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铃薯大会特刊|科技之光 照亮马铃薯产业新征程——定西市农科院赋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0
分享至



在浩瀚的农业版图中,定西,这座位于甘肃中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享誉全国的马铃薯产业。而定西市农科院,作为这片热土上唯一的农业科研单位,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促进地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崇高使命。从上世纪末的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突破,到本世纪初的抗旱品种选育,再到如今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定西市农科院以科技为笔,绘就了一幅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破茧成蝶 科技引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启航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末,那时的马铃薯产业,正面临着病毒病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制约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定西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怀揣着对家乡和农业的热爱,对科技的执着,投身于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之中。他们深知,只有从源头上解决病毒问题,才能为马铃薯产业注入新的发展生机,才能为家乡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好的贡献自身力量。

经过实验室和试验田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脱毒组培工厂化快繁技术终于在定西市农科院生根发芽。茎尖剥离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剔除了马铃薯体内的病毒,使得马铃薯恢复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病毒检测就像给马铃薯做“体检”,确保它身强体壮,活力十足。组培快繁就像工厂化流水线,确保它高效周年生产,大面积应用。定西市农科院凭借对这一技术示范推广,在本世纪初,率先在定西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基地,为全国的马铃薯产业提供了优质的种薯资源,显著提升了当地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这一技术的突破应用,为定西市培育发展种薯生产企业39家,年生产原原种17.25亿粒,占全国原原种供应量的35%左右,使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焕发了蓬勃生机,铸就了“中国薯都”品牌,更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科技的力量,在这片黄土地上,是如此具象化进行了体现。


种质资源试管苗。

抗旱选育 为西部干旱区打造马铃薯“绿色银行”

进入本世纪初,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干旱胁迫挑战。马铃薯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其抗旱性能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定西市农科院再次挺身而出,及时组建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将科研的触角伸向了抗旱品种选育的广阔天地。

科研团队深知,抗旱品种的选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们没有经验,就一边邀请甘肃农业大学戴朝曦教授作为技术顾问,手把手地教授科研技能;一边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积极联系,搜集引进各种类型种质资源700余份,极大地丰富了品种创新基因资源库;一边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大量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一边大量配制杂交组合,主动实践,努力创制新的品种。在实验室里,他们通过与兄弟科研院所的合作,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马铃薯的基因进行精细的筛选与改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选育出了一系列适应西部干旱区气候条件种植的抗旱马铃薯新品种定薯系列品种9个,特别是淀粉加工型国审品种“定薯3号”,全粉加工型品种“定薯6号”,这些品种深受薯农欢迎。

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出,如同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农民打开了一扇通往“绿色银行”的大门。抗旱马铃薯不仅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顽强生长,还保持了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抗旱马铃薯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互利双赢。


温室种苗繁育。

产业赋能 科技助力马铃薯产业展翅翱翔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定西市农科院的科研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种薯繁育向全产业链延伸。原原种雾培生产技术、原原种离地苗盘苗床生产技术、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原原种生产基质替代技术、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光补偿技术、马铃薯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技术、马铃薯黑膜覆盖垄上微沟农机农艺融合轻简化栽培技术、马铃薯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马铃薯贮藏技术、马铃薯营养米加工技术、马铃薯宽粉鲜食汤料包研发……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马铃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其中,马铃薯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提高种植密度、配方施肥等措施,实现了马铃薯产量的显著提升;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和合理施肥,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雾培原原种生产技术和离地苗盘苗床原原种生产技术打破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实现了马铃薯种薯的快速繁育和高效高质生产;原原种生产基质替代技术和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光补偿技术进一步优化了资源利用,提高了产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能力,减小了对环境胁迫压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薯的品质和产量;马铃薯营养米生产技术和宽粉加工工艺的优化,让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定西市农科院还积极参与马铃薯产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联合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马铃薯种植、加工、贮藏等一系列标准,为马铃薯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品薯。

技术服务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造福农民、推动产业发展。定西市农科院始终把科技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定西市农科院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召开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发放科技资料、技术帮扶、科技特派员帮扶、“三区人才”技术服务等方式,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广给农民。同时,还结合科研项目实施,在不同生态县区,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能够直观地看到科技带来的变化。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科技服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科技特派员罗有中,在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服务期间,帮助企业谋划改造组培室,使马铃薯脱毒苗污染率由10%以上降低到5%以内,显著降低了企业脱毒苗的生产成本。在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服务期间,帮助企业成功研发出“马铃薯米”这一新产品。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薯产业技术体系菜用型育种岗位专家、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韩儆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帮助定西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组培设备引进及更新换代,使其企业马铃薯脱毒苗的生产效率提升100%,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并促进定西及甘肃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更新换代较国内其它地方提前2-3年。引进新型基质生产企业河北龙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定西,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此外,定西市农科院还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参加及组建“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等国家、省、市科研平台10余个,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协同发展。他们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脱毒苗培养。

展望未来 科技引领马铃薯产业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定西市农科院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定西市农科院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索马铃薯的遗传规律和生长机理,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加强应用研究,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消化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定西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定西市农科院还将积极参与“聚链集群 赋能向新 加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的战略布局。他们将以科技为纽带,将马铃薯产业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推动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之光 照亮马铃薯产业未来

回首过去,定西市农科院以科技为笔,书写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科技为翼,带领定西马铃薯产业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在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即将召开的契机下,让我们共同期待定西市农科院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在科技助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将在科技的引领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监制:杜金植

编审:李欣君

责编:张陇霞

编辑:李姿霖

法律顾问: 甘肃瀛运律师事务所 曲玮 18693220999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或发布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定西交通广播 incentive-icons
定西交通广播
定西交通广播 服务交通人民
6722文章数 9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