盘白菜炖豆腐,一盘咸菜丝。
"舅舅,您怎么又做这么简单的菜?"陈志明有些心疼,"我上次给您的钱呢?买点肉吃啊。"
"那钱我存起来了,给你娶媳妇用。"王建华笑眯眯地说,"我一个老头子,吃什么都一样。"
王建华今年58岁,是第三机械厂的退休工人。 三年前退休,每月领380元退休金。 他是陈志明唯一的亲人,从小把陈志明带大。
"志明,在厂里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王建华关心地问。
"没有,大家都挺好的。"陈志明不想让舅舅担心,"就是有些人做事不太认真,我提醒他们,他们有时候不太高兴。"
王建华点点头:"年轻人,做事认真是好的,但也要学会变通。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好过一些。"
"可是舅舅,如果我们不认真,产品质量怎么保证?万一出了问题,不是害了客户吗?"
王建华看着外甥认真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担心。他知道陈志明的性格,太过刚直,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很容易吃亏。
"志明,你说得对。但是..."王建华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摇摇头,"算了,你按自己的想法做吧。"
下午上班的时候,车间里来了一个新的技术员。
张志强,35岁,从技术科调到一车间,负责工艺指导。 他穿着雪白的工程师制服,胸前别着"技术员"的牌子,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同志们,我是新来的技术员张志强。"他站在车间中央,声音很大,"以后这个车间的技术问题都由我负责,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工人们都停下手头的工作,好奇地看着这个新来的技术员。
"张技术员,这批轴承座的工艺有点问题,能不能改一下?"陈志明走过去,拿着工艺卡片说。
张志强瞥了他一眼:"什么问题?"
"按照现在的工艺,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没有时效处理,这样容易产生内应力,影响最终精度。"
"哦?"张志强冷笑一声,"你一个钳工,懂什么工艺?这个工艺是技术科制定的,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质疑技术科,只是觉得..."
"觉得什么?"张志强打断他的话,"小同志,你才工作几年?我做技术的时候你还在学校里呢。技术问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周围的工人们都看着这一幕,有人同情陈志明,有人则幸灾乐祸。
"张技术员,我不是想指手画脚,我只是..."
"好了,不要再说了。"车间主任李建设走过来,"陈志明,你好好干你的活就行了,技术问题有张技术员负责。"
陈志明只好闭上嘴,回到自己的工位上。但他心里很不服气,明明是好心提醒,怎么就成了指手画脚?
![]()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志强在车间里颇受工人们的欢迎。他经常给大家讲一些技术知识,虽然有些内容并不太实用,但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陈志明发现,张志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经常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一些重要的操作规程。
3月14日上午,张志强在操作立式铣床时,为了抢时间,跳过了冷却液检查步骤,直接开始加工。
"张技术员,您没检查冷却液啊。"陈志明提醒道。
"没事,机器刚开,温度不高。"张志强头也不回地说。
"可是规程上说,每次开机都要检查冷却系统..."
"我说没事就没事!"张志强有些不耐烦,"你一个钳工,管这么多干什么?"
陈志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周围同事们的眼神,只好作罢。
半小时后,机器开始发出异常的响声。张志强停下机器一看,刀具已经严重磨损,工件也报废了。
"怎么回事?"车间主任李建设闻声赶来。
"可能是刀具质量有问题。"张志强擦着额头上的汗。
陈志明在一旁看得清楚,明明是因为没有冷却液导致的过热,但他没有说话。
李建设检查了一下现场:"确实是过热造成的。怎么没有冷却液?"
"我检查过了,冷却系统是好的。"张志强有些慌乱,"可能是..."
"报告主任!"陈志明突然开口,"我刚才提醒过张技术员检查冷却液,但是..."
话还没说完,张志强就打断了他:"你胡说!我检查过了!"
"您没有检查,我看得很清楚。"陈志明坚持说道,"您直接就开始加工了。"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两个人。
张志强的脸涨得通红:"陈志明,你什么意思?故意找我茬是吧?"
"我没有找茬,我只是实话实说。"
"你一个小钳工,有什么资格质疑我?"张志强彻底爆发了,"我做技术员的时候你还在念书!你懂什么叫技术?"
"我不懂技术,但我懂操作规程。"陈志明也来了脾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每次开机前必须检查冷却系统!"
"你..."张志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围观的工人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小陈说得对啊,确实应该检查冷却液。"
"是啊,我刚才也看到了,张技术员确实没检查。"
"这下好了,工件报废了,损失不小啊。"
听到工人们的议论,张志强更加恼怒:"你们懂什么?这种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每次都检查!"
"小概率?"陈志明冷笑一声,"那为什么要制定规程?既然有规程,就应该严格执行!"
"够了!"李建设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陈志明,你太放肆了!张技术员是技术人员,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吗?"
"我没有指手画脚,我只是..."
"只是什么?"李建设走到陈志明面前,"你以为自己技术好就了不起?告诉你,这里不是你说了算!"
陈志明看着李建设,又看看张志强,心里充满了失望。他不明白,为什么坚持原则反而成了错误?
"主任,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按规程操作。"
"按规程?"李建设冷笑,"你知道什么叫规程?你知道什么叫效率?为了你那点所谓的规程,耽误了生产进度,损失谁来负责?"
"可是不按规程操作,出了事故损失更大啊!"
"你还顶嘴?"李建设彻底怒了,"陈志明,我看你是翅膀硬了,目无领导了!"
车间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工人们都不敢出声。
![]()
"我没有目无领导,我只是..."
"够了!你给我闭嘴!"李建设指着陈志明,"从今天开始,你停工反省!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来上班!"
"凭什么停我的工?我哪里做错了?"
"凭什么?"李建设冷笑,"就凭你目无领导,破坏车间团结!就凭你不懂规矩,还敢顶撞技术员!"
陈志明气得浑身发抖,但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什么都没用。
"好,我反省。"他咬着牙说道,"但是我希望领导能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厂里好,为了大家好。"
"为了厂里好?"张志强在一旁冷笑,"你一个小钳工,也配说为了厂里好?"
陈志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车间。
当天下午,李建设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厂长刘建国。
刘建国听完汇报,眉头紧皱:"这个陈志明是什么人?"
"就是个普通工人,技校毕业的,家里没什么背景。"李建设说道,"但是这个人很固执,总是喜欢钻牛角尖。"
"技术怎么样?"
"技术倒是不错,但是不懂规矩,不知道什么叫服从。"李建设继续添油加醋,"这次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顶撞技术员,太不像话了。"
刘建国点点头:"这种人不能要,会坏了厂里的风气。你们先让他停工反省几天,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开除他。"
"是,厂长。"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车间。有人同情陈志明,认为他只是坚持原则;有人则认为他不懂变通,自找麻烦。
老工人李师傅找到陈志明:"小陈,你这次太冲动了。张技术员确实有问题,但你不应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指出来。"
"李师傅,难道看到错误也不能说吗?"
"当然可以说,但要看场合,要给人留面子。"李师傅叹气道,"你这样做,不是帮他改正错误,而是让他下不来台。"
陈志明沉默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李师傅说得对,自己的方式确实有问题。
但是,难道坚持正确的原则也是错的吗?
02
陈志明被停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建华的耳朵里。
当时王建华正在菜市场买菜,遇到了同住一个楼的老工人赵大爷。
"建华,听说你外甥在厂里出事了?"赵大爷小声说道。
王建华手中的菜篮子一顿:"出什么事了?"
"听说和技术员吵起来了,现在被停工了。"赵大爷看看四周,压低声音,"我听我儿子说,厂长很生气,可能要开除他。"
王建华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知道陈志明的性格,太过刚直,容易得罪人。
"谢谢你告诉我。"王建华匆忙买了几样菜,就往家里赶。
回到家,他看到陈志明正坐在桌边发呆,脸色很不好看。
"志明,到底怎么回事?"王建华放下菜篮子,坐到外甥身边。
陈志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包括张志强不按规程操作,以及自己如何指出问题的。
王建华听完,眉头紧锁:"志明,你做得对,但是方法有问题。"
"舅舅,我也知道方法有问题,但是当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陈志明苦笑,"明明知道有危险,为什么就不能说?"
"不是不能说,而是要看怎么说。"王建华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私下里提醒他,也可以通过班长转达,为什么一定要当众指出?"
"我..."陈志明想了想,"我当时确实冲动了。"
王建华看着外甥愧疚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陈志明是个好孩子,只是太过正直,不懂得人情世故。
"志明,明天你去厂里道个歉吧,承认自己方法不当。"
"道歉?"陈志明有些不甘心,"我又没做错什么。"
"你没做错,但是你得罪了人。"王建华叹气,"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和大家和谐相处。"
陈志明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好,我明天去道歉。"
第二天一早,陈志明来到厂里,先去找车间主任李建设。
李建设的办公室在车间一角,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摆着一张办公桌,墙上贴着生产进度表和安全标语。
"李主任,我来向您道歉。"陈志明站在门口,低着头说。
李建设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知道错了?"
"知道了。我不应该当众指出技术问题,让张技术员难堪。"
"还有呢?"
陈志明想了想:"我不应该顶撞领导,不懂规矩。"
李建设满意地点点头:"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不过,光道歉还不够,你得让大家看到你的诚意。"
"您说怎么办?"
"当着全车间的人,向张技术员道歉。"李建设冷冷地说,"承认自己错了,请求他的原谅。"
陈志明咬咬牙:"好,我愿意。"
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建设召集全车间的工人开会。
"同志们,陈志明同志要向大家说几句话。"李建设站在前面,"陈志明,你说吧。"
陈志明走到前面,面对着几十双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各位师傅,各位同事,我向大家道歉。"他深深鞠了一躬,"昨天我因为技术问题和张技术员发生争执,方法不当,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工人们小声议论着,有人同情,有人冷漠。
"特别是张技术员,我向您道歉。"陈志明转向张志强,"我不应该当众质疑您的决定,请您原谅。"
张志强神情傲慢地看着他:"陈志明,你知道错了就好。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会的。"陈志明咬着牙说。
李建设满意地点点头:"好了,陈志明既然承认了错误,大家就不要再计较了。明天继续上班,好好工作。"
会后,一些老工人过来安慰陈志明。
"小陈,你受委屈了。"李师傅拍拍他的肩膀,"但是这样也好,以后就没人为难你了。"
"是啊,小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一个工人也说道。
陈志明点点头,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像是被人踩在脚下,屈辱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为道歉而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志强在车间里更加趾高气扬了。他似乎很享受这种被"维护"的感觉,开始变得更加专横。
"陈志明,你过来一下。"张志强叫住正在工作的陈志明。
"张技术员,有什么事?"
"这批工件你做了多长时间了?"
陈志明看看表:"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太慢了!"张志强皱着眉头,"你这个效率不行啊,得想办法提高。"
"这是精密加工,不能太快,不然影响精度。"
"什么精密加工?"张志强不耐烦地说,"你就是太谨小慎微了,放开手脚干!"
陈志明想要解释,但想到前几天的事情,只好闭上嘴。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张志强经常指手画脚,要求工人们加快速度,而且不许任何人质疑。
有几次,陈志明看到明显的技术问题,想要提醒,但都被张志强粗暴地打断。
"陈志明,你又想说什么?"张志强每次都用这种口气,"你不是已经道过歉了吗?怎么还是这个老毛病?"
陈志明只能忍着,看着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发生。
车间里的其他工人也看在眼里,但大家都不敢说话。谁都知道,现在张志强是厂长和车间主任保护的人,得罪了他就是得罪了领导。
但是,纸包不住火。
3月14日下午,一批重要的出口产品在最后检验时发现了质量问题。 五十套轴承座中,有二十套的精度超出了标准范围。
质检科的人找到车间:"这批货不能出厂,精度不够。"
李建设脸色很难看:"怎么会这样?这批货很急,客户等着要呢。"
"问题出在加工工艺上,进给量太大,切削速度太快。"质检员分析道,"而且有些工序没有按规程操作。"
李建设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调查。
很快就查出,这批产品是在张志强的指导下加工的。为了赶进度,他要求工人们加快速度,并且简化了一些工序。
"张技术员,这是怎么回事?"李建设的脸色很不好看。
张志强有些慌乱:"我...我是按照正常工艺做的啊。"
"正常工艺?"质检员拿出工艺卡片,"这上面明确写着进给量是0.2mm/r,你为什么要调到0.3mm/r?"
"那是为了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就可以不按工艺吗?"李建设怒道,"你知道这批货的损失有多大吗?十万块钱!"
十万块钱,在1995年可是个天文数字。 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总和。
张志强被说得哑口无言,额头上开始冒汗。
这时候,有工人小声说道:"其实陈志明早就提醒过,说这样做会出问题..."
"什么?"李建设转头看向说话的工人,"陈志明提醒过?"
"是的,主任。陈志明说进给量太大了,会影响精度,但是张技术员不让他说。"
李建设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想起前几天陈志明道歉的事情,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陈志明呢?把他叫过来。"
很快,陈志明被叫到了现场。
"陈志明,他们说你早就发现了问题?"
陈志明看看张志强,又看看李建设,犹豫了一下:"是的,我确实觉得工艺参数有问题。"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我说过,但是..."陈志明看了张志强一眼,"张技术员说我多管闲事。"
张志强急忙辩解:"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你说过的。"旁边有几个工人为陈志明作证,"我们都听见了,你说陈志明总是多管闲事,让他少说话多干活。"
李建设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
"张志强,你给我解释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志强已经完全慌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厂长刘建国接到了质检科的报告,急匆匆赶到车间。
"怎么回事?十万块钱的损失?"刘建国的脸色非常难看。
李建设赶紧汇报情况,但是他把责任都推到了张志强身上,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刘建国听完,勃然大怒:"张志强!你是怎么搞的?这么重要的订单,你竟然敢随意更改工艺?"
"厂长,我...我是为了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刘建国冷笑,"你这叫提高效率吗?你这是在砸厂里的招牌!"
旁边有人小声说:"厂长,其实陈志明早就发现了问题,但是没人听他的。"
刘建国一愣:"陈志明?哪个陈志明?"
"就是前几天被停工的那个钳工。"李建设硬着头皮说。
刘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想起李建设前几天的汇报,说陈志明目无领导,不懂规矩。
"把陈志明叫过来。"
陈志明再次被叫到厂长面前。
刘建国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钳工:"听说你早就发现了工艺问题?"
"是的,厂长。我觉得进给量太大,会影响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那你为什么不坚持?"
陈志明苦笑:"我坚持过,但是没人相信我。而且前几天的事情之后,我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刘建国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技术过硬的工人,因为坚持正确的原则而被打压;一个不负责任的技术员,因为有关系而被保护。结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李建设,你给我过来。"刘建国的声音很低,但是带着怒气。
李建设战战兢兢地走过去。
"你告诉我,前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建设只好把事情重新说了一遍,但是这次他不敢再添油加醋。
刘建国听完,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意识到,自己被李建设误导了,做了错误的决定。
![]()
但是,作为厂长,他不能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样会损害他的威信。
"这件事我会调查清楚的。"刘建国冷冷地说,"造成损失的人,一定要承担责任。"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车间。
李建设和张志强面面相觑,都意识到自己可能要倒霉了。
而陈志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反,但心里并不轻松。他知道,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
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志明就收到了开除通知。
理由是:不服从管理,影响车间团结,给工厂造成不良影响。
陈志明拿着通知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提醒了风险,现在反而被开除?
他立即找到李建设:"主任,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我发现了问题,为什么要开除我?"
李建设避开他的目光:"这是厂长的决定,我也没办法。"
"那张志强呢?他不是应该负主要责任吗?"
"张技术员已经被调离车间了。"李建设冷冷地说,"但是你的问题更严重,影响了车间的稳定。"
陈志明气得浑身发抖:"什么叫影响稳定?我只是坚持原则!"
"坚持原则?"李建设冷笑,"你这叫坚持原则吗?你这叫不知天高地厚!"
"我要见厂长!"陈志明大声说道,"我要当面问问他,到底是什么道理!"
李建设摇摇头:"厂长没时间见你。你还是收拾东西走人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陈志明愤怒地离开了车间,直奔厂长办公室。
厂长办公室在行政楼三层,门口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秘书。
"我要见厂长。"陈志明说道。
"你是谁?有预约吗?"秘书冷淡地问。
"我是陈志明,一车间的钳工。我要就开除的事情找厂长。"
"刘厂长很忙,没有时间。"秘书连头都没抬,"你的事情车间已经处理了,不需要再找厂长。"
"我必须见到厂长!"陈志明提高了声音。
这时候,厂长办公室的门开了,刘建国从里面走出来。
"外面吵什么?"他皱着眉头问。
"厂长,是一车间的陈志明,说要见您。"秘书赶紧站起来。
刘建国看了陈志明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不是已经处理了吗?还来干什么?"
"厂长,我不服!"陈志明大声说道,"凭什么开除我?我哪里做错了?"
刘建国冷笑一声:"你哪里做错了?你目无领导,破坏团结,这还不够吗?"
"我目无领导?我破坏团结?"陈志明气得声音都颤抖了,"我只是坚持技术标准,指出安全隐患,这也叫目无领导?"
"你就是目无领导!"刘建国也来了火气,"你以为你是谁?技术员的决定轮得到你来质疑?车间主任的安排轮得到你来反对?"
"如果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呢?"
"错误?"刘建国冷笑,"你一个技校毕业的小钳工,有什么资格判断对错?"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志明。技校毕业又怎么样?难道技校毕业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原则吗?
"厂长,学历不代表一切。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批产品确实出了质量问题。"
"是,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刘建国点点头,"但是你的方法是错误的。你不懂什么叫组织纪律,不懂什么叫服从管理。这样的人,我们厂要不起!"
"所以,坚持正确的原则就是错误的?"
"不是坚持原则错误,而是你的态度错误!"刘建国指着陈志明,"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你说了算的!"
陈志明深深地看了刘建国一眼,心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舅舅王建华。也许舅舅能帮他说句话,毕竟是老工人,在厂里还是有些人脉的。
"厂长,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快问快滚!"
"您记得我舅吗?"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连墙上挂钟的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刘建国愣了整整三秒,随即发出一声充满轻蔑的冷笑:"你舅?你舅算老几?一个拿着380块退休金的老工人,我为什么要记得他?"
他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陈志明:"小子,别以为攀个什么关系就能保住饭碗。你舅在这厂里干了三十年,还不是个普通工人?连个班组长都没当过!"
话音刚落,陈志明的眼神瞬间变得危险起来,双拳紧握得咯咯作响。
"你真的不记得?"他一字一顿地问道,声音压得很低。
![]()
"记得什么?"刘建国不耐烦地摆手,走到窗边点燃一支中华烟,"你舅就是个普通工人,退休金都不够买包好烟的,我有必要记住每个无关紧要的人吗?"
王建华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听到这句话,他的眼神突然变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王建华缓缓站起身来,从怀里掏出一个深红色的真皮证件夹。他的腰板挺直了,脸上没有了刚才的卑微,反而带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
"小刘,"他的声音平静如水,但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看来你真的不记得我了。"
刘建国正叼着烟回头,目光落在那个红色证件夹上。
瞬间,他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的烟头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连窗外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都显得遥远而模糊。
刘建国的双腿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额头上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顺着太阳穴滑落。
他张着嘴想要说话,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发出"呃...呃..."的细微喘息。
整个人仿佛被雷击中一般,身体僵硬地向后退去,直到后背撞上了身后的文件柜。
"这...这不可能..."
他终于挤出几个字,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