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博弈,一朝换帅——绿城官网悄然换上58岁中交老将赵晖的那一刻,一场持续多年的控制权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2025年7月,绿城官网高管名单完成更新,58岁的赵晖正式接任执行总裁一职。这位在中交体系任职超过30年的技术派高管,照片悄然取代了原执行总裁李森的展示位。
变化在平静中完成,却如惊雷般震撼业界。仅仅四个月前,执掌绿城7年的张亚东突然辞任董事会主席,由中交集团代表刘成云接任。
此次人事变动是“中交系”全面接管绿城的最新一步棋。张亚东离任后,中交集团代表刘成云接掌帅印,如今执行总裁也换上了“老中交”赵晖。
赵晖的到任,标志着“中交系”核心高管全面入驻绿城所有关键岗位。一场持续十年的权力博弈,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
中交老臣临危受命
绿城官网更新的信息显示,赵晖将主要负责党群、华中区域公司及商业管理工作。
这位工学博士背景的新总裁拥有显赫的专业履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与此同时,赵晖身上的“中交系”标签鲜明可见。他在中交体系内任职超过30年,2018年曾出任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中交地产董事长等职,2022年升任中交集团市场开发总监、市场部总经理。
这位“老中交”的职业生涯以解决棘手问题著称。2018年,正值中交集团对旗下地产业务板块重整时期,赵晖临危受命,出任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
短时间内,他干净利落地理顺了平台结构,稳定了队伍,主导完成中交地产与中房地产的复杂重组。
“该干的、能干的一定要去做,不能畏缩不前,不切实际的、干不成的就不要去做。”赵晖曾这样强调实干作风。如今,这位曾被誉为“救火队长”的老将,再次临危受命。
赵晖加入绿城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3月27日,绿城发布公告,宣布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董事会主席,由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成云接任。
而如今赵晖接替的李森正是张亚东的“嫡系”。2019年张亚东晋升后,李森“空降”绿城出任执行总裁。随着“中交系”全面接管绿城,张亚东系高管陆续离场已成定局。
中交集团对绿城的管控升级早有信号。不久前,刘成云回应管理层稳定性话题时明确表示:“公司的扩张、发展并非靠个人意志。经营层也需保持公司的连续性”。
![]()
10年控制权博弈
中交集团与绿城的联姻始于2014年底。当时,中交宣布以总价约60.13亿港元收购24.29%的绿城;5个月后,中交再次耗资约11亿港元收购绿城1亿股普通股股份。至此,中交持有绿城28.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中交的意图在入股时已显露端倪。绿城首席财务官冯征当时直言,中交建长远规划是“要把整个地产业务全部注入到绿城中国这个境外的壳中”,实现地产业务的整体上市。
2015年7月,中交集团出资设立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整个中交房地产业务的运营和管理。当时规划的地产架构是:形成绿城中国、中交地产+中房地产、中交海外地产三个开发平台。
然而,中交的掌控之路并不平坦。2018年,中交向绿城空降执行总裁张亚东,排名仅次于时任总裁曹舟南。当时业界称,中交建加速人事渗透宋卫平仅持少数股份绿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绿城创始人宋卫平当时只持有少数绿城股份,中交在绿城的7人董事会名单中,已有4位执行董事有中交背景。
2019年,张亚东晋升为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标志着绿城进入一个新时代。他点名要了李森“空降”绿城,出任执行总裁、党委书记。李森此前曾任吉林省辽源市副市长,后进入中交系统。
张亚东推行“高周转、高杠杆、高溢价”的扩张策略,将绿城带入高速发展轨道。2019年至2021年,绿城销售额从1564亿元冲到3509亿元,行业排名从17位跃升至第7位。
他甚至提出“2025年冲击6400亿元”的宏伟目标。然而,这种激进策略最终遭遇市场寒流。2023年,绿城毛利润170.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2.5%;2024年净利润率暴跌至仅1%。
业绩下滑暴露了张亚东与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的深层矛盾。作为央企中交控股的企业,绿城的战略定位本应锚定“稳健经营、利润优先”,而张亚东则试图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
这种战略背离,最终触发了中央巡视组对中交“控股不控权”的整改意见。2024年底,张亚东秘密联合第二大股东九龙仓,试图引入新投资者稀释中交持股比例。
但九龙仓最终选择倒向中交,张亚东失去关键盟友。2025年3月,张亚东以“工作安排”名义辞任,其亲信董秘尚书臣、党委书记李森随后失联,被曝涉及项目违规操作。张亚东试图构建的权力同盟瞬间瓦解。
![]()
“中交系”高管的挑战
2025年3月,中交系开始全面接管绿城。随着张亚东的辞任和原绿城系高管的陆续离开,中交系的高管不断加入,中交对绿城的掌控正在加强。
中交对绿城的整合意图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绿城中国首席财务官冯征就透露,中交建计划将整个地产业务注入绿城这个境外上市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中交集团在房地产领域拥有天然优势。作为基建巨头,其在城市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巨量土地储备,可查资料显示中交系土地储备量约1.7亿平方米。
“中交目前除绿城以外的总建筑面积有2000万平方米左右,非绿城部分的销售额接近100亿,”时任绿城高管的李青岸2015年曾透露。他明确指出:“中交对绿城的并购属于战略性安排,整合之后的绿城将成为有中交特色的房地产商”。
随着中交地产因净亏近52亿、净资产告负被“ST”,拉响退市警报,绿城在中交体系内的地位更加重要。中交地产已祭出“断臂求生”之策,将核心地产开发业务从上市平台剥离,整体转让给控股股东。
中交系全面掌控绿城后,赵晖的角色日益清晰。他的央企背景、投资及重组经验,均契合了中交系对“稳经营、强整合”的诉求。
不过,赵晖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一部分源自前任领导者的战略偏差。2019年张亚东掌舵后,推行“高周转、高杠杆、高溢价”的扩张策略。
这种激进风格与中交集团对绿城的战略定位产生根本冲突。作为央企控股企业,绿城本应锚定“稳健经营、利润优先”,但张亚东试图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径。
今年3月刘成云接任董事会主席后,绿城战略立即转向。“2025年绿城中国还是要持续保持战时状态,保持底线思维,保持核心意识,努力实现稳健经营,”刘成云明确将发展基调定在“稳”字上。
当战略重心转向“稳经营”,绿城曾经引以为傲的产品质量却亮起红灯。多位业主的投诉显示,房屋质量问题已成为绿城的新挑战。
近年,绿城在全国各地的项目频曝房屋质量问题。杭州桃源小镇交付房屋漏水、墙体有纸板填充;宁波桂语兰亭交付后多户漏水难修复;青岛多个项目存在渗水、封窗减配、违规更改规划等问题;深圳桂语兰庭出现浇筑、承重墙施工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与业主维权 。
这些案例折射出绿城在战略调整期面临的质量管控挑战。当“高周转”遇上“稳经营”,如何在速度与品质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赵晖等一众中交系高管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难题。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