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贤会
在秦巴山脉的臂弯里,汉滨区坝河镇如同一枚被时光打磨的翡翠,嵌在旬阳、平利、汉滨三县交界的山水中。这里,伏羲山的云雾与坝河的碧波共舞,猕猴桃的甘甜与红薯粉条的醇香交织,更有一方水土孕育的淳朴民风,让这座“一镇跨三县”的小镇,成为都市人心中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坝河的山水,是造物主馈赠的天然水墨画卷。伏羲山如一位远古的智者,海拔1124米的峰顶终年云雾缭绕,峭壁上的伏羲祠遗址与八卦图式石砌遗迹,诉说着上古先民对天地的敬畏。山腰间,鹿麂穿梭于密林,雉鸡振翅掠过溪涧,500余种珍稀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构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王国。若逢雨后初晴,山间雾气蒸腾,从河谷升腾的浓雾如白纱、似棉絮,时而幻化为“金色的菠萝”,时而映霞光为“玫瑰红的绸缎”,令人恍若置身蓬莱仙境。
![]()
坝河的水,是流动千年的雅致诗行。河水自大巴山深处奔涌而来,绕青山、穿峡谷,在镇中勾勒出“葫芦”状的河道。春日,溪水澄澈如碧玉,倒映两岸垂柳与青瓦白墙;夏日,骤雨初歇时,飞瀑击石如珠玉落盘;秋日,稻田与河面相映成趣,金黄的稻穗与粼粼波光共绘丰收图景;冬日,薄雾笼罩下的河面宛如银练,静谧中透出禅意。镇中观景亭上远眺,桂花水电站的碧波与鲤鱼山的倒影相拥,平旬公路与张坝公路如丝带般穿镇而过,将现代田园的灵动与古朴山村的静谧完美融合。
坝河人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依托伏羲山与坝河的馈赠,发展出独特的“三循环三观光”产业模式,鸡粪入沼、沼液肥田的生态循环,猕猴桃架下的林下经济,稻田养鱼的立体农业,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活力。寺姑村的七彩猕猴桃产业园里,200亩藤蔓缠绕成绿色的海洋,夏日的阳光透过枝叶洒落,映得果皮泛起红晕。稻田中,鱼苗与稻苗共生共长,秋收时“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智慧,让农人笑逐颜开。
![]()
坝河的民风,是浸润在山水间的淳朴与温良。道德评议会总在村口社区的院坝上召开,村民们围坐一圈,评的是鸡棚乱搭的是非,议的是红白喜事的礼金标准。一句“评出正气,议出和谐”,让移风易俗的清风拂过每家每户。繁荣村的义剪活动现场,老人们坐在藤椅上,任由志愿者修剪鬓角,谈笑声中流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情;斑竹园社区的“好媳妇”评选,让孝老爱亲的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的佳话。
如今的坝河,正以“数智”之笔续写山水新篇。全市首家数智党建服务中心里,5G技术将猕猴桃园区的湿度、稻田鱼苗的生长数据实时传送到屏幕,政务直播中,干部用方言讲解惠农政策,直播间里下单的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份对乡土的眷恋。规划中的安康—坝河—西河两日游线路,将伏羲山的传说、坝河的漂流与平利的茶香串联,让更多人循着山水脉络,触摸这片土地的灵魂。
![]()
站在伏羲山顶远眺,坝河如一条碧玉腰带,系着千年的农耕记忆与现代的振兴梦想。这里,山水是底色,产业是筋骨,民风是灵魂。当游人醉心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时,坝河人正以勤劳与智慧,将“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