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到账当天,他就把钱拿去法院‘抢地’去了!”
![]()
2019年2月13日,央企中节能的财务刚把一张5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交到合作商“天景祥”手里,第二天,这笔钱就被火速贴现,其中3190万直奔宜兴法院——用来替老板狄某强付一场法拍的尾款。设备?压根没买。项目?原地踏步。一句“先拿地再补流程”,把国企、民企、地方政府全拖进泥潭。
![]()
故事得从一家“快断气”的徐州生物质电厂说起。宜丰公司守着30MW的批文却没钱点火,狄某强嗅到商机:他先哄央企入局,再逼宜丰质押全部股权,空手套来5000万预付款。
合同写得漂亮——“采购工艺系统设备”,实际却是“曲线拿地”。结果,设备影子没见着,电厂破产重整,央企员工被撤职,狄某强本人早在2023年8月就被徐州铜山公安以“合同诈骗”立案,却至今仍在“侦办中”。
两年过去,钱去哪儿了?
3190万:买地,已查封
1800多万:去向不明
央企:账上直接损失5000万
宜丰:股权质押无法自救,只能破产
狄某强:取保候审,公司账户空空如也。
这笔钱最初来自财政贴息的绿色能源专项,本该让秸秆变电能,如今却变成一块被法院拍卖的“闲置土地”。记者致电铜山公安,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案件仍在侦办,不便透露。”
5000万公款“秒变”私产,流程层层失守,却无人被追责?央企的钱袋子,到底是保险箱还是提款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